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的“90后”村干部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回乡发展”成为越来越多江门年轻人的新选择
“90后”村党支部书记梁富文(右)正与村民查看茶叶的生长情况,研究叶面是否有虫害。受访者供图
塘新村是开平市的一条自然村,在“90后”村干部带领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子更美了。开平市塘口镇供图
从开平市大沙镇朝东北方向出发,沿环山路盘桓而上,半山腰上的岗坪村浮现在眼前。当初,刚刚大学毕业的梁富文,也是沿着这条路回到岗坪村,成为了村里近10年来第一个回乡创业的年轻人。
6年间,梁富文在这条山路上无数次往返奔波,眼看稻田变茶园,村子有了医疗站,自己也从一名创业者,变成了村党支部书记。
梁富文出生于1991年,作为“90后”,他在村里谈不上资历,但胆子却比谁都要大,想法比谁都超前。在自己带头创业的基础上,他大胆推动岗坪村的“茶叶+”多元化产业发展——在规划建设万亩茶园的基础上,构思推进生态观光、民宿旅游等产业业态的发展。
在江门,这样的“90后”村干部,梁富文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少数几个。近年来,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回乡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新会区双水镇田心村的林源杰、开平市塘口镇塘新村的洪炎明、鹤山市古劳镇洛社村的冯炎德……都是他们当中的代表。
●黄烨倩张泳渝
归来
“90后”当上了村干部
天露山谷,山村岗坪。这里是开平市地理位置最偏远的革命老区村之一。由于山路崎岖、林多田少,多年来,村里的青壮年走的多、回的少。
6年前,大学毕业的梁富文不顾家人的反对,回到家乡承包了近30亩的茶园,探寻“茶叶”致富路。
他是村子里第一个回家发展的大学生。
彼时岗坪村的茶叶种植业方兴未艾,梁富文返乡种茶的举动给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梁伙荣带来了信心。半年后,在梁伙荣的举荐下,23岁的梁富文进入岗坪村村委会,成为了其中最年轻的委员,参与决策村子的大小事务,包括茶叶种植。
同一年,年仅21岁的冯炎德从湖北省回到鹤山市古劳镇新星村,决心加入村委会,重新规划村子的发展。当时,冯炎德最上心的自然村就是洛社村。
“缺乏有效治理,违建情况严重,村民之间也因违建问题而矛盾频频。”冯炎德说。
洛社村是新星村委会19条自然村之一,总人口只有105人,村民以耕塘养鱼为主,塘基地则用作种植,收入不高。养殖产业零散不成规模,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空心化”问题也悬在冯炎德心头。
“如何以产业振兴乡村,吸引青壮年回流?”是“90后”村干部上任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当知道自己被选为村委会委员后,第二天醒来,我整个后背都湿了。”梁富文深知此番当选,要考虑的不仅是自家茶园的发展,更是要规划好全村的茶叶产业化发展。
一场“双培双带、茶乡先锋”党建工程开始在岗坪村展开——党员带头示范茶叶种植,党员群众结对相持帮扶,串点成面、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的茶业发展。
另一厢,冯炎德也开始在洛社村实施他的村庄改造蓝图:从修路、建文化室开始,而后以拆除自家的废弃猪栏为表率推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集体统筹、发包已收归村集体的鱼塘、耕地,期望吸引更多年轻村民回乡发展。
2016年1月1日,洛社村在新建的文化馆里办起了团年饭,曾红过眼的村民们摒弃前嫌,齐聚一堂,其乐融融。“相信日后还能再次看到村民们齐心协力扒龙舟、舞龙狮的场景。”冯炎德感叹。
改变
年轻人掌握了“话事权”
2017年,1990年出生的洪炎明被老一辈推举为龙和塘新村小组组长,象征着村子里的年轻力量登上了舞台。
塘新村的改变从洪炎明上任开始。先是“亮化”工程,考虑到村里的留守老人居多,夜晚出行不便,洪炎明便带领村民在村子的主干道、巷道拉起了街灯;然后是“靓化工程”,拓宽村道,推倒废旧猪栏鸡舍,清理杂草,开辟村场……塘新村成为了塘口镇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示范村。
“年轻人行动力强,对新鲜事物的接纳度高,他们愿意回村出谋划策,是好事。”为了方便议事和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底塘新村成立了青年会,有会员30多名,洪炎明是领导者之一。
