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城河综合治理后再掀扒龙舟热潮,村民说: 近10年,今年最热闹!

江门日报 2019-06-06 08:05

经过治理后的会城河与龙舟、河两岸的绿树构成了美丽的图景。 扫描二维码 看视频新闻

6月3日,会城河上,一条长约33米的龙舟在50来个大汉的驾驭下,从会城城郊村出发,一路向南疾驰,过了九敬桥、新会大道桥后折返回村,转向后再次朝南前进。如此往返多次,成为当天会城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

城郊村村民林志光感叹:“这是最近10年,城郊村端午扒龙舟最热闹的一年。这一切首先归功于政府大力治理会城河,如果会城河黑臭现象没有消除,城郊村的扒龙舟不可能再次变得这么热闹。”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林润开

水清景美城郊村再现扒龙舟热潮

6月3日,农历五月初一,城郊村一派热闹的景象。村民们聚集在会城河边,吃龙舟饭、洗“龙舟水”,祈祷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中午约12点30分,城郊村50多名大汉依次登上一条长约33米的龙舟。在进行完“装龙头”“续龙尾”等一系列仪式后,队员们在锣鼓声的伴奏下挥动手中的船桨,约33米长的龙舟随之由南向北,疾驰在会城河上。

记者从城郊村、九敬桥、新会大道桥等多个角度观赏了这场扒龙舟活动。神采奕奕的龙舟、变清后的会城河、两岸的绿树,三者在不同的场景中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景,让人忍不住按下相机的快门。

如此热闹的龙舟活动,城郊村期待已久!

林志光在城郊村生活了几十年,是城郊村其中一位扒龙舟的队员,他回忆说:“50多人一起扒龙舟,这样热闹的场景在村里已有近10年不曾见过了。”

城郊村一直都有扒龙舟的传统,但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由于会城河受到污染,变得又黑又臭,城郊村的龙舟活动也变得越来越不活跃。林志光介绍:“虽然城郊村每年依然坚持扒龙舟,但因为河水比较臭,每次都只有20多人参与,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加入。”

今年,很多年轻人主动报名参加,城郊村的扒龙舟活动再次热闹了起来。林志光表示,有这样的改变,政府“大力治河”应占“首功”,“经过政府的治理,会城河水质有了明显改观,你看,现在基本已经实现了不黑不臭。大家扒龙舟的热情也跟着高涨了起来”。

综合治理

会城河基本消除黑臭现象

城郊村村民林建筹家住会城河边,他见证了会城河变化的全过程。“小时候,会城河水很清,后来沿河的企业、民居逐渐增多,污染也多了起来,会城河开始变黑变臭,我们住在河边的人深受其害。”林建筹说,近年来,经过政府的大力治理,会城河又变清了,目前黑臭现象已经基本消除,“特别是夏天傍晚,下班后来河边散散步,挺舒服的”。

会城河,东起与江门水道相接的上浅口,向西南流经会城城区,在河口汇入潭江,全长约9公里,其中覆盖段约5.5公里。作为一条护城河,会城河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新会人民的记忆,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活、工业、农业污水排入河流,会城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又黑又臭,被群众戏称为“臭水河”。

新会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会城河的治理工作,并于2015年开始在会城河落实河长管理责任制,吹响“治水”号角。

记者从圭峰会城获悉,2015年至今,圭峰会城联合新会区各相关单位先后启动了治水工程11项,投入资金逾6亿元,重点围绕“提标扩建,清淤截污,引水增流,生态修复”的思路,在摸清污染源底数后,通过行政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会城河进行综合治理。

目前,会城河清淤工程已完成,累计清理淤泥约15.2万立方米;截污纳管工程新建管道约5.2公里,实现沿河污水应收尽收,从源头控污。同时,新会还在会城河流域“种植”生态浮床进行生态修复,并新建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3处,还开展了污水处理厂提标及扩建等项目。

目前,会城河水质已经好转,2017年底消除了重度黑臭,2018年底实现了水体不黑不臭。未来,圭峰会城将继续做好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源头控制,持续改善会城河水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地绿的美好愿景。

新闻推荐

让奋斗成为人生最亮丽的底色 三位中职、技校毕业生的精彩人生

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易成龙江门市技师学院毕业生区文伟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毕业生谭乃宏“孩子读职高”这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