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博士、江海区经济促进局工作人员周纲 从科研精英到政务能手

江门日报 2019-07-10 02:42

□文/毕松杰傅雅蓉

“现在我的生活就两种状态,要么在招商,要么在招商的路上。”周一刚上班,周纲就接到了紧急任务,立即前往重庆招商,洽谈合作项目。这对于周纲而言,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简单安排了手头的工作,回家收拾了几件衣服,吃过午饭,周纲和同事们就踏上了前往机场的班车。

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周纲是江门市“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的首批引进对象之一。一年多来,通过在江海区经济促进局的工作和历练,加上自身不懈的努力,周纲现已成长为单位的工作能手,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组织了数批博士团到高新区对接企业;推动微商新零售总部金财云商项目落户高新区;参与的工业发展指标工作中,实现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速、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投资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江门吸引更多好的项目,为城市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秉承初心的“拼命三郎”

今年5月28日,金财云商“新商合规宝”顺利启动,成为高新区(江海区)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迈向“社交电商之都”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江门金财云商”特色名片的背后,投射出的是周纲和同事们对社交电商市场趋向规范化发展的精准把握。“每个项目我们都投入了百分百的认真和努力,希望能打出品牌,让更多项目和投资商注意到这片土地。”周纲说。

一年多以来,周纲在工作上的表现可圈可点。通过自身优质的博士生资源,组织了数批博士团到高新区对接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智力支持;多次为企业员工子女奔波安排就学,切实解决了企业的忧虑;推动高新区在深圳成立招商办事处,让招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参与编制江海区振兴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

周纲还就某些项目,从原理分析、人员联系、市场调研、应用前景等全方位分析,并最终以报告形式呈现,作为领导对项目判断的重要依据。

在同事眼中,周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我平常六七点左右就会来到办公室,有时周末也这样。”周纲坦言,钻研进取精神是科研人员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不能因为转换了身份而遗弃,要保持住那份初心,在工作中继往开来,锐意进取。

精准培养方式助力人才成长

从长江到珠江,从南京到江门,周纲跨越1400多公里,选择来到这里工作,用周纲的话说,就是“希望借乘改革开放新东风,筑梦扬帆大湾区,拥抱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阵地。”

然而,刚来到江门,语言、文化、饮食习惯的差异是周纲面临的第一道坎,但也是他对江门这座城市产生好感的开始。“领导、同事并未因语言不通而与我疏远,而是处处迁就,不管是会议讲话、私下交流都会使用普通话,这让我感到温暖和感动。”周纲笑着告诉记者,有些领导和同事甚至成为了他的“粤语老师”,一遍遍地帮助他突破“粤语难关”,使得他在这座城市越来越有归属感。

不仅身边的同事悉心照顾,市人才工作局也组织引进对象参加市情研修培训、工作座谈会和联谊沙龙等活动,定期倾听周纲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尽可能协调解决,帮助他尽快融入江门,转变角色投入工作。周纲还是第一批入住江海区人才公寓的受益者,周纲告说:“拎包即能入住,家电设备都十分齐全,为我们解决了不少烦恼。”

除此之外,江门市“量身定制”的双导师制度,也帮助周纲进步。在大方向上,江海区相关领导与他定期谈心交流,“问诊把脉”;在身边,由单位分管领导指导业务,强化作风建设,“指点迷津”,形成了引导、交流、促进、提升四位一体的教学相长模式。“正是得益于这种精准的培养方式,我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科学研究者变成一个合格的政务工作者。”周纲说。

“江门浓郁的博硕士群体氛围,成为了我们生活、工作上的一个重要"补给站"。”周纲介绍,“每当遇到瓶颈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私下聚集在一块,交流取经,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来突破瓶颈。”

“有平台,有方向,有保障,有干劲,更有空间。”这是周纲在江门工作一年多以来的切实感受。

新闻推荐

江海区登革热防控知识讲座 暨“健康素养大讲堂”社区宣讲会 将于明日拉开帷幕

江门日报讯(见习记者/李芳菲彭晓玲)为进一步提升江海区登革热整体防控水平,做好疫情应对,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7月9日下午3:0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