“后生仔(年轻人)办法多,想法多,他们肯为村里出力,我们都会支持。”老一辈村民鹏叔愈加看好村子年轻一辈的办事能力,愿意把“话事权”交给“90后”们。
得到老一辈村民认可的不止洪炎明,在洛社村,冯炎德成为了“敢作敢为”的代表。“新农村建设”政策出台伊始,他便大胆向镇政府申请筹建资金,并带着一帮“90后”兄弟到外面筹资集款,最终让洛社村成为最先实现道路硬底化、第一个拥有文化馆的自然村。而后,为解决违建纷争问题,冯炎德二话不说首先拆掉自家的废弃猪栏,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亲力亲为清理村道杂物、垃圾。“从不理解到主动配合,背后是村民对我们这群年轻人逐步建立起的信任。”冯炎德回忆。今年3月,洛社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
为充分利用村里优越的耕塘条件,冯炎德大胆推广、引导村民养殖桂花鱼、鲈鱼等市场价值高的品种,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在尝到养殖的“甜头”后,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洛社村耕塘,回流量达到85%;养殖热度带动鱼塘租金上升,年租金由每亩8万—9万元上升到13万—14万元。2018年底,洛社村的每一位村民可拿到1200元的分红,是5年前的4倍。
谈及洛社村近几年的变化,冯炎德颇有感触:“早些年刚回到村里,与同窗对比,难免有落差。但投入新农村建设后,看到村民之间的矛盾化解,左邻右里和睦相处,年轻人愿意回村发展,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90后村干部"这个标签,于我们而言,既是优势,也是压力。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做事情有干劲,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但另一方面,倘若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村民们也容易对我们失去信心,更难服众。”将近三十而立之年,洪炎明思虑问题更为周全、慎重,他希望能够更好地凝聚中青年与老一辈的力量,带着塘新村稳步向前。
扎根
新农人的产业梦
“早两年,我一直谋划着,等原始资本积累够了,就到外面闯荡。”梁富文坦言当初回村创业并无长期留下来的打算,但孩子出生改变了他的想法,“孩子出生了以后,我才切身体会到村里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的匮乏。”据了解,岗坪村没有医疗站或学校,该村村民如果要看病、送孩子上学,需要跑到20多公里外的大沙镇。
在2017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梁富文决心扎根下来,改变现状。首先是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医疗站,修公厕,开辟公共文化室,一切以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为目的。然后,梁富文带着村委会5个人着手为“茶叶+”产业链发展来回奔波——第一步,岗坪村下辖的7条自然村实现道路硬底化;第二步,规范茶园建设,发展茶园生态观光等副业;第三步,翻新限制旧民居,发展民宿旅游业……
“目前,岗坪村的茶叶产业化发展只是停留在种植、采摘、加工等层面,产业链条单一,村民收入容易受限于天时与收成,要实现致富,路还远着。”梁富文分析,只有推动“茶叶+”产业发展,才能有机会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吸引更多的青壮年留在家乡发展。
在新会区双水镇田心村,90后村党支部书记林源杰也在为村民们寻找多元化的致富路。到岗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解决本村农田开发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认真研读江门实施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相关政策后,他决定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方式,整合村300多亩集体土地,集体统筹、发包给有资质的农业企业,供后者种植新会柑等经济作物。
“村民手中的土地不多,个人流转的话每亩租金大约只有400元,但通过整合成片流转,租金可达到每亩1100元。”林源杰认真算了一笔账,“这方法可行!”
