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抓党建“牛鼻子” 迈发展“大步子”

江门日报 2019-07-01 09:34

江门职院经济管理系开展的“学报告,学党章”知识竞赛现场。 江门职院艺术系师生义工到社区进行墙面彩绘,助力创文。 江门职院2016级汽车营销班的预备党员与2017级师弟学习新时代新思想。

763个要点全部达标,顺利通过验收,跻身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连续六届获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团体优胜杯”,在全省高职院校名列前茅;师生频频获得各项国赛、省赛大奖;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新宁学院、温泉学院、绿领学院等;毕业生获用人单位肯定,人才培养供需两旺……

是什么让一所财力并不雄厚的地方高职院校能取得如此骄人成绩?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江门职院”)上下把它归结为:党建的引领!

抓住党建工作的“牛鼻子”,方能迈开发展的“大步子”。近年来,江门职院以党建为引领,夯实支部堡垒,狠抓重点工作推进,全力推进“三全育人”,凝聚前行力量,实现党建工作、学校发展、培育英才的同加强、齐提升。

文/图娄丹

A筑牢堡垒

抓党建,促实干

学校发展是张网,基层党建就是纲,纲举才能目张。

江门职院像一列快车,1.4万余名师生如何才能齐心协力向前进?思想要走在行动前,党建就是重要抓手。为此,该校成立了新时代讲习所、理论宣讲团,开展各种宣讲研讨活动900场次、知识竞赛7场,筑牢大家实干创新的思想基础。

“在我看来,党委工作主要是为学校的创新发展营造好的氛围,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该校党委负责人说,“党建工作一定要抓小抓早,做实做细,不然很容易流于形式。”

该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以“党建23条”为抓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过去一年,在党委会169个议题中,涉及党建工作的就有104个。领导干部领学促学督学新思想新理论,一起为江门职院建设发力。

在党建工作中,江门职院非常注重党支书的“头雁效应”,积极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我们的支部现在已经设到了教研室。”该校党委负责人说,目前,该校已有15名高级职称教师成为支部书记,辐射带动教师党支部建设和教育科研工作的双提升。

基层是党建的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怎样提升组织力、战斗力?在江门职院,除规定动作外,还创新自选动作:党建思政进宿舍,推进“一站一室一宿舍”,打造“江门职院微学习”平台,推广“五个一”学习模式、印发党组织生活一本通、党组织生活督导专报,党建课题同招标同管理,推出课堂教学“十不准”、六项责任制、“党建23条”,实施“党建1+1+5”牵手工程,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政治功能、组织覆盖、组织活力、队伍素质、保障水平全提升!

目前,江门职院共有教师党员373人、学生党员257人和62个党支部。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在改革发展主战场,在扶贫攻坚最前沿,到处活跃着党员无私奉献、实干担当的身影。62个党支部正在成为62个战斗堡垒,汇聚起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B三全育人

抓思政,促发展

源头有活水,方能成就大河奔流。一年前,江门职院思政课教师李梓烽制作的第一集思政微课——道路自信:“护”行天下,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首集微课推出第1天,阅读量就超过了1000,评论近百条。17文秘1班学生朱玮莹“刷”完第一集微课视频后,就成了思政微课的忠实粉丝。

把侨乡文化元素,特别是红色文化,融入微视频中,用侨乡人、侨乡事阐述新时代的新思想,是江职思政微课的特点。在大家的期待和呼声中,目前已推出了富有侨乡特色的“习思广"e"”系列思政微课视频6集,且仍在持续更新中。

今年5月,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学校党委宣传部牵头打造了学校首档微信有声栏目——《江职朗读者》,讲述侨乡好故事。通过多种形式,让思政课占领网络阵地。此外,还与市博物馆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让华博馆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

除思政课之外,江门职院还实施“思政20条”,构建“大思政”格局,全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初步形成了“三年四季一校园”育人体系。

在学生宿舍3栋103门口,挂着一块“学生党员宿舍”的牌子。在江职,挂着这样牌子的宿舍有75间。此外,还有一个“辅导员工作站”和4个“学生党员活动室”。“插旗亮牌”,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2017级教育系学生谢海瑜是预备党员,她所在的宿舍也挂上了“学生党员宿舍”的牌子。“大家觉得很光荣,一言一行都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谢海瑜说。

校园十大歌手大赛上的红歌、《我和我的祖国》千人快闪、队形排成的党徽和中国地图、纳入公共必修课的国家级“非遗”蔡李佛拳、师生自导自演的红色话剧……江门职院通过课堂、团学组织等各种平台和形式,推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的方方面面,使思政工作活了起来、扎下根来、长出花来。

C党建引领

抓质量,见成效

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从学校党委到全校师生,他们对这片家园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对以党建为核心引领学校各项工作所持有的坚定信念。这份热爱和坚持,在创省示范校的战斗中,在台风“山竹”灾后的复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成绩是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目前,江门职院有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6门,以及教学改革等项目16项、教学成果奖2项;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3个,省高职教育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实训基地3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个;学生在国家及省级比赛中更是频获大奖,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奖项近20项、省级400多项;在“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12项特等奖,连续六届捧得“团体优胜杯”。

高质量的发展水平和育人成效,让招生就业持续两旺。目前已形成普通高考、“学考”、自主招生、3+专业技能证书以及中高职三二分段等多元招生模式。与岭南师范学院合作的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打通了“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

D党旗在心

强意识

勇担当

“对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认真落实,做到有令必行;对市直部门、各市区的需要做到有求必应;对江门企业界的需求做到有呼必应。”作为地方高职院校,江门职院一直强化大局意识,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把服务好侨乡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近两年,该校瞄准本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需求,推动校地共建新宁学院、校企共建温泉学院、绿领学院,与德昌电机集团(江门)、江门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等655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增长势头,近两年年终就业率达到100%,超过六成毕业生在江门五邑地区工作。

学科骨干积极参加江门市重大理论宣讲、课题研究,多名教师进入市委市政府政策咨询委员会,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全校动员助力文明创建。仅2018年就开展“学雷锋”志愿者义工活动300多次,义工时总数达12000多小时,在当年创文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

积极助力大湾区建设,与澳门旅游学院合作,开办江门五邑地区旅游高级人才培训班;与香港新向阳集团合作开展学前专业人才培训。此外,还建设众创空间,做好精准扶贫,积极参加非遗保护,支持人才岛建设……

胸前的党徽,让江职人有着相同的信念;飘扬的党旗,让江职人有了前行的引领和动力。新时代的蓝图,正在砥砺前行中展开。

新闻推荐

白沙街道组织实地调研 推动常安路片区城市品质提升

江门日报讯(记者/胡晴晴通讯员/吴晓茹)近日,白沙街道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区人大代表、商户代表等到常安路进行实地调研,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