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网络舆情信息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博士范孟娟 化压力为动力 迎接新的挑战
□江门日报记者傅雅蓉
实习生方艺通讯员江仁材
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博士范孟娟去年通过江门市“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来到江门工作,就职于市委宣传部宣传科。刚到任不久,范孟娟就被委派参与《江门新闻阅评》的撰写工作。由于专业对口,范孟娟很快适应工作,阅评内容越来越有思想和深度,受到工作导师、领导的一致好评。
范孟娟还参与组织了一系列大型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策划,并积极邀请专家学者为江门市新闻工作者“传道授业”。范孟娟也一直保持着好奇心,主动学,用心融入。如今,范孟娟以优秀的考核成绩被正式聘为市网络舆情信息中心主任。“这是一个新的岗位,对我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我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不辜负组织对我的期待。”范孟娟说。
化压力为动力
《江门新闻阅评》是针对江门市新闻媒体报道的综合述评,也是范孟娟到市委宣传部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对于初次工作、尚未熟悉环境的范孟娟来说,有着不小的压力。
“《江门新闻阅评》当初是我的工作导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尹安学牵头推动的,他将首期阅评任务交给我,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回忆当初,范孟娟神情坚定。
范孟娟翻阅报纸、观看新闻节目,定下主题,理清思路,迅速开工。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养,如期完成了任务,《江门新闻阅评》获得省委宣传部的表扬。“这只能说,我用我擅长的领域打开了局面。”范孟娟笑道。
随着《江门新闻阅评》的推出频率逐渐稳定,市委领导对阅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增加综述性评论,从宏观角度把握新闻报道的方向,梳理近期报道重点,并对报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为此,范孟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思考,阅读了大量各地媒体的优秀报道,最终,范孟娟提出,“新闻媒体应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思想,记者要深入基层,聚焦老百姓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诉求,而非仅仅聚焦在会议上。”范孟娟还主动帮助媒体想“点子”。近期,《江门日报》推出的《上好思政课江门新实践》《记者蹲点基层见闻》等系列报道,都有着范孟娟的参与和努力。
范孟娟还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钟瑛,在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传媒类拔尖人才暨媒体融合业务培训班上作专题讲座,带来了融媒体发展的前沿理论,起到了“授人以渔”以点带面的整体提升效果。一年试用期满,范孟娟通过组织的考核被评定为优秀,已被正式聘为市网络舆情信息中心主任,迎接新的挑战。
人才政策让人才安身更安心
2017年,江门市制定并实施《江门市“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实施方案》,计划用4年时间,以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面向全国高校引进100名以上以博士研究生为主的高层次人才。
“2018年初,恰逢毕业,当时比较关注各项招聘信息。江门市的招聘不限专业,挺特别,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投了份简历。”范孟娟也没想到,投下的这份简历决定了她的未来。
对于人才,江门有着招聘的诚意,也有安居江门的福利保障。
按照规定,接收引进对象的单位有事业编制空编的,优先使用该单位的空编,没有空编的由市委编办在现有编制总量中调剂解决,并实行专人专用。一旦入职,引进对象均有编制保障,经工作培养,符合公务员调任资格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调任公务员。
“我认为这一政策十分科学,一开始先安排事业编制,再调任公务员,不仅给了我们适应、考虑的时间,也让组织部门有时间观察我们的专业特长和能力,以便安排更合适的岗位。”范孟娟表示。
为了让范孟娟安心工作,通过“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家属安置的保障政策,范孟娟的丈夫也被顺利安排到高校工作。
让范孟娟感动并决定留在这里的因素,还有上级领导和同事真诚的关心与帮助。“刚开始工作时,我的工作导师会把我写的材料打印出来,逐字批改,指导我应该如何写作公文。也会交给我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对我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范孟娟感恩道,“同事们也对我十分热情,关心我的生活情况,给我介绍当地特色小吃,还会提醒我多喝凉茶”。
“十分庆幸自己接触社会的第一站便来到了江门,这里的人热情有礼貌,我也希望能够为江门的发展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范孟娟由衷感慨道。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华宇赵长群)为增强老年人健康意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近日,白沙街道花园社区党委、计生协会举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