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第二小学余清娜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健全学生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应该如何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年龄特点选择经典读物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巨作;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轮船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作都适合在小学阶段诵读。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时,我们可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每个年级的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百家姓》、四年级学习《中庸》、五年级学习《大学》、六年级学习《道德经》。除了这些经典之作,我们还安排学生诵读古诗词共一百多首。所有的经典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在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众所周知,国学经典里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着传统美德教育,能使学生从主观上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德育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人文主义认为,教育应专注于人的世界、人格的世界,把培养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吸收借鉴其有意义的思想内容,比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的家庭理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等等。重视人格的培养,是传统教育的精华。学习传统教育的有益经验,并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崭新意义,谱写人格教育的新篇章,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古诗文对民族性情的陶冶,如春雨滋润旱苗,渗透到学生的生命脉络之中,比如南宋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爱国情怀;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令人动容;读诗圣杜甫的《春望》,学生就会感受到战乱摧残着生命,山城萧然,花鸟同悲,凄然而生对民族危机的忧患意识。这些古诗文从不同的角度、音阶和情调,弹拨着学生敏锐的神经之弦,引起他们的心灵共鸣,进而提高评判美丑、创造美好人生的能力。
三、用诗词中的精神激励孩子
古诗文中,往往充满着诗人的才气和灵性。这些诗文各有千秋,但对学生的主体精神世界的滋润是多层次的,如杜甫在《望岳》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诗人积极奋进、开拓进取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则表现了他不畏艰险、坚贞不渝、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些古诗文,其中蕴含着哲理,闪烁着辞彩,荡漾着情感,体现着人格。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可让学生从中感悟大做人要有骨气,要保持人格尊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助力语文课堂教学,又能使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心肺复苏如何做?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进校园讲解演示 师生齐学自救互救技能
恩平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现场进行了常见应急救护技能演示和教学,吸引了大批师生围观。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吴健争)为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