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调研组到江门市调研华侨权益保护工作 保护华侨权益 擦亮侨乡品牌

江门日报 2019-05-09 07:56

江门日报讯(记者/肖开刚)昨日,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光亚、副主任委员黄龙云率调研组到江门市调研华侨权益保护工作。省人大华侨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委员阎静萍,省委统战部巡视员林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易中强以及市领导甄仁旺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首先来到五邑大学。五邑大学是上世纪80年代由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出资捐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30多年来,侨胞们捐资助学从未间断过,上千名华侨华人和港澳乡亲、数十个社会团体捐资兴学,捐建楼宇60余座,设立20多项奖助学金,留下了许多侨胞爱国爱乡的感人事迹。王光亚一行走进五邑大学的校史展厅和功德厅,详细了解侨胞参与大学建设的历程以及五邑大学保护华侨权益的情况。当看到江门市及五邑大学很好发挥侨胞捐赠作用推动学校发展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时,王光亚频频点头肯定。据悉,目前省、市正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五邑大学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随后,调研组来到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筹建于2002年并于2011年正式免费对外开放的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运用先进展览理念和现代展示手段,生动展示了五邑华侨顽强奋斗、爱国爱乡的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华侨文化,成为江门市重要的对外宣传和旅游接待窗口,也是市民文化生活和再教育的重要场所。王光亚一行先后走进博物馆内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崛起等五邑华侨史展区,详细了解五邑华侨华人的奋斗史、爱国史,对江门市保护、弘扬华侨华人文化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据最新侨情调查统计,江门五邑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有约400万人,遍布全世界五大洲122个国家和地区(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市共接受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赠物累计45875项,折合港币约75.43亿元,其中侨捐学校925所。拥有全国唯一一个华侨文化类别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还有全国面积最大的“侨梦苑”。江门市历届党委、人大、政府都十分重视侨务工作和华侨权益的保护,侨力资源在江门市得到了较好利用和体现。目前江门市正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进一步擦亮江门的侨乡品牌。

相关新闻

江门市依法护侨惠侨为侨服务

记者了解到,江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护侨惠侨,为侨服务,成立了侨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江门市侨务强市建设纲要(2015—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华侨权益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江门市每年划拨1500万元作为侨务强市专项资金,有力地保障华侨权益保护政策的实施。如保障华侨子女在江门市读书享有同等待遇,依法享受免收学费和杂费的权利以及“三侨生”相关优惠;所有符合条件的华侨纳入社保覆盖范围,严格按有关规定享受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待遇;专门制定相应措施解决“两证不全”华侨回国定居问题,成功解决无法落户人员300多人;闲置侨捐学校“活化”渐见成效,全市侨捐学校925所,闲置514所,目前已“活化”362所。

此外,江门市还打造多元平台,加强涉侨服务。如成立侨法律服务工作站,加强华侨维权力度。组建暧侨义工服务总队,主动上门开展为侨服务。目前暧侨服务总队已达200人,累计服务800多人次;建立市区级“侨胞之家”4个,乡镇级12个,三级共建共用阵地66个,增强了基层维护侨权的力度。

为了让更多侨胞享受到祖国发展的红利,江门市还积极优化创业环境,不断擦亮“侨梦苑”品牌,完善各方面配套,成立“五邑侨智库”、侨创基金,建立“江门——硅谷创新城市联盟”、粤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积极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回乡创业创新。(肖开刚)

新闻推荐

江门一季度多项关键经济指标排名全省前列 工业投资增速跻身珠三角第3位

今年一季度,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成功引进多个产业项目。崖门镇政府供图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国机鑫辉新材料研发制造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