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探索 加速江门湾区通办进程

南方日报 2019-06-19 06:17

张琳琳

江门与佛山两地相连、人脉相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良好的传统友谊。自江顺大桥建成通车起,江门和佛山的“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成为了现实。无论是“江佛一家”还是“江佛同城”,毗邻的两座兄弟城市互联互通已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江门与南海的跨城通办开启于2016年,当时,南海的“市民之窗”与江门的“侨都之窗”两个自助服务终端实现了跨城通办。为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升江门政务服务质量,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铺设“侨都之窗”。

截至今年5月22日,江门已在市级、市(区)级、镇(街)级服务中心及人群比较集中的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大型商业综合体铺设自助便民终端621台,其中,蓬江区160台、江海区71台、新会区114台、台山市188台、开平市18台、鹤山市42台、恩平市25台、第三方大型商业综合体3台。

“侨都之窗”之所以被大量铺设,依托的是江门市民巨大的政务事项办理需求。

江门市自助便民服务平台项目的建设经过一、二、三期的功能拓展与完善升级,现在该平台对外的服务功能涵盖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可办理本地不动产登记查询、个人住房查询、住房专项维修基金交存及打印、社保信息查询、交通罚款缴纳、公积金查询等57个政务服务事项。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至4月,“侨乡之窗”共受理业务19.3万宗,主要涉及业务有个人住房查询、社保参保证明打印、公积金查询、社保卡余额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医保账户余额查询等。而在过去1年,“侨都之窗”共受理业务56.1万宗。

在江门,市民凭居民身份证或社保卡,就可以在全市任何一台“侨都之窗”自助服务终端办理佛山市个人社保证明打印、社保卡余额查询、完税证明打印、发票查验、粤通卡查询等业务。而这些业务,以往江门市民办理大多需要跑到佛山。

同时,“侨都之窗”的出现,也使得江门市民在办理政务事项时脱离了时间的限制,从曾经5×8小时的政务服务变成7×24小时。

另一方面,“侨都之窗”也大大缩减了办事时间。以前市民在江门打印个人住房信息,必须带着身份证去到实体大厅窗口核验身份,才可以打印;现在,市民只需要在“侨都之窗”上凭身份证1分钟内完成打印。

在南海,笔者也体验了一把“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笔者发现,只要在“市民之窗”上切换到江门页面,“侨都之窗”可以办理的所有事项内容,在“市民之窗”里面都可以办理。

对于江门市民来说,由于相关审批部门已经实现审批互认,两地市民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在自助服务终端上打印出来的证明没有效力。

江门是南海推行跨城通办,走出广佛地区的第一站。其实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两市在地理上接壤,经济来往密切,文化上又比较接近,江门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上又有着一定基础,双方合作非常顺利。

在笔者看来,南海已经实现的湾区通办,是江门正在努力实现的一个目标。江门作为著名的侨乡,有很多香港和澳门的乡亲,尽早实现江门与港澳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政务通办,有助于为江门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江门融入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而南海在探索湾区通办上所获得经验,可以大大加快江门实现湾区通办的进程。

目前,商事登记是江门推进湾区通办的重点。今年初,江门已经就商事登记一项在港澳地区探索离岸办理,依托商协会等机构,在港澳地区受理相关业务。未来,依托智能化的手段,受理商事登记相关业务将会更加便捷。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自助终端机不仅是业务办理的窗口,也是一个政策信息宣传的窗口,如果实现湾区通办,不但减少了市民办理政务事项的时间成本,还可以有效拉近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心理距离。

在笔者看来,湾区通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让港澳人士通过“侨都之窗”这个窗口,增进双方的了解,吸引他们来到江门,进而促进融合。

目前,“侨都之窗”通办的业务主要是以商事业务为主,相信以后会进一步推广到更多的民生业务。此外,笔者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通办审批的程序,统一标准,增强政务通办的便利性。

服务手段上,未来江门政务通办的平台载体可能不局限于“侨都之窗”,在现有自助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向手机端延伸拓展,让市民办事更为便捷。

(作者系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协调科科长)

张琳琳

新闻推荐

2019年世界排球联赛(广东·江门)再树江门良好城市形象 蓬江多部门协作为赛事保驾护航

江门蓬江供电局对涉及比赛场所的配电线路开展特巡特维工作。□文/图记者/胡晴晴通讯员/肖海欣6月14日,经过3天6场的激烈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