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童年时光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对于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人来说,这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段段温暖的回忆,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年代人的童年,以及他们当年怎样过“六一”儿童节,感受时代变化!
21世纪
每个周末
都像过儿童节
到了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孩子们过“六一”儿童节的节目就更加丰富多彩。有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游乐场玩耍;有的参加夏令营,到不同的城市去看看;有的上电影院看电影;还有的上电视台表演节目……而孩子们的儿童节礼物,也从衣服、毛绒公仔、小汽车玩具等慢慢演变成智能对话机器人、儿童手机、智能相机等各种电子科技产品。
2012年出生的麦皓铭是新宁小学一年级学生,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他的愿望是考试得到“双百”,让父母奖励他一部儿童数码相机。
“记得上一年儿童节,爸爸妈妈带了我去农村感受农家乐,我跟爸爸妈妈一起挖了泥土,种了番薯叶,还一起吃了新鲜的农家菜。今年,我希望能拥有一台自己的相机,以后将爸爸妈妈带我去的每个地方拍成照片,记录下来。”麦皓铭说。
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经常在周末、假期带麦皓铭去不同的地方游玩,如今他已经把台山各个乡镇都走遍了。麦皓铭认为,不用到儿童节那天,其实每个周末他跟父母在一起就很开心:“近期,爸爸妈妈还带我去广州参观了博物馆、广州塔等,一到周末就很开心,像过节一样。”他说。
“平时工作太忙了,在周末才可以陪陪孩子,只要我们能做到的,一般都会带他去,多多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对孩子来说出去玩,就是过儿童节了。相对我们那时候,现代的孩子太幸福了,每一代人的儿童节都会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不过儿童节最主要的意义是表达父母对孩子、社会对儿童的关爱和关怀。”麦皓铭的妈妈认为,不一定在儿童节这一天表达对孩子的关爱,主要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就算平日他们也十分愿意为孩子花心思。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儿童节当天
能享受“特殊待遇”
西装裤、花头绳、红脸蛋、小白鞋、花裙子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儿童的独特节日装束,这一天许多幼儿园、小学校园都会被很多大红花、旗帜装饰一新,全校的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好各自的节目参与文艺汇演、联欢会、游园会。这是属于这代人过“六一”儿童节固定的主题活动。
“我记得有一年学校的"六一"文艺汇演,老师安排我与同学一起表演《小天鹅》舞蹈。为了这个节目我们准备了好几个星期,妈妈还专门为我购置了一条新裙子作为演出服装。儿童节那天,穿着心爱的裙子,站在台上那种愉悦的心情,我至今难忘。”1986年出生的张莹莹回忆说,每到“六一”儿童节那天,除了传统的唱歌、跳舞等节目外,学校还举办击鼓传花、贴大象鼻子、夹玻璃珠子等班级游戏,全校孩子都乐翻了天。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儿童,是一群见证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的特殊群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节这一天,有的家长会带孩子到游乐园痛痛快快玩一场,然后到孩子喜欢的餐厅美美地吃上一顿。孩子过儿童节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和丰富。
出生于1992年、家住台城的李欣然表示,小时候在儿童节这一天她同样能感受到平时得不到的乐趣。“在我6岁那年,台山城区开始有了第一家麦当劳餐厅,那时十几块钱的儿童套餐,平时爸妈都舍不得给我们买,而到了儿童节这一天,他们都会有求必应,带我跟弟弟来到麦当劳餐厅,排长长的队伍购买有玩具赠送的儿童套餐。”李欣然说,她记忆中儿童节那天,麦当劳十分热闹,看着平时严肃的爸爸为了让自己跟弟弟开心,排着队紧张地等候着,既觉得心疼又感到幸福感满满。
上世纪70年代
最快乐的是
过节不用做家务
余颖娉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对于童年的滋味,余颖娉无法忘记:“我家很穷,真的很穷。”她在五六岁时,就要照顾弟妹,还要煮饭,去野外摘菜、喂猪。“那时候虽然不至于没米下锅,但生活还是很苦。我们用盐蒸咸鱼,就是为了蒸出来的咸鱼水多一点,可以用来下饭。连咸鱼也吃不起的时候,豉油蒸葱就是我们唯一的菜。”余颖娉说。
生活虽苦,但童年对于余颖娉而言依然是快乐的。孩子们会经常围在一起玩“抓子”,“子”有分“石子”和“布子”,“石子”就是棱角磨圆了的石头,“布子”是用家里的碎布包了细沙或米再缝上四边做成豆腐状。跳绳和拍公仔纸也是孩子们爱玩的游戏。
“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六一"儿童节那天,最让我快乐的是不用做家务。”余颖娉说,为了迎接儿童节,学校会提前组织学生彩排节目。当天,学生们穿上白衬衫、蓝西裤,涂着红彤彤的腮红,浩浩荡荡地上街巡游。
“有一年,老师让我扮演飞机师带领一个飞行方阵参加巡游,我非常兴奋。”为了争取这个角色,余颖娉向老师谎称家中有“风雪衣”,那是当时跟飞行服非常相像的一款外套。“但是,得了角色,但没有"风雪衣"怎么办?我让妈妈在亲戚间发起了"寻找风雪衣"行动,妈妈趁赶集到处问人,终于在开演前一天给我把"风雪衣"借了回来。”余颖娉笑道。
上世纪50年代
乡间就是
最好玩的游乐场
罗树本出生于1949年,川岛人,在下川岛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那时的儿童节是怎样过的?他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当时儿童节是在学校过的,当天不用上课,可以尽情地玩耍,非常愉快地过一天。”
罗树本说,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学校渐渐流行举办各种活动为孩子们庆祝“六一”儿童节。“早上,我们戴着红领巾唱红歌,心里很骄傲、很自豪。下午,同学们就一起在学校里玩游戏。”罗树本的脑海中,似乎还响起那些年童声红歌的旋律。
罗树本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父亲到乡村学堂上课,他就跟随左右。“父亲教什么,我就跟着学什么。课后,我就跟村里的孩子到山上、到海边玩耍。”他说,以前生活条件差,也没有什么玩具,但他的童年生活却过得很开心。乡间就是最好玩的游乐场。村里的孩子个个都是游泳高手,经常进行游泳比赛;饿了就到山上找野果子,到海边抓鱼,那是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专属美食。
虽然村里的孩子很贪玩,但是,每个孩子都努力学习,期盼有一天可以走出海岛,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罗树本也不例外。11岁的时候,罗树本正式上小学,后来考上了台山市端芬中学,成为当地极少数考取外地中学的学生之一。
文/江门日报记者陈素敏李嘉敏
图/台山市少年宫
新闻推荐
6个巡察组同步开展常规巡察和村级巡察 突出监督重点 坚持问题导向
江门日报讯(记者/陈素敏通讯员/台巡宣)日前,台山市委第八轮常规巡察和第三轮村级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据悉,5月下旬至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