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弹窗“难缠扰民” 业内人士:市民应从正规渠道下载软件

江门日报 2019-07-03 06:44

许多手机弹窗广告伪装成“红包模样”,吸引用户点击。

经常用手机上网的你一定有这样的困扰:正用浏览器阅读新闻,突然弹出一则广告,你没有仔细阅读内容随手点了“关闭”按钮,不料却自动打开了另一个网页。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恶意应用。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在手机应用内植入木马病毒,并诱导用户下载,最后给手机用户造成财产损失。

那么,该如何避免上述情况出现呢?昨日,记者采访了有着十年手机软硬件维修经验的陈国锋以及有关律师,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朱磊磊

市民手机弹窗广告烦死人

“在安装了一款手机小游戏应用后,我的手机就开始推送各种服务,内容包含软件的介绍图文和下载链接,最多的时候每天弹出十多次。这些广告都是匿名发来的,一点击就下载,消耗流量,而且无法关闭。反复排查了很久,才发现并非第三方软件市场所为,而是那款手机游戏搞的鬼,将其卸载后广告就彻底消失了。”近日,市民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遭遇手机广告骚扰的过程。

“在自己的电脑上,用户很容易知道是哪个网页弹出的广告,被骚扰后直接关掉广告和网页即可,但在手机上,均为匿名弹出的不相干内容,用户既不知道是哪个软件弹出的,也无法关闭。对用户来说,该行为完全是流氓软件。”张先生说。

张先生的事例,也让不少市民感同身受,事实上,不少病毒软件不仅存在恶意推广风险,还可能造成资费消耗、隐私泄露。有些应用会自动推送广告,并诱导用户点击,造成资费消耗,而有些应用则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其个人信息,造成隐私泄露。

根据腾讯安全发布的《2018上半年互联网黑产研究报告》显示,在应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软件推广的成本也在升高,部分厂商便找到了相对便宜的软件推广渠道:通过手机应用分发黑产,采用类似病毒的手法在用户手机上安装软件。

据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监测数据显示,软件恶意推广地下暗流整体规模在千万级上下,主要影响中低端手机用户,例如:部分用户经常会发现手机里莫名其妙冒出来一些应用,它们可能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篡改智能手机设置,或者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获取用户联系人信息。

律师广告发布者负有责任

“广告法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窗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广东五邑律师事务所李德明表示,如果弹窗广告有明显的“一键关闭”,但弹窗频率过高,对用户正常使用产生较大影响,同样也违反广告法。

“广告法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以电子信息方式发送广告的,应当明示发送者的真实身份和联系方式,并向接收者提供拒绝继续接收的方式。”李德明介绍,违反该条规定发送广告的,用户可向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由市场监管部门对相应的广告发布者及平台进行查处,并对广告主处以罚款。

李德明同时表示,目前对于手机应用软件,相关机构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类似行为加以约束。

业内人士避开潜藏恶意软件的渠道

那么,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前,手机用户如何保证自己的“清净”与“钱包”呢?

有着十年手机软硬件维修经验的陈国锋告诉记者,目前,智能手机的下载软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内置了各种广告,甚至被植入了偷隐私、暗扣费的恶意代码,许多不法分子会利用木马病毒、诈骗短信等实施诈骗,用户很难自行识别。因此,大家下载手机软件时,首先需避开手机资源下载网站或小型电子市场这些潜藏恶意软件的渠道,通过正规渠道下载应用,以免手机“中招”。

新闻推荐

外地船员脸部烫伤 江门司机出手相助

江门日报讯(记者/张华炽)“江门人真是太热心了!”前日下午,来自浙江的林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他连车费都不要,希望你们能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