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扶贫协作“风味之路” 江门市将“粤菜师傅”工程导入省际技能扶贫协作,创新采用“接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江门日报记者傅雅蓉
实习生方艺通讯员人社宣
秋叶饺、奶香馒头、莲蓉包、糯米糍、花卷、核桃酥、海绵蛋糕……这些色香味俱佳的面点,都出自广西崇左龙州县一批残疾学员之手。
前段时间,鹤山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远赴龙州县,积极发动当地贫困残疾学员到江门参加“粤菜师傅”培训,提升技能。5月初,5名来自龙州县的残疾学员与鹤山当地24名学员一起,在江门雅图仕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为期20天的培训。这次的培训采用“理论+实训操作”的方式进行,经过培训,学员已熟练掌握近20种中式面点制作技能。
鹤山市人社局将贫困学员“接进来”的培训模式,正是江门市将“粤菜师傅”工程导入省际技能扶贫协作项目建设的成果。6月4日至6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率市党政代表团赴四川省甘孜州对接对口支援工作时提出,要聚焦智力援建,加大力度培养培训甘孜州各类紧缺实用专业技术人才,推进“粤菜师傅”工程进甘孜。
事实上,今年以来,江门市根据对口支援地区(四川甘孜州康定市、泸定县)以及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龙州县、宁明县、大新县)的不同需求,采取职业培训与学制教育相结合、“接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模式,积极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截至目前,江门市已先后为广西崇左天等县、龙州县、大新县开展“粤菜师傅”培训200多人次。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技工教育帮扶,也吸引了更多劳动力来江门就业。“接下来,我们会把对崇左的技能帮扶经验运用到对甘孜州的帮扶工作中去。”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接进来”
让精准扶贫对象学技能
黄伟生是参加本次中式面点培训中来自龙州县的一名“90后”残疾人学员,此前他在广东工作数年,因为手臂残疾,且无一技之长,导致他一直以来没找到心仪的工作。这次培训让他提升了烹饪水平,也增强了就业技能和就业信心。“感谢政府对我的支援与帮助,也感谢培训老师的辛勤指导,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习到了技能,还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黄伟生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希望运用所学的烹饪技能,在鹤山找一份合适的工作,留在这里。
有了第一次尝试,第二次组织培训就更加驾轻就熟。6月6日,江门市继续与崇左市加强对接沟通,一次性组织了崇左市58名精准扶贫对象到台山市广东省厨艺技工学校接受为期40天的“粤菜师傅”培训。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们表示,希望将学到的粤菜烹饪技能带回家乡,带动乡亲一起学技能、促就业、脱贫困。
今年以来,江门市坚持将扶贫对象“接进来”的培训模式,如今各市(区)人社部门都制定了具体接收计划安排,将分批安排对口帮扶地区的学员到本地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进行粤菜烹饪技能培训。学员培训合格后获得相应证书并在江门就业,且按相关文件规定符合条件的,还可以申请技能晋升培训补贴。
“走出去”
将培训“送上门”
除了“接进来”,江门市还在探索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强化“粤菜师傅”培训“走出去”教学。
今年4月,经过精心筹备,蓬江区人社局把“粤菜师傅”送教上门培训班的第一站设在了天等县的都康乡岩林庄,周边的多信村、把孔村等地30多名贫困人员参加了培训。“平时我用锅铲翻炒的方式来炒粉,米粉容易炒碎,今天老师教我用筷子翻炒,米粉炒不断,又入味。我要多向老师学习技能,学好后到县城开个小炒店。”能在粤菜名厨手下学“艺”,天等县的学员苏方南感到十分激动。
据了解,江门市组织的“走出去”式“粤菜师傅”培训班,主要根据对口帮扶地区贫困人员的培训意愿,由各市(区)人社部门组织师资力量前往对口扶贫地区开展粤菜烹饪技能培训。
此外,为提升当地技工院校的“粤菜师傅”培养水平,江门市技师学院、新会高级技工学校、台山市人社局每年还会选派一批粤菜相关专业的技能专家、优秀教师到对口支援地区的技工院校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指导和师资技能提升培训等活动。
“针对有些不方便外出参加培训的人员,我们也开通了网上培训课程。”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江门市已在广东远程职业培训网站(http://www.gdzypx.org)开通了“粤菜师傅”培训专栏,可提供厨师基本技能、中式烧腊师、中式烹调师等36个烹饪类远程培训课件,由江门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牵头组织开发。同时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粤菜师傅”远程职业培训课件,依托对口扶贫地区的培训机构组织进行宣传推广,使贫困人员免费自主选择远程课件学习粤菜烹饪知识。
新闻推荐
江门市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 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 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
江门日报讯(记者/陈素敏)昨日下午,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在台山市举办。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研究专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