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江门日报 2019-07-03 06:44

作文教学不是单纯作文指导课的任务,需要每一节语文课夯实基本功,需要日常生活和实践提供材料,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合作修改中提高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开辟阵地让学生展示,需要用激励的语言为学生增强信心。——鹤山市沙坪街道中东西小学唐晓丽

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评改”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往往会带来如下后果:学生无话可说、不会积累;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一套教学方法。

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可作为学生作文的示范。教师应当做作文指导的有心人,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我在教每一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外,还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意识引导学生“仿”和“创”,如运用关联词说话,对一些特殊句式进行仿写,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再比如,在教学《赵州桥》《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谋篇布局。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对于指导刚学写作文的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所以,教师应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资源,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点滴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积累材料,比如,每周一升旗时,引导学生注意听国旗下的讲话,这讲话的内容有可能成为小练笔的好素材;和周围人交往时,留意这些人对事物的看法或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一些事情;学了一篇文章后,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好的作文材料。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后,自然就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的、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注重创设情境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太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很难主动、乐意地去写作文。要想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更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来创设情境,等等。

多媒体的普及,为创设情景带来了便捷性和有效性,学生“身临其境”,写起作文来,也就不会咬破笔杆还憋不出字来。

鼓励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除了写,作文的修改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写完文章后,我鼓励他们大胆地读给好朋友听,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会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不通顺的句子等,在不经意中改正过来。帮助修改的同学要认真听和想,才能提出修改意见,无形中增强了责任感,还会自觉地和自己的文章对比,对自己和同学都是一个提高。

注重评优激励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是“评优法”。

“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我也是用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地去写,就会有进步,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我觉得,作文教学不是单纯作文指导课的任务,需要每一节语文课夯实基本功,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收集材料,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合作修改中提高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开辟阵地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需要用激励的语言为学生增强信心。

新闻推荐

国道G325线鹤山大雁山至桃源段改线工程(南环快速干线)又有新进展 7个主辅道出入口已开通

国道G325线鹤山大雁山至桃源段改线工程(南环快速干线)蟠龙路段辅道口已经开通,车辆可经由该出口进入桃源镇。江门日报讯(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