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东部城市带发展战略规划明确珠西枢纽新城定位 建设“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南方日报 2019-06-25 06:43

建设中的珠西枢纽新城仍有大片未开发土地。杨兴乐摄

6月14日,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公布了《江门市东部城市带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5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规划》指出,未来15—20年是江门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江门东部三区一市将承担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链合作的新载体、广东沿海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重要门户的角色。

根据《规划》,未来江门东部拟建设“七大战略功能区”,新会枢纽新城赫然其中,一座具有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客厅”将在几年内迅速崛起。《规划》称,到2022年,江门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到2035年,东部城市带带动江门成为与东莞、中山比肩的珠西中心城市,全方位融入珠三角城市群。

重任在肩,新会可为。目前,新会枢纽新城已经云集了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中科创新广场、新会万达广场等不同形态的基础设施建设。新会区委、区政府计划将其打造成宜创、宜居、宜商、宜业,对接大湾区、辐射粤西的现代化高品质都市新区,成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中的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定位?构建高品质对外运输经济廊道建设珠三角西岸客货组织中心

《规划》提出,江门东部将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作用,谋划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

同时,《规划》中江门东部拟建设“七大战略功能区”中,也给“新会枢纽新城”下了这样的“定义”:依托新会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结合银洲湖滨水景观资源,以建设珠西城市新客厅为目标,大力发展金融会展、总部经济、高端商业、高档居住和滨水休闲等城市现代功能,壮大提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形成服务枢纽、辐射珠西的城市发展新亮点,打造珠西交通枢纽型新城。

清晰的定位,为新会枢纽新城谋划了未来的方向。

2016年,围绕建设中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珠西枢纽新城”的概念被提出。新会区区委书记文彦认为,新会地处珠三角西翼、毗邻港澳,一直扮演着承接港澳、辐射粤西的重要角色,依托江门站交通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发展现状基础建设“珠西枢纽新城”,构建珠江口西岸的中心城市,将有利于新会从水陆交通门户转变为珠西枢纽之城。

《规划》中,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这种转变,被明确表达为“构建高品质对外运输经济廊道”和“建设珠三角西岸客货组织中心”。实际上,珠西枢纽新城从概念诞生之初就被赋予对接大湾区、辐射粤西的重要任务,也源于江门站所拥有的强大交通动能。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以江门站为中心,半径1小时以内,就能辐射到珠江西岸的大部分区域。”文彦说。笔者了解到,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将汇聚江湛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城际等6条轨道交通线,建成后将达到8台20条线的规模。

“构建高品质对外运输经济廊道”方面,《规划》提出,通过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谋划以江门为核心,连接湛江、茂名与广州、深圳的高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江门至肇庆高速铁路,串接贵广、南广等高速铁路,对接新建广湛高铁,形成连接东盟和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运输通道。

具体而言,江门将强化与中山协作,共同推进深茂铁路中山至江门段建设。研究开辟南宁经玉林、云浮、江门、珠海至深圳高速铁路新通道。推进广深铁路客运化改造,研究利用新建南沙港铁路开展客运业务。围绕深茂、广珠城际等既有运输通道,打造交通、产业、城镇空间、国内外贸易深度融合的高质量经济走廊。

同时,《规划》还将推进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作,预留线站位资源,将城市整体融入“轨道上的粤港澳大湾区”。对此,文彦表示:“届时,通过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在空间上把珠中江城市群与广佛都市圈、深港经济圈构建成大湾区的"黄金三角地带",新会将为大湾区东西两翼协调发展以及大湾区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建设珠三角西岸客货组织中心”方面,《规划》提出,打造以江门站为中心的珠西客运中心。充分利用广珠城际铁路江门支线,开通至深圳、北京方向的高速班列,利用深茂铁路开行往来大西南、粤西地区的高速班列。

同时,《规划》提出,利用既有客货运线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新建轨道交通线路,筹划开行直通至广州白云机场、珠海金湾机场以及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等交通枢纽的轨道交通班列。

