客家清炖鸡 带着幸福味道的客家名菜
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迁至岭南地区后,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语言与饮食习惯。而且,由于以往客家人耕山住山,居住地区大都远离海洋,客家菜便以内陆型的油重味浓、咸香软糯为特色,即客家话说的“肥、咸、香”。
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和野味为主,追求原汁原味,即“饭有饭香,肉有肉味”。有所谓“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的讲法。注重火功,以蒸、焗、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
“客家清炖鸡”作为客家菜系的名菜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台山,“客家清炖鸡”,尤以其鸡味醇香、口感嫩滑、鲜美滋补的客家风味,备受广大食客欢迎。
台山市赤溪镇是客家人聚居的半岛镇,因三面环海,海鲜丰富、海湾奇美,旅游和饮食业发展很是兴旺,镇上酒楼饭店多,以“客家清炖鸡”为招牌菜式的也很多,而能把这道菜式做得出色,堪称客家菜代表作的也总是地道的客家厨师。
客家人善烹禽畜肉料,更深知食材选取的重要,他们制作这道菜的时候,必选用赤溪当地农家饲养的三黄土鸡。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道理人类明白,禽畜更深谙此理。一直以来,赤溪农家人如果不是大批饲养,基本上都不用谷粮饲料去喂养,聪明的禽畜自己懂得如何去觅食。它们的方位感明确,知道村子都靠山面海,早上起来,它们成群结队到海滩、溪边挖小鱼、小虾、小贝吃,吃到饱饱的才回家。试想吃着鱼鲜长大的禽畜体态能不结实丰满,肉质能不鲜嫩甜美吗?
白宵围农庄的主厨叶建传,就是地地道道的赤溪客家人。他说品质上乘的本土三黄鸡,毛色黄麻,肉质幼细嫩滑,颈短、翼短、腿短,眼细、脚细、冠小,但胸部和尾部却特别饱满。他喜欢用6个月以上的三黄土鸡来做这道菜,他认为这时期的鸡,肉质最细嫩最滋补。
叶建传介绍,做“客家清炖鸡”,首先要将杀好的土鸡用食盐里外均匀擦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鸡身揉松,使盐味渗入,炖熟后鸡肉更加咸香、爽滑。擦完食盐,然后就是往鸡身内放入红枣、枸杞、当归、姜片、客家酿酒、花生油等配料。叶建传提醒,这道菜一定要倒入客家酿酒,因为客家酿酒有特殊的醇厚香味,做出来才能是正宗的客家菜。在进行了初步的腌制后,那么接下来就是用保鲜袋将整只鸡包好,放入冰箱保鲜,让配料的各种味道慢慢渗入到鸡身内。
大约2个小时后(若家庭制作可隔晚腌好冷藏至次日制作之时),将鸡取出来,去掉保鲜袋,用大号炖盅将整只鸡装好,盖上盖子,再用两张纱纸包紧密封好,放入蒸柜蒸炖1.5至2小时(视鸡老嫩)即成。
以此法清炖出来的“客家清炖鸡”,往往在除去包纸、揭开锅盖的一刻,醇香满屋。看到那热气腾腾、色泽金黄的炖鸡,和那香气诱人的浓汁鸡汤,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
如果是原只鸡上桌,可以用剪刀剪开来吃,当然斩件上桌也行,淋上香浓的原味鸡汤,鸡肉更是嫩滑爽口,香甜不腻,让人心生满满的幸福。
叶建传对这道“客家清炖鸡”特别钟情,这是小时候妈妈为他增补营养做的一道菜。不过妈妈的做法简单多了,也是选一只土鸡,杀好洗干净剥去鸡皮,斩开4件,不加其他配料,只在炖盅里放上一个倒扣的瓷碗,然后把斩好的鸡件放在瓷碗上,盖上炖盅盖,隔水蒸炖三四小时就大功告成了。这样的清炖,目的是让鸡件炖熬出来的汁液精华汇流在碗口底下积存起来,不让鸡肉把鸡汁反吸回去。妈妈要的是鸡汁,她觉得那浓缩的小半碗鸡汁最好,蛋白质含量多,甲硫酸铵、维生素A含量丰富,高蛋白低脂肪,最易被人体吸收。
妈妈的清炖鸡应是最原生态的“客家清炖鸡”,是那时候民间最原始、最有效的食疗滋补方法,专为产后的妇女或者给体质虚弱的小孩、老人补充营养而制作的。
而如今在酒楼品尝的“客家清炖鸡”,是10多年前由台山厨艺学院的教师将“清炖鸡”和“水晶鸡”两道经典客家名菜的制作食材和制作方法揉合起来,改良而成的具有台山浓郁乡土气息的客家名菜。
(文/图叶娉云陈方欢)
新闻推荐
扫描二维码看新闻视频江门日报讯(记者/陈方欢通讯员/曾于岚)根据台山市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7月3日是台山市领导代表驻联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