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堂镇水塘村委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村子美丽蜕变刷爆朋友圈 村民感慨像住在公园里

江门日报 2019-07-09 06:59

圣堂镇水塘村委会美丽新貌的照片和视频刷爆恩平人的微信朋友圈,引来一片赞叹之声。

近段时间以来,恩平市圣堂镇水塘村委会火了——6月27日,恩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全市党员干部齐聚一堂,参观学习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经验;该村美丽新貌的照片和视频刷爆恩平人的微信朋友圈,引来一片赞叹之声;“七一”前后,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群更是络绎不绝……

水塘村委会为什么如此有魅力?近日,记者到当地进行了走访。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胡伟杰

村貌发生巨变村民感慨像住在公园里

走进水塘村委会下隔巷村,这里与大家传统印象中的农村不一样:整个村子被绿色环绕,一个漂亮的花圃沿着村口鱼塘边而建,仿佛是一个绿色的花环,村头村尾各建了一个小公园,绿草如茵、花木雅致,总面积超过4000平米;村道全部是水泥路面,道路干净整洁,看不到垃圾和杂物堆放;村里设置了多个专门的柴草堆放点,专门放置柴火、稻草及其他农具、杂物;村居的墙壁随处可见漂亮的绘画,可谓一步一景;村内设置了2个农村垃圾分类回收点,倡导垃圾分类回收;村民养殖的家禽全部采用圈养……

得知记者前来采访,村民禤柱文、邓春玲夫妇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家里做客。“感谢党和政府,我们做梦也想不到,村子现在变得这么漂亮,我们简直就是住在一个大公园里,太舒服了!”禤柱文感慨。“每天晚上吃完饭,大家相约绕着村子散步,村子越看越美!”邓春玲同样感叹。

禤柱文告诉记者,下隔巷村是从去年开始慢慢蜕变的。在这之前,村道是泥路,雨天泥泞,晴天多尘;村里有不少猪舍、牛栏,味道刺鼻;农具、柴火、建筑材料等随意沿路摆放。短短一年多时间,泥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猪舍、牛栏拆除变成了公园……看着村子的美丽蜕变,禤柱文喜上眉梢,拍摄了照片和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分享,引来众多外出村民和好友的羡慕。“不少外出村民都表示,想回村里住,有的已经张罗着要盖新房了。”禤柱文笑着说。

以党建为引领

打开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离开下隔巷村,相隔几百米远的下天村是另外一番喜人景象。恩平市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坐落在下天村,依托这一独特历史底蕴,圣堂镇以此为核心,对该村的红色资源进行拉网式摸底,挖掘收集中国共产党在当地活动的历史资料和红色遗物,将影响较大、教育性较强的冯燊故居、禤荣故居、下天村党支部旧址3个点串成线,建设红色教育基地。

如今,这一红色教育基地基本建成,先后承办了恩平市政府办公室党支部、恩平市纪委监察委机关党支部、中交建党支部、圣堂镇龙塘村党支部等党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红色教育基地的打造,既大大提升了下天村的村容村貌,又通过“党建+旅游”形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在下天村村口的大榕树旁,一个红色的“水塘村党支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公示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公示栏上的八个大字“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便是水塘村委会发生巨变的核心原因。

水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吕耀申是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的牵头实施者。今年4月底,在江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江门市审计局将吕耀申委派到圣堂镇,挂职圣堂镇委副书记兼任水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为该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一股新鲜力量。

到任后,吕耀申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活动,提升党员的精气神;根据上级要求和当地实际,牵头组织建立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着力解决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党员发挥作用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水塘村党支部的引领力和党员的战斗力——20名无职党员分别担任村情民意报告员、文明新风引导员、党的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环境卫生协管员、扶贫帮困服务员六大岗位;通过党组织亮工作清单、亮任期目标、晒责任田,骨干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晒责任岗,主动认领公共卫生、民生工程、河长制、防火防汛、矛盾纠纷调解等具体实事,打开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局面。

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水塘村委会共投入资金815万元用于乡村振兴,拆除栏舍、危房4750平方米。

落实“四共”理念

党群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如果说党建引领是水塘村委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那么,“四共”理念就是该村的具体行动准则。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水塘村委会贯彻落实圣堂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四大工作理念,做到决策共谋、凝聚民意,发展共建、凝聚民力,建设共治、凝聚民智,成果共享、凝聚民心,用实际行动摸索出乡村振兴的“恩平经验”。

“共谋”,即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乡贤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让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让村委会从传统的决策者、包办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和激励者,真正做到村中的事情由村民做主决定,充分调动村民积极参与的热情。

“共治”,即在实施环境整治过程中,村委会统筹协调,党员、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参与到一线工作,共同参与清拆、清理、清污工作,为村民做好表率,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共管”,即鼓励村民针对村庄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等内容,通过由党员、长者、乡贤等人员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共同商议拟订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成果的管理。通过推行党员包干责任制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设置“美丽庭院”评选等措施,激励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

“共享”,即通过前期的“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出的空地、闲置地统一收归村集体管理,由村民理事会提出方案,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处置方案;让村民共同享受治理的成果,不断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四共”理念的落实,将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拧成了一股绳,力往一处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镇、村干部可积极了,经常过来考察指导,询问我们村民的意见,共同研究策划如何把村子建设好,经常忙到晚上才回去休息,真的是以村为家。看到领导干部这么努力,我们村民也跟着一起"加班"建设美丽乡村,劲头十足!”禤柱文说。

新闻推荐

“百歌颂中华”合唱比赛举行 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江门日报讯(记者/吴健争)为了充分展示恩平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讴歌新时代,展望新征程,7月4日晚,恩平市在冯如广场举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