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镇:“以点带面”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村庄探索“自选动作”,环境提升促乡村产业发展
沙塘镇下丽村委会办公楼前的一片荷花塘,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沙塘镇人民政府供图
“这些地方以前是猪舍、鸡棚和茅草屋,气味很难闻。但现在环境变好了,一进村,就能看见修好的牌坊、办公楼,很漂亮。”走进沙塘镇下丽村,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整齐干净的村屋民宅映入眼帘,村民劳泮芹指着村委会办公室、灯光球场感慨良多。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留住独特的乡村味道和乡村风貌,是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近期,沙塘镇通过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创新“自选动作”、大力建设乡村绿道等措施,助力乡村振兴。如今,该镇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对此赞不绝口。
●南方日报记者郑琦通讯员劳汉华
路径创新
8个村庄探索“自选动作”
红岭村是沙塘镇内的一条农业村,村民以传统种植业为生。去年3月,该镇成功引进贵妃柑种植项目,帮助不少村民成功脱贫。村民李宝笑的儿子由于小时候落下病根,生活难以自理,所以她一直盼望着能在家门口就业。“现在,我每天去贵妃柑种植基地工作,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下班就可以回家照顾孩子,非常方便!”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沙塘镇通过创新引领,打造“自选动作”,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该镇将以下丽、健丰、圩镇、东方、联光、红岭、芙冈、泰山等8个村委会为第一批重点村庄,通过建设美丽乡村绿道、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村、培育特色村庄等措施,先行先试,推动全镇乡村振兴全面开花。
其中,沙塘镇推动红岭、芙冈、泰山三个村委会在特色村庄建设方面先行先试。以红岭村为例,该村将曾经杂草丛生、垃圾堆放的小山头,建成村级“小公园”;老旧危房屋拆除腾出的空地建成一排排整齐的附属房,方便村民堆放农具和杂物,又不失农村特色,实现了“拆出发展空间、拆出美好家园”。
不远处的蓢畔村则通过集中规划建设村级公墓,将分散在工业园的坟墓统一搬迁至新墓地。“建设了村级公墓后,村里新增了工业用地,增加了集体收入,还解决了坟墓无人管理的问题。”沙塘镇委书记余伟权说,通过以点带面,蓢畔村的探索为该镇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由此,立足各村实际,沙塘镇创新手段,探索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目前,该镇16个村(居)委会,135条自然村统一开展行动,参加人数达3320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179处、3681吨,清理村内塘沟535处。如今,沙塘镇已成功创建6条省级、35条市级卫生村,农村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提升优化。
环境提质
绿道贯通8个村委会
下丽村是沙塘镇人口最少、面积最小的村委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农家书屋、老人娱乐文化室、健身广场、灯光球场……各类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要发展旅游,首先要搞好村容村貌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下丽村委会主任劳健枢说。
要实现乡村振兴,农村基础建设是关键。为此,沙塘镇各村正在加快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农村公厕、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坪顶村是沙塘镇健丰村委会辖下的一条自然村,人口400多人。村民劳好强告诉记者,如今村头这个环境优雅、干净整洁的休闲区,和过去一对比简直是大变样。“以前这里是鸡舍、鸭舍和猪栏,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与各个村庄的情况相似,沙塘镇的圩镇环境近一年来也焕然一新。该镇投入10万元对墟镇进行整治规划,大力开展脏乱差整治,并全新规划300多个停车位,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迎刃而解。同时,该镇还投入65万元,对镇上的交通“黑点”裕华路进行改造;组建城监队伍,开展拆除违章搭建、整治户外非法经营专项行动,加强丽洞路、光明路乱摆乱卖乱象整治力度,统一配置垃圾收集桶,城镇面貌更加整齐、有序、美观。
值得一提的是,沙塘镇还以圩镇和省道沿线整治入手,建设美丽乡村绿道,推进乡村环境提质。在突出村庄特色、乡风民风的基础上,该镇加快推进编制完善高质量的村庄规划,计划在沿丽洞水到省道S274线两侧的河边,种植樱花树、枫树、黄花风铃木等多种风景乔木,将绿道与沙月线、省道、国道复线互通,贯通8个村委会的道路,打造生态美丽乡村河道。
