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师佃介眉
佃锐东
佃介眉先生(1887—1969)是潮籍近现代一位难能可贵的教育家、传统文人书画艺术家。
清光绪十三年(丁亥),即公元1887年农历端午节,介眉先生诞生在潮州府城猷巷佃宅书香之家。介眉先生十五岁前所得之学问,诗、书、画、印之基础,尽得家教。在述画诗中,先生自谓“行年十五自成形”,从现在能看到的最早作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年20岁画的《岩松》图来看,书画作品的功力已很扎实。介眉先生日后能够在诗、书、画、印等文化艺术方面取得过人的成就,同他幼年的勤学苦练,良好的传统文人家庭环境及自身的聪慧博学是分不开的。
清末废科举,介眉先生未能考上秀才,十五岁以后就读于城南书院改制后的城南两等小学堂。介眉先生在《述史》诗中有句:“十五始外傅,衣冠务整俨。出入命人随,又恐路上险”。十五岁才上公办的小学,从家中到学校距离不足500米,每天还要命人跟随,也足见家庭对其学业的重视。当时的老师李秀桐先生,字醉石,光绪秀才,是潮城很有名气的学者,介眉先生称为“醉石夫子”。五年的小学学业,除了经史、文牍外,还学了算学,地理等新型学科,在醉石夫子及其他老师的关爱、培养下,介眉先生又学到丰富的知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上省立潮州金山中学堂(原金山书院)。当时的金山中学堂,是潮州的最高学府,名师辈出,介眉先生当时最敬重的老师是学者王师愈(字慕韩),王老师是潮城的大学者,在金山中学堂任教师、校长、顾问,前后三十年。王师愈先生后来潜心研究佛法,信佛后改名弘愿,号圆五居士。后赴日本弘法。1933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在王弘愿好友温丹铭先生的推荐下,主修《广东通志·宗教志》。1934年,王弘愿居士又应中山大学之邀请赴校讲学。当时,佃介眉先生及金山中学堂的同学陈历典等得知,专门为王老师写了一篇送行的赠序《送圆五师讲学中大序》,表达对老师的敬重及师生间的亲密情谊。介眉先生在金山中学堂深造的五年中,学业又有长足的进步。除了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又学了英语、数学、生物等新学科。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家中尚保存当时在中学堂学英语时用毛笔写的笔记,字迹整齐、娟秀,可惜这些珍贵的资料皆毁于浩劫年代。先生就读中、小学这十年间,也是其书法、篆刻、绘画、诗词同步发展的十年,国画《岩松》、《苍虬》、《花果册页十六帧》及百几十枚篆章,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特别作于1912年前后的《花果册页十六帧》,深得恽南田没骨之法,花卉画的造诣已很可观,后装帧成册,恩师王师愈先生为其题首《活色生香》,给予很高评价及鼓舞。介眉先生凭借独具的家族文化熏陶,周边良好的文化氛围,特具的学养及天赋,师古贤、法自然、于艺术探索中苦苦追求与磨练,青年时期艺术造诣已让人刮目相看。及至中学堂毕业,受聘赴私塾及瑞英、培英等学校担任教师,一生便从此以教师为业,执鞭教学终生。
佃介眉先生教学时间最长的学校是潮城培英学校,任教二十多年,亲自教授高年级的国文、尺牍、书法等课程,后来担任培英学校校长。介眉先生学识丰富,教学严格又慈祥,《勉学子》一文是他教学思想的范识:“莘莘学子,同读圣贤之书,同求古今之理。你圆颅,我方趾,谁肯后人,自比犬豕。纵为不才,怎耐我焚膏继晷。君不见鲁如曾参,卒传圣门之旨。人无贤愚,好学则喜、若恃人而骄,或自弃而靡。此孔子所谓,斯为下矣。勉哉学子,勉哉学子。”在这篇不足百字的短文中,老师敦敦告诫学子要“同读圣贤之书,同求古今之理”。勉励学生“谁肯后人,自比犬豕”。鼓励学子刻苦努力学习,“焚膏继晷”,不能“恃人而骄”,“自弃而靡”,以成学业。字字铿锵地勉励学子,凝结了老师对学生的苦心孤诣。
结束在培英学校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上世纪三十年代,佃介眉先生在潮州城创办“益才文学馆”,教授《古文评注》、《论语》、《孟子》、《秋水轩尺牍》等古典文学及书法。当时招收的学生多是城里初、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年龄多数是二十岁左右,也有个别程度较好的小学毕业生。现年92岁的老学生邢锡铭先生回忆当时在益才文学馆读书的情况:佃介眉老师才高德重,先声夺人,送子弟到学馆进修的家长,无不寄托着很大的期望。而到学馆里求学的学子,也抱着极大的进取心,人人循规蹈矩,立志于学,故虽学子众多,而教学秩序井然。佃老师治学严谨,每讲授完一篇古文或一篇尺牍之后,都严格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和回讲,每天一定要抽查一两个同学,到讲台背诵和回讲课文内容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此外,要求全班同学默写重点段落或章节。在佃老师持之以恒及严格要求磨炼下,确实造就了不少有古典文学功底的人才。佃老师温存尔雅,循循善诱,从不对学生发脾气,可以说,老师不仅是和蔼可亲,更是和蔼可敬。佃介眉老师一生淡泊名利,执教终生,他诲人不倦,身教言传,无私传授知识于后代,是师尊的典范。
