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大师苏洛其坚持对陶艺的探索 潜心艺术研究 传承工匠精神

江门日报 2019-04-26 03:32

苏洛其在拉坯。

近日,在位于鹤城镇南洞村的一间陶艺工作室,记者见到了当地有名的陶艺大师苏洛其。

他告诉记者,自己制作的一款陶艺作品正在申报鹤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正积极培育适宜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土壤,我将借此契机,加强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进一步融合客家本土特色文化,创作出更多好作品。”苏洛其说。

文/图程建华凌伟新

苏洛其,1956年出生于被誉为“南国陶都”的佛山市石湾镇的一个陶艺世家。从小,他就对陶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1978年,韶关市的南华寺需要订制仿唐陶瓷紫砂斋缽作为全国佛教会议礼品。南华寺的住持走遍山东、江西、湖南等地,招能贤之士仿制斋缽,但都没有制出满意的物件。最后,住持来到当时的石湾陶瓷工艺厂,找到了该厂的技术员苏洛其,让他尝试仿制。苏洛其用了3个月的时间,仿制出了外形接近唐朝陶瓷紫砂斋缽的物件。住持非常高兴,立即向陶瓷工艺厂大量订货,还请苏洛其到南华寺住了七天。

“我本来是国营陶瓷工艺厂的技术员,后来调到政府部门做办事员,也跑过业务、做过市场,现在,我又回到自己最喜欢的陶艺制作和研究领域。”苏洛其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鹤城当地有两种特别的土质,非常适合做陶瓷器皿,他便在南洞村建了一间工作室,开始从事相关研究。

如今,在苏洛其的工作室里,处处摆放着他的陶艺作品,包括人物像、茶具和烟斗等,他最满意的一款系列陶瓷器皿被摆放在醒目的位置。据介绍,这款系列陶瓷器皿叫“紫丹神器”,是将陶瓷配制理念结合传统五行养生原理,用“东、南、西、北、中”五种紫砂泥制作而成,作品遵循石湾陶艺特色,浑然古朴,美观实用,且具备一定的养生功效。

“制作"紫丹神器"非常讲究。制作前必须反复搓泥,把泥团中的空气充分挤压出来,再按照器皿的尺寸、形状进行拉坯。车盘不停转动的同时,要用手不断地修整,或用刻刀细心地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坯体拉好后,将其晾干,再雕刻图案。最后送进窑里,用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煅烧,此时,陶制品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窑变,成为一件上乘的陶艺作品。”苏洛其介绍,制作“紫丹神器”,最难的是配制原材料,它的原材料涉及十多种物质,其中两种物质要在鹤城当地寻找,还要掌握好调制的比例。

多年来,苏洛其对陶艺的探索、研究和创作从未停歇,一些荣誉也接踵而至。2013年,他的作品“荷韵”获“粤文杯”第二届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2017年,他被授予“广东省优秀民间文艺家”、“江门市优秀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他的作品“陶艺紫丹神器”在江门市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获民间技艺金奖;2018年,他成为江门市华侨历史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鹤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新闻推荐

石鼓镇鹤山坡村巾帼志愿队揭牌

禁毒小品演出。茂名晚报记者吴昊摄茂名晚报讯记者朱杰祺通讯员梁小红为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扩大巾帼志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