不难预见,新会枢纽新城不仅仅是新会的、江门的,更是整个珠西的枢纽担当。新会打造珠西枢纽新城,不但将摆脱无高速、无铁路贯穿城区中心的尴尬局面,而且将是新会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使命召唤,新会区上下一心,全力推动人产城融合,打造枢纽新城。

展望?旅游集散中心呼之欲出打造成江门城市窗口名片

未来,随着江门大道的全线通车,各类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开建,制约江门市旅游发展的快速交通瓶颈将被突破。这意味着,大众化旅游散客时代即将到来,珠西枢纽新城乃至整个江门地区,做好准备了吗?

“每年新会的"圭峰之春"庙会,与春节黄金周形成叠加,大量的自驾游、自助游散客涌入会城,车辆人流的堵塞,加上城区内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专门接待散客的服务机构和功能设施缺乏,使得旅游高峰期的游客聚与散成为江门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说起旅游的兴旺,业界人士是又爱又恨。

可以预见的是,珠西枢纽江门站将进一步释放江门的旅游潜力,乘坐高铁而来的中高端客源急剧增多,旅游经济的占比快速提升。江门如何不断创新旅游方式和产品,紧跟市场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完善旅游配套环境,为游客提供便利的餐饮、交通、购物、休闲服务被提上议事日程,打造大型综合旅游集散中心呼声越来越高,2018年江门两会上,江门市政协新会区联络组就提交了相关提案。

“建议将旅游集散中心建在江门站内或附近步行10分钟范围,该地段连接江门大道,同时具有铁路运营优势,拥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商业设施,人流、物流、信息流富集,优势十分明显。”针对建议,江门市旅游局联合相关部门回应称,按照《珠西枢纽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最新方案,江门站西侧预留有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及商住混合用地,可作为旅游集散中心的选址位置。

“江门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游客集散地,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是江门城市形象和侨乡风情文化展示的窗口。”在旅游部门的思路中,江门站旅游集散中心核心功能是为中外游客和江门本地居民打造一个集体验侨乡历史、文化、饮食、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同时承担江门地区旅游集散、中转、互助发展功能的旅游综合平台。

“建议把集散中心作为反映本地特色和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把江门特色的侨乡文化、风土人情、建筑风格、餐饮特色等文化元素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打造江门的城市窗口名片。”“为各地旅客提供换乘和旅游指引服务,保证游客进得来、聚得拢、散得开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必要性的。”在旅游部门看来,旅游集散中心的明确定位和完善功能缺一不可。

“建议将旅游集散中心作为江门重要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而全力推进。”“由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或参与,成立旅游集散中心管理机构。”“可作为事业单位,也可作为企业来设立。”关于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经营主体和可持续管理问题,相关部门进行了设想,希望在土地、规划、交通、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对其公益性项目的建设和服务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确保其顺利建成和良性运转,最终达到“政府主导、全面监督、市场运作、高效运营、效益显著”。

江门市文广旅体局:

采取渐进方式

壮大旅游集散中心

江门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江门站于2020年才投入使用,江门站旅游集散中心的开发建设,可以采取渐进发展壮大的方式。

该负责人称,在江门站开放前期,可与当地有实力的旅行社合作,给予一定政策扶持,旅行社在江门站地下旅客出站人行道两侧选合适位置设立江门市旅游咨询或问询中心,提供咨询、问讯、旅游代理等服务。中后期,随着江门站广场、配套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型旅游集散中心。

“江门站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成功与否,除了政府扶持、准确定位、市场化运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打造成为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吸引大量的中外旅游者来江门市旅游。”该负责人表示。

杨兴乐肖浩林文杰

新闻推荐

“优环境”迎来“数字加速度” 江门“数字政府”综合改革动作频频,上半年新发展市场主体同比增长46%

6月18日,江门市电子证照系统正式上线。首批发布的40种高频使用电子证照,将在江门市市场监管局、人社局、社保局、自然资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