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

江门日报 2019-07-03 06:44

让青少年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心理健康教育贯串教育的每个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通力合作。总之,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教育目标。——开平市水口镇龙塘小学温金菊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这个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形成共鸣。据相关部门调查,有多达30%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心理障碍:任性、孤僻、自私、嫉妒、自卑、脆弱和恐惧等。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教育者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我认为,要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方寻找造成心理问题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了解这些因素,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因素。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家长类型有以下几种:1、“溺爱型”家长。他们对孩子娇生惯养,却又望子成龙心切,不断加码孩子的学业负担,使孩子逐渐产生厌学情绪;2、“强制型”家长。这类家长对子女常常打骂,孩子对父母心存恐惧,缺乏感情交流,遇到事情不敢跟家长说,孩子感到压抑;3、“殃及型”家长。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导致孩子成了“单翼天使”,孩子为此会觉得心灵受挫;4、“放纵型”家长。自己行为不正,对孩子放纵,不管不顾。

社会因素。如今一些色情暴力的影视报刊流入,对中小学生的冲击甚大。中小学生由于思想不成熟,缺乏辨别能力,一味模仿接受,从而造成了寻求刺激、追求享乐的异常心理。

学校因素。由于应试教学等原因,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缺乏文体活动、游览活动,课业负担日益繁重等。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绪容易狂躁不安。对此,一些教师又不重视,教育学生时采用简单、粗鲁的方式,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因素。小学高年级至初中,是学生的“危险年龄”。这时期学生的身体处于发育时期,由于生理上的快速成长,令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之间失去平衡。他们精力旺盛,感情丰富,行为却难以克制,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针对这样的变化,学生自身来不及有思想准备,一些家长、老师也没有积极地采取对应的教育办法,辅助他们度过“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阶段。

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采取相应对策

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关注学生在校内校外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学校方面,要多开展课外活动,开设心理健康课。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不管生活上、工作中出现怎样不愉快的事情,教师在踏上讲台时,一定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另外,教育部门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减轻课业负担,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身心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度过美好难忘的学生时代。

一位教育专家说得好:“一所好的学校,不在于教学设施的先进优越,而在于校园天天有歌声,天天有笑声。”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让家长懂得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懂得用正确方法教育子女;提醒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否则易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令孩子更加彷徨无助。

学校要经常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愉悦学生身心,增强学生心理健康。以童心呼唤童心,以童趣呼唤童趣,这是治疗儿童心理障碍的良药。学校还应开设心理健康课,开放心理健康辅导室。同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交流信箱,回答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此外,学校应常态化地对青少年进行学习、生活、安全等的引导,健全学生的心理档案。

让青少年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心理健康教育贯串教育的每个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通力合作。总之,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教育目标。

新闻推荐

师生领取“绿色福利” 为百合镇创森出力

学生领取盆栽。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翁丹萍)为推动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工作,调动社会参与创建的积极性,近日,百合镇创森办在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