与此同时,林源杰还以村里的传统美食为引领,引进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并规划集休闲观光、垂钓游船、餐饮民宿、水果采摘、农耕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大幅提高村民们的收入。
如今,“双水田心腊味”“双水牛肉”已然成为了“网红美食”,每年“牛肉节暨腊味美食文化节”都会吸引大批饕餮食客前往,平均每天为村里的牛场餐厅、腊味场带来8万至10万元的营业额。
期许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回来
“当决定要留下来时,我与岗坪村忽然有了一种共命运、同呼吸的感觉。”未来如何,梁富文不再去想,他现在唯一想做的是尽全力把村子建设好,把下一代留下。
让更多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是这群“90后”村干部的期许。
天露山脚下,岗坪村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茶叶种植模式,梁富文计划在已有3所茶企的基础上,引进一间更大的企业,覆盖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整合资源,推动茶叶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顺势打造成为岗坪村的品牌。
在洪炎明的带领下,塘新村开始统筹盘活村集体资产,把100多亩的荒废后山以每亩80多元的价格承租出去,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10000多元的收入。“要在篮球场旁边建一个村心公园”“把"灯燎"(废弃祠堂)改造成为文体活动中心”“未来还可以设计一条环村绿道”……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畅想未来,洪炎明拿笔默默记下。
随着古劳镇旅游产业的发展,洛社村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鹤山龙舟公园就在村子附近,华侨城集团在古劳水乡投资的文旅项目也将为洛社村带来发展的契机。”冯炎德计划抓住建设美丽乡村的历史机遇,搭上乡村旅游产业的“顺风车”,在村里建设更多生态农庄,并发展民宿旅游业。
“村子里的产业方兴,尚未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留下,村里的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农村要振兴,人才匮乏是第一大难题。”对于未来的期许,林源杰直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实施他的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为乡村振兴补充更多新鲜血液。
“自打算留下来,我就没想过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田心村需要我。”2012年退伍返乡后,林源杰为村民们埋首服务了7年,把军旅生涯中习得的“为人民服务”践行到底。
■样本
网红美食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每天傍晚,田心牛场餐厅门前停满了车,来晚了的食客,还需要排队等候。简易搭建的餐厅内摆放着超过150张餐桌,每个餐桌上都有一口热气腾腾的火锅,旁边摆满着新鲜现切的牛肉。尽管餐厅地处偏远,环境较为嘈杂,但丝毫不影响食客的热情。
田心牛场餐厅所在的双水镇田心村,是新会区一个比较偏远的乡村,距离新会城区有22公里的路程。近年来,在村党组织和年轻村干部的带头下,凭借“品牌美食”,这个偏远的乡村却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举办牛肉节暨腊味美食节让更多游客了解传统美食
今年1月,田心村已经成功举办第二届牛肉节暨腊味美食文化节,平均每天为村里的牛场餐厅、腊味场带来8万至10万元的营业额,同时也为双水镇内的特色美食、手信和农副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提供了平台。
“现在,田心村已经有4家牛场餐厅,田心牛肉肉质鲜美,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田心牛肉的知名度也在不断增加,为村子带来不错的人流量。”新会区双水镇田心村党支部书记林源杰说道,“但是很多游客来到村里,吃完牛肉就走了。怎么把游客"留"住,带动更多的消费,就成了我们的目标。”
于是,林源杰打算把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双水田心腊味打造成另一个田心“网红”,于是就有了牛肉节暨腊味美食节。“我们把田心腊味打造成田心的手信,放在牛肉餐馆里宣传和售卖,让更多游客了解田心的传统美食。”林源杰说。
要真正将田心腊味打造成田心品牌手信,还需要推动村内腊味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多年的发展,田心腊味逐渐变得商业化,用村民的话说,就是少了“儿时的味道”。林源杰表示,未来将着力提升田心腊味质量,把关产品品控,引导企业利用传统工艺制作腊味,共同打造田心腊味品牌。
结合镇内资源配合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田心村自然资源较为匮乏,既没有山也没有水,要发展旅游业的确有些困难。”林源杰评价,“所以我们只能"曲线发展",通过打造特色餐饮文化,发展民宿,并且每年举办端午龙舟节、牛肉节暨腊味美食文化节等旅游节,结合双水镇的旅游资源,成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的重要一站。”
目前,新会区正在规划建设6个“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建设区,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特色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其中,双水镇以古村院落、云峰寺、桂林寺、道北寺、古村落、林氏家庙、大圣庙、双水张将军家庙等核心景点,打造古村院落寺庙文化游。田心村则以传统美食为引领,形成集休闲观光、垂钓游船、餐饮民宿、水果采摘、农耕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延伸双水镇的旅游线路。
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田心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打造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田心村对村内道路和桥梁实现了改造,村内道路实现硬底化,同时通往城镇的主干道田心北桥实现加宽扩建,可让小车通行。另一方面,村内建设大量垃圾屋,放置垃圾桶,聘请保洁员进行清扫,保持村内整洁卫生,与村民共同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新闻推荐
江门5条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加大投入、深入整治,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已完成工程投资约39 .37亿元
加大投入、深入整治,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已完成工程投资约39 .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