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文艺名家、专家齐聚,为蓬江文化事业发展“把脉” 盘活“文化家底” 擦亮城市品牌

南方日报 2019-04-30 09:37

蓬江有历史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优质文化资源。图为蓬江的国家级非遗荷塘纱龙。蓬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幽幽西江水,浓浓侨乡情。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蓬江区独特的文化底蕴。从擦亮“白沙文化”、戴爱莲舞蹈、陈垣书屋等蓬江文化品牌,到聘请艺术顾问及艺术导师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再到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蓬江正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为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社会氛围,蓬江举办“中国文化名人蓬江行暨蓬江区洁梅书屋启用仪式”,十多位文化名家齐聚江门,为位于蓬江潮连的洁梅书屋举办启用仪式,为蓬江文化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当前,蓬江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足、文化精品创作力不强、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影响力不大等问题。

今年是江门的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的蓬江,应如何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可设立资源库摸清、盘活丰厚的“文化家底”,设立竞争机制激发文艺创作者的潜能,引入社会力量为群众提供高质优质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戴惠甜

通讯员李彬

建资源库分类梳理“文化家底”

今年2月,在蓬江举办的迎新春龙狮汇演活动中,数十米长的荷塘纱龙舞动时而烛光闪闪,蜿蜓数十米;时而盘转旋昂首,似欲冲霄而去;时而翻滚腾挪,像要下海寻珠;飞跃行云,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引得掌声阵阵。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历史为蓬江孕育出丰厚的文化家底。近年来,依托这些文化资源,蓬江大力传承“白沙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品牌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响了蓬江文化品牌。

但这远远不够。“蓬江有历史文化名人,有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保护良好的名胜古迹。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蓬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容易在人们对它熟视无睹的状态下悄然消失。”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当前,蓬江对其辖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仍处于基础阶段,其文化资源可挖掘的空间仍然很大。

“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蓬江可创造丰富多彩、独具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建议,蓬江可强化对本土非遗文化的挖掘,引导辖区内的非遗与现代生活、现代审美、现代时尚相结合,把传统技艺与产业结合,与市场结合,与大众文化生活结合。

“想要提升城市知名度,蓬江应该要打造出自己的文化地标。”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艺委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延声建议,蓬江可尝试把潮连岛打造成人才岛、读书岛和艺术岛,通过建设这样的文化地标,带动区域文化发展。“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建设规划,定好发展目标,设立详细的发展计划。”李延声说。

文化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城市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可设立资源库,分类梳理盘活辖区内的历史资源。“想要用好文化资源,首先就要强化对这些资源的研究。”五邑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戴永洁建议,蓬江可利用本土高校的研究力量,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进行合作,共同深化对本土文化的研究。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教授宋旭民则认为,深入挖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蓬江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保护与保育,对历史遗迹做好保护,对非遗做好保育。二是做好减法与加法,减法就是筛选出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资源,将其作为蓬江的品牌;加法就是在此品牌之上,融入其他本土内容,打造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三是做好外宣与内宣,内外要结合,内外要同步,内外要错位。

设立竞争机制激励文艺创作

文艺精品是一座城市文化实力的生动体现,也是一座城市文化环境的体现。近年来,蓬江通过设立文艺创作“禾雀花奖”、组建艺术顾问团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精品。以舞蹈为例,蓬江区就利用戴爱莲的影响力,大力扶持和发展群众舞蹈团体,建立舞蹈人才数据库,打造出《少年智》《相思染》《侨乡绽放》等原创优秀舞蹈作品,打响戴爱莲文化品牌。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蓬江的文艺创作还存在着精品力作少、大师大家少等问题。具体说来,就是缺乏足够数量的文艺精品,缺乏具有强大精神力量、标志文化实力、堪与经典作品对话的优秀力作。省、市专家认为,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政策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协同联动。

文艺精品的创作需要良好的环境。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认为,政府应重视文艺精品的创作,积极扶持有能力的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最大化地发挥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

宋旭民则认为,有关部门可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引入社会力量,设立专门的文艺创作基金,资助相关的创作。这种创作应突出本土性,突出合作性,突出融汇性。所谓本土性,应强调有本土工作者的主持或参与,以及对本土题材的挖掘;所谓合作性,就是要擅于引入外来力量,与本土力量结合,既补足本土的短板,也扩大文化视野;所谓融汇性,就是能适应时代发展,将传统的艺术样式创造性地与新兴的样式结合。

此外,有关部门应引入外来力量,设立公平竞争的扶持机制,做到把国内的文艺大家“请进来”,帮助本土的文艺创作者“走出去”。珠海古元美术馆馆长、一级美术师刘春潮建议,有关部门可多组织本土艺术家到外面举办展览和交流活动等,拓展本土文艺家的视野。

与此同时,发现和培养文艺新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亦不能忽视。有关部门要从思想素质、生活积累、艺术功力全方位实施人才战略,使文艺人才在新老交替时平稳过渡,形成老中青三代创作队伍团结互补、充满活力的局面。

引入社会力量提供优质服务

要建设开放、充满活力的文化,就需要建立开放、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在这一方面,蓬江不断做出探索。去年4月,蓬江特别聘请20位在各个文化艺术领域成就突出的艺术顾问及导师,在江门全市率先组建区级艺术顾问团,推进蓬江区的文艺创作工作。聘请的艺术顾问及艺术导师包括美术、书法、音乐创作、合唱、舞蹈、戏剧、声乐、器乐等不同艺术类别。

艺术顾问团的创造力和活力日益凸显。蓬江区与艺术顾问赵海风、梁军共同打造作品《写给未来的诗篇》展现了蓬江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未来的发展蓝图;艺术顾问辛迪带领团队到蓬江授课和举办音乐专场演出,让高雅的钢琴艺术惠及群众。艺术导师何德能近两年集中创作的80多幅作品体现了蓬江的人文风情,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爱好者前来参观。

过去,由于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长效沟通机制等原因,社会力量参与蓬江文化建设的渠道不够畅通,参与程度非常有限。同时,城市对外文化交流形式较为单一,形式和内容亟待提升。“艺术顾问团打破了体制上的诸多限制,释放了发展活力。”刘春潮认为,蓬江组建艺术顾问团正是借助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事业的最好体现。下一阶段,有关部门可引入更多的名家,进一步提升顾问团的整体水平。

想要引进更多高端文化资源,推动蓬江本土文化精品走向更高的平台,蓬江应重视引入国内高端艺术机构,推动蓬江与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陈湘波认为,一方面,蓬江可通过这些高端艺术机构吸引更多的文化要素资源集聚;另一方面,蓬江可通过这些机构,向外输出本土的优质文艺精品,从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有关部门可设立相应的引入和扶持政策,为这些高端艺术机构的落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陈湘波说。

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有关部门可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填补本地相关文化门类空白和体现行业特性、蓬江文化特色的文化场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可优先考虑社会力量利用废弃用地、老旧厂房、仓储用房、历史街区、老旧民宅村落等用于兴办公共文化项目。

新闻推荐

暖心在行动 送教进企业

花艺老师教大家插花技艺。江门日报讯(文/图华宇卢凯琳)为进一步促进社企关系融合,蓬江区环市街龙溪社区于近日在大长江集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