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海丝故事、推进海丝申遗、打造特色游径…… 一同品读江门“海丝文化”

江门日报 2019-05-10 07:24

扫描二维码 看视频新闻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海上交通之路、中外贸易之路,也是国际移民迁移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其核心价值是文化交流。江门作为“中国侨都”,五邑籍华侨华人遍布全球各地,江门的海丝史迹点正是大航海时代“文化之路”的重要印证。

近日,江门市公布第一批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新地村天主教堂、“南海Ⅰ号”沉船点(台山水域)等9处海丝史迹入选名录。为挖掘记录江门的海丝文化,带领广大读者走进海丝、了解海丝,本报特推出《江门海丝文化探源》栏目,讲述鲜为人知的海丝故事,细述江门的海丝情缘。

江门日报记者/黎禹君

江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这些“海丝文化”资源,对江门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以及让文化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增能”,尤为重要。

近日,以《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的实施为契机,记者分别到台山市新会区对入选首批江门市海丝史迹名录的史迹点(以下简称“海丝史迹”)进行采访,实地了解江门海丝的历史文化、经贸发展、保护利用等情况。

走近大众

多形式讲好江门海丝故事

江门海岸线漫长,拥有天然港湾,地处我国传统西洋航线上,优越的海上交通,使江门“海丝文化”渊源流长。

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石坚平介绍,早在北宋时期,江门就是广州通海夷道上的“放洋”之地,是国外朝贡船只停靠之地;而位于台山市上川岛东面的乌猪山曾是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航标;上、下川岛则是葡萄牙人早期对华贸易的据点,当年分布在今天台山、新会沿海的一些卫所营寨,守护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

作为南海航路的必经之地,江门留下了许多海外贸易遗迹,如“南海Ⅰ号”沉船的发现、台山川岛大洲湾遗址等,见证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而近代以来,大量五邑先民更是不畏艰险,跋涉重洋,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五邑华侨先辈们将海上移民之路的新内涵注入到“海丝文化”中,使得江门的“海丝文化”独具特色。

深厚的“海丝文化”需要载体来展现,在城市文化中,博物馆就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促进“海丝文化”传承和发展,近年来,江门市正逐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海丝遗产展示利用问题,打造台山海丝博物馆便是一个重要方式。

走进台山海丝博物馆,可以看到江门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与故事,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回到过去”,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风情和魅力。据介绍,当前江门海丝点文物保护工程以及海丝博物馆布展工程已基本完成,台山海丝博物馆有望在今年内试运营。

如何让海丝“活”起来,同时更好地走向大众?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化海丝史迹研究方面,江门海上丝绸之路多媒体资源库建设项目已获得文化与旅游部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项目立项,将收录、整理有关江门海丝的地方文献资料,并制作音频。另外,江门市还组织编制乡土文化教材,将“海丝文化”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

江门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叶娟介绍,去年该馆举办了江门海丝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讲座,以及江门五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力求讲好海丝故事。“下一步,还将推动海丝文物专题展览下乡巡展,探索开发江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品,让更多人认识海丝、保护海丝。”

加强保护

扎实推进海丝申遗各项工作

上川岛的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广海的烽火台、摩崖石刻等著名遗迹,无不见证了台山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如今,这些古迹成为台山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节点的实物佐证。

自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纳入海上丝绸之路首批申遗遗产点以来,江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各项工作。

据介绍,江门市着力提升文物保护级别,台山市的大洲湾遗址、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广海卫城城墙遗址及“南海Ⅰ号”水下文物保护区等已列入广东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拟推荐名单并进行公示。

同时,以海丝申遗遗产点、川岛海域、广海卫城遗址等三个片区为依托,建立以台山“海丝文化”为主导的考古遗址公园已通过国家立项。未来,江门市将全力推进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及大洲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力求实现台山海丝相关遗产的整体保护,保障陆地及水下重要考古工作的持续性展开,增加台山海丝遗产的附属价值。

来到位于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碗碟山、瓦片岩、旗岭一带的官冲窑址,新会区博物馆副馆长林文斌生动地介绍了官冲窑址的历史:“载满碗、盘、罐、盆等的小船从官冲窑址周边出发,沿着河流和海,把这些产品送到新会及广东沿海地区,部分产品还外销到海外。”

官冲窑址记载了唐代新会的历史,是江门海上丝绸之路海外商贸文化遗产之一,为研究当时新会陶瓷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实证。如今,官冲窑址的热闹景象已不复存在。记者看到,窑址已进行了复填,窑址周边已围蔽保护……

这些都是江门市加强海丝史迹保护的缩影。在日常管理方面,江门市强化海丝遗产日常监测,规范了遗产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目前,已按照国家要求,管理人员通过海丝监测云系统对申遗点进行实时监测,按时上传各项实时图片和数据,完善监测数据,由专人负责审核系统采集的各项数据及基础数据库的录入、游客量及日常监测任务的采集。

利用优势

打造本地特色的海丝游径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走进台山市川岛镇大洲村朱家庄,村道干净平整宽阔,新安装的路灯、民生厕所、垃圾中转站、沿海路加设的围栏等,都为附近村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便利,且大大改善了附近村民的生活环境及海丝史迹点的周边环境。

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海丝史迹点保护的同时,也是加强“海丝文化”推动,利用“海丝文化”的优势,可以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吸引本土人才返乡,增强带动就业能力,为当地乡村的兴旺繁荣带来良好的机遇及社会、经济效益。

在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不少历史爱好者慕名而来,感受崖山海战的历史。崖门海战不仅是中国历史,更是东南亚乃至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其对东南亚社会的影响持续至今。宋朝败亡后,宋人大量逃亡至东南亚,说明宋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崖门海战的历史遗迹也是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见证。而官冲窑址、杨太后陵、慈元庙3处海丝史迹,均在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不远处。石坚平建议:“未来,江门市应该继续发掘这几处海丝史迹的历史文化,与宋元崖门古战场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唐宋的文化景点,打造一张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名片。”

对此,江门市也提出,要整合海丝文化遗产,打造本地特色的海丝游径,崖门海战游径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江门市将根据前期完成的文化遗产游径资源调查,开展文化遗产游径线路设计工作,以打造海丝游径兼崖门海战游径为重点,完善游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游径宣传交流活动。

新闻推荐

侨都非遗活化 江门创意生活 21家江企将亮相深圳文博会

江门日报讯(记者/黎禹君)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将于5月16—20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