佃介眉先生执教终生,余时浸淫于传统书画艺术之中近八十年,毛笔从不离手。课余闲暇,作书绘画,追慕古贤,师法自然,醉心于艺术追求和探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广东省博物馆原馆长萧洽龙先生在《佃介眉书画集》前言中说:佃介眉先生“致力于美术教育和推广,在潮汕地区受其教泽者惠及数代。他擅长诗歌、国文、书法、经史、绘画、篆刻等,是现代美术史上罕见的多艺兼擅的艺术家。”佃介眉先生的艺术成就推书法,各体兼擅,尤以隶书和篆书最为精湛。特别是隶书,用笔自然高古,随心所欲,富有变化,已成“佃体”一家。学者黄挺教授指出:“佃先生的隶书能够在清代隶书发展高峰前面,再创造出自家面目,应该也是艺术活动学术化的结果”。饶宗颐教授在《佃介眉先生书画集》序中论及:“然艺之为务,不贵徇时,而贵独创。怀德葆真之士,独居深念,致力古今,发胸中之所蕴,其精神上诉真宰,所造往往不可冀及、吾于佃介眉先生见之。先生平居闲旷,寡交游,以书画印章自娱,书学尤功深,自漆书石室,靡不涉其藩篱,错综变化,几忘纸笔,直以心行而已。”近年新出的《岭南书法》讲到20世纪后半叶岭南书法的复兴,更把佃先生作为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介眉先生的书法成就在岭南占有一席之地,足见书学界对他的重视。
中国画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一千多年来的文人画是传统艺术的主脉,佃介眉先生以传统文化为依归,以传统的笔墨作为艺术的法式,他既是传统文人画的忠实继承者,也是文人画的开拓者和探索者。先生以充满对乡邦无限热爱的激情,描写当地历史文化的指画《潮州八景》、《湖山八景》等,都能画出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深意,并有独特的意味。美术史论学者郎绍君教授在《佃介眉书画集》序中指出:佃氏擅山水、花卉、擅于笔写,兼能指墨。早年专意研摹传统,中年后抒写心意,自出机抒。纵观其各时期作品之风格,或秀逸、或俊爽,或苍厚,皆以闲雅简淡的书卷气贯之。所见早年花卉蔬果册《五十年前手躁之作》,承常州派衣钵,恪守形似理法,亦得姿致风韵;所见《摹富春山居图》,腴润古秀,活现大痴风采。另有多幅仿古山水,细密清秀,深得王石谷神意;所见中晚年小品杂画,不论山水、花鸟、水墨、着色,大都结景简逸,笔墨清劲,随意挥洒,天籁自然之趣,溢于纸绢。尤其晚年所作指画《潮州八景》,墨色兼施,指到意随,苍浑古艳而稚拙,一派大匠风范。
著名艺术史论学者楚默先生在专著《佃介眉研究》一书中对介眉先生的篆刻有如下论述:近代篆刻史上,广东颇出了一些名家。例如易孺,广东鹤山人,曾留学日本。印宗赵之谦,黄牧甫,善拟古玺,印风古涩朴野。还有简经纶,番禺人,印宗秦汉,于甲骨、古玺深有研究。只是易孺以后旅居北京、上海,简经纶移居香港,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广东篆刻家。土生土长的广东篆刻家要数佃介眉。佃介眉先生的篆刻,只取周秦,不采杂流,展示出极高的艺术眼光。他有深厚的文字学功底,又极富想象力,穷本善变,于甲骨、古玺的文字中变幻出各种精美的印章。其用刀精湛稳健,能传刀笔意趣,故其印貌似无心,实则严谨至极。佃介眉先生的每一印章经得起细品久赏,如精金美玉,古意溢目。佃氏世代为书香门第,介眉先生从小接受月汀公严格的家教,篆学观念,篆刻技艺也得益于月汀公。加之他天赋极高,博学勤奋,汲古推新,卓然成为一家风范。
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人,佃介眉先生能在书画、篆刻、诗文等多方面取得异于常人的卓著成就,这同他渊博的知识,高深的学养、特别是高尚的品格分不开的。介眉先生是一位传统文人,一生淡泊名利,不慕权贵,敬重操守,有两件事,很能反映佃介眉先生的高尚品德:昔年在培英学校担任校长兼教学工作时,当时的县长很敬重佃介眉先生的人品才华,礼聘先生出任在城镇镇长之职,然介眉先生不为权贵所动,婉言辞谢。进而政府方面又再次延请,佃先生不得已写上《辞职》一书,“再四推辞”,无意仕途,坚辞不就,继续做好其倾心的教育工作。《辞职》一文收录于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佃介眉诗文集》。第二件事,潮汕沦陷于日寇铁蹄,时任潮安警察局长的范某,钦慕佃介眉先生的文名,附庸风雅,托人向先生索画,介眉先生不予理睬。过一段时间后,范某亲自上门,介眉先生得知之后,托病卧床,嘱家属婉辞,范某悻愧回去。范某离去之后,介眉先生起身铺纸挥毫,画了一幅绿竹图,题上“身佝节不佝”,以竹明志,不与汉奸交往,体现了文人刚直不阿,不畏奸邪的一身正气!佃介眉先生的崇高品德和情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其卓越的艺术造诣是传统文化艺术的一部分,也是潮州文化的一部分。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任龙)近日,鹤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上级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要求,深入推进扫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