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男子经常感觉肚子绞痛,没想到是癌前病变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很关键
结直肠癌是我国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发癌症。据2018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42.92万人,死亡病例28.14万人,防控形势严峻。结直肠癌从癌前病变(腺瘤)发展到恶性病灶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是少数能通过筛查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简燕婷表示,很多人“谈癌色变,望镜生惧”。其实,对于结直肠癌,早筛早查是关键,而内镜切除癌前病变,是结直肠癌的预防手段之一,建议高危人群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李银换
A
男子发生癌前病变,早治疗预后好
今年初,64岁的童叔经常感觉肚子绞痛,于是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脾胃病科治疗。经内镜检查发现,童叔的直肠约3CM宽基侧向发育肿瘤,这让他十分担心。脾胃病科医疗团队为他施行内镜下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全层剥离切除术-ESD。病理结果显示,为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变(中分化腺癌),切缘未见明确癌侵犯,即癌前病变。
术后数月,即6月上旬,当童叔拿到自己的复查报告时,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报告显示,复查肠镜手术切缘无肿瘤复发,CT提示直肠癌术后无复发转移。这意味着,童叔很幸运地完成了癌前病变的根治性微创手术治疗。
“这位病人是幸运的,及早发现了直肠癌癌前病变。通过早治疗,他预后很好。”简燕婷说。
据统计,近年,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位居前五。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25万例,死亡病例约14万例,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20%。
如何才能狙击这个凶狠的“杀手”呢?
“内镜切除癌前病变,是结直肠癌的预防手段之一。内镜筛查可使17年内肠癌发生风险降低约20%,死亡风险降低30%以上。”简燕婷表示,目前已明确,80%—95%的结直肠癌都来自于癌前病变——息肉或腺瘤,而对付息肉或腺瘤,可通过内镜技术、外科手术等获得良好的预后。有研究表明,在结直肠癌早期发现并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0%。
B
内镜检查并不可怕
很多人“谈癌色变,望镜生惧”,因为怕做内镜(包括肠镜、胃镜等),而错失了早期筛查的最佳时机,往往等到发现时病情已比较严重。
为了生存质量,如何引导民众接受早癌内镜筛查呢?
作为医疗从业者,这个问题是简燕婷经常思考的问题。她说,很多人怕做内镜是因为不了解内镜,觉得做内镜不舒适,所以应以患者为中心,改善结肠镜检查的每个环节,加强医患沟通。在医护人员方面,从镜检方式(如单人控镜、麻醉胃肠镜)、药物肠道准备、术前低渣饮食管理、患者健康宣教等多角度优化。此外,患者身体的个体差异,也是内镜检查顺利与否的原因。
“其实,内镜检查并不可怕,如今医院推行无痛胃肠镜诊疗技术,做肠镜、胃镜也可以很舒适。”简燕婷补充道,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前,医生应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家族史、既往镜检史、排便情况、是否贫血、是否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此外,应特别关注是否属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如结直肠腺瘤史、CRC家族史、炎性肠病患者等。
结直肠癌早期内镜筛查适合于以下人群:
1、年龄大于35岁患者: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45岁左右,故我国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开始可定为35—40岁;
2、有以下任意一条者视为高风险人群:大便潜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往有肠道腺瘤史;本人有癌症史;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3、有以下任意两项者,为有报警信号: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
C
胃肠内镜微创技术优势多
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均可行内镜下切除。内镜微创手术,具备损伤小、安全、术后恢复快、经济等优点,被称为没有切口的癌症手术。
近年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脾胃病科推行胃肠内镜微创手术切除技术,为胃肠癌前病变及早癌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疗手段。
简燕婷介绍,胃肠内镜微创技术包括热活检钳钳除、EMR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SD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等。热活检钳钳除:对于结直肠小于5mm病变时,与通常活检一样,用热活检钳把持组织,一边接通高频电一边钳取组织;EMR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指内镜下用电圈套器将黏膜病灶整块或分块切除,用于胃肠道表浅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方法。EMR在原则切除的最大直径不超过20mm的病变为适应证,是临床治疗结直肠息肉及早期癌变等主要方法之一,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ESD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在EMR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2cm的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ESD可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进一步避免外科手术,保留器官及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胃肠内镜技术的发展,EMR、ESD等技术以其痛苦少、创伤小、并发症少、伤口康复快、经济成本低等优势,在临床早癌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极大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简燕婷提醒,早诊断是早治疗的前提,年龄、生活习惯等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有高危因素的人应积极参与早癌筛查,这是降低晚期肿瘤发病、改善预后等最重要的方式。
“绝大部分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结直肠病变。”简燕婷表示,要降低结直肠癌的再发风险,一定要改善生活方式,应减少红肉及腌制、熏制等加工肉类摄入;戒烟,慎防酗酒;积极运动,控制体重;补充叶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延伸阅读
结直肠癌筛查有哪些方法?
1、大便潜血试验:简便、安全、经济,但准确性较低,一般作为初步筛查。
2、血液肿瘤指标检测或粪便癌基因检测。
3、直肠指检:可以发现距肛缘7—10cm处的病变,可以发现80%以上的直肠癌,并且快捷、方便、价廉、无痛苦,但是无法发现高位病变,一般作为辅助手段。
4、电子结肠镜检查:作为结直肠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金标准。
5、气钡双对比钡灌肠及CT等影像学、胶囊内镜:安全性较高,敏感性不及全结肠镜,且发现病变后,需与结肠镜结合进行验证,以及钳取标本进行活检等。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李银换通讯员/张乐)6月14日是第十六个“世界献血者日”。6月15日上午,来自江门各市(区)的近百名优秀献血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