如今,沙塘镇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一条条环村绿道让人心旷神怡。以下丽村为例,该村主要道路绿化率已达到100%,良好的乡村环境吸引了珠三角周边城市的居民过来游玩。“我们村委会办公楼前有一片荷花田,每年荷花盛放的时候,很多游客都会过来赏荷游玩,每年的游客数以万计。”劳健枢说。
文化振兴
“红色名片”引领文明乡风
走进坪顶村,远远就能看见该村气派的文化中心。“热爱祖国、爱护家园、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门前三包、助残帮困……”这是坪顶村村规民约的有关内容,印在该村文化中心外墙醒目的宣传栏上,旁边则是村训“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
美丽乡村不仅需要环境整洁“面子”,更加需要文明尚德“里子”。在沙塘镇,近年来不少村庄纷纷大力建设文化设施,村民有了更多休闲好去处。“我们充分利用镇级文化中心,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中心暨乡贤大讲堂。”余伟权说,该镇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工作,投入91万元完善镇村两级文化馆、图书馆及各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接下来,我们将陆续邀请来自华为等知名企业的乡贤回来授课,为村民们提供更好的"充电"机会。”
此外,沙塘镇还以打造“红色+”党建品牌为主线,积极推进沙塘镇“红色名片”建设,深入挖掘丽新革命老区和联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劳培故居等红色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党史宣传长廊、举办红色图片展览、观看红色教育影片等,全面擦亮彰显沙塘特色的“红色名片”。
以下丽知青文化为例,该村的知青楼是广东省保存较完整的知青楼之一,现在是江门市和开平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沙塘镇重点围绕打造下丽文化振兴示范点,将道路、桥梁建设入库备案,同时争取本地乡贤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下丽知青文化、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美丽乡村建设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名片。“我们在知青楼里举办知青文化展览,为村子集聚了更多人气。”劳健枢透露。
随着各类文化设施的完善,沙塘镇不少村庄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篮球赛、广场舞表演等娱乐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了村民的团结和凝聚力,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明村风。“我十几年前来坪顶村时,就发现当地有村规民约。如今,这个优良传统还在延续,内容也与时俱进。”健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劳怡盛说。
■一线故事
红岭村:单亲母亲实现家门口就业
走进红岭村委会,农户们集聚在种满贵妃柑幼苗的田头,弯着腰清理杂草,悉心“照顾”柑树幼苗。“目前,贵妃柑种植基地第一期的500亩种植基地正在建设,亩产将达到5000—6000斤,预计年产量达300万斤以上,年产值超1500万元。”展望未来,红岭村党支部书记劳树棋一脸憧憬。
贵妃柑种植基地是沙塘镇近年来引进的重点扶贫项目,也是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该项目以建设精品“四季果园”,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于一体的综合型水果园区为目标,实施标准化管理和“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就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贵妃柑种植项目,既实现产业兴旺,更将带动就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红岭村已有10多位村民和贫困户选择到种植基地工作,单身母亲劳群珠就是其中之一。“我手不灵活,眼睛也不好,不适合去工厂工作。如今我在种植基地工作,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很满足。”劳群珠说。
更重要的是,贵妃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更多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使贫困户真正有了“造血”功能的稳定收入,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平日里,李宝笑除了种地,其他时间都要照看孩子。“以前,家里过得很艰难,我很想帮忙减轻负担,但没有合适的工作,更离不开家。”随着贵妃柑种植项目的引进,李宝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这份工作不仅改善了我的生活条件,还允许我回家照顾孩子。”
新闻推荐
大家在余活波老师工作室进行师生雅集交流。江门日报讯(文/图华宇洪燕关如虹)近日,江门市老干部大学书法协会会员到开平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