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走!到江门创业去 “港澳订单、广深人才、江门制造”成为港澳青年创业新趋势
江门市印星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代表在2018年江门市“科技杯”比赛现场展示机器人项目。陈敏锐摄
今年内,由江门市云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分药器”有望在江海区某家医院率先投入使用,届时患者不再需要排队取药。“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药丸影像辨识等技术,研发了"无人药房+共享药盒"智能医疗产品,并入选2018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获得了20万元资助。”该公司行政总裁、香港理工大学工程学博士冯威棠告诉记者。
当前,江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像云讯电子这样的港澳初创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已经有约3000人次的港澳青年在江门创业。南方日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些港澳创业者选择到江门创业,成本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扎堆高科技领域、更乐意在多个城市进行布局也是江门港澳初创企业的显著特征。
现象?港澳创客扎堆高科技领域
江门市蓬江区珠西创谷的一楼展厅内,一家香港初创企业研发的平面裸眼3D手机膜吸引了众人的关注。
“在手机屏幕贴上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膜,并下载其开发的应用程序,就可以实现裸眼3D效果。该项技术优势明显,目前膜的售价为100多元,应用软件30元左右,未来实现批量生产后,价格将大幅下降。”珠西创谷首席运营官黄华松介绍。
珠西创谷从2017年开始运营,是广东省首批4家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其中港澳台(海外)青年创业的企业占在孵企业比例高达40%。
近年来,不少港澳青年纷纷选择侨乡江门作为创业的起点,科创型企业表现尤为抢眼。在珠西创谷,绿润科技、云码智能、云讯电子、天利新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先的科创企业,创始人大部分都是港澳青年。
港澳青年到江门创业,为何聚焦高科技项目?香港科技协进会会长王锡尧认为,随着港珠澳大桥开通,江港两地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在科技人员交流、高端科技学术平台建设、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王锡尧所言非虚。据江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江港澳携手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三地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少探索,为港澳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及丰富的要素资源。
以创新平台为例,江门市蓬江区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以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作为合作桥梁,引进香港科技大学丘立教授创新团队;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则联合五邑大学、中山大学与香港地区高校共建新药物创新平台,探索建立博士联合培养机制,加强大健康领域和创新药物的研究;江门市泛亚生物工程与健康研究院计划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加拿大湖首大学的教授团队,在生物医药领域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近两年来,我们引进了不少来自香港的科技项目。一些项目从落地到出产品,时间已缩短到1年内,这有利于产品占领市场制高点。”珠西创谷行政总裁马振富认为,江港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越来越多创业者选择江门作为进入内地市场的首站。“在相关平台和政策的支持下,港澳青年创新项目的孵化时间、成果转化速度将大大加快。”
析因?“江门各项创业成本优势明显”
位于江门蓬江的印星机器人有限公司由三名香港青年创办,是一家主要从事设计、研发及销售仿生机器人的高新科技企业。在该公司运营及财务总监林安江看来,江门之所以成为港澳创业青年的逐梦之地,良好的政策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江门各项创业成本优势明显,对我们的产品实现产业化很有帮助。其次,地方政府也在积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我们创业提供政策支持,给了我们发展信心。”
对港澳创业者来说,江门在交通区位、人才政策、营商环境等方面都拥有一定的优势。五邑大学教授刘志坚认为,江门产业要素成本比较低,人文环境也不错,凭此可以吸引不少港澳创业者。他建议,接下来江门应发挥侨乡优势,加快与香港、深圳等地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和互通,同时继续推动机制上的“软联通”,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深度对接合作,不断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江门居住、学习、创业、就业等配套政策,凸显比较优势。
实际上,江门已出台了多项举措,为港澳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如今,港澳人员到江门就业创业,不再需要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江门求职、就业的港澳人员,可使用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办理人社各项业务;港澳人员在江门就业,可通过江门市人社网上服务平台享受各项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港澳人员租用经营场地(含社会资本投资的孵化基地)创办初创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每年最高可申请租金补贴6000元……
江门市云码智能设计院有限公司是一家香港青年创办的物联网行业服务公司,为内地客户提供定制化电子工程设计及工业升级服务。“对初创型企业来说,江门是难得的成本洼地,政府对港澳台创新企业的优惠补贴也很到位。”云码智能创始人谭国振表示,该公司开始创业时曾到珠三角多个城市考察,最后选择了落户江门。“我们在江门租用了大约3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享受政府补贴后每月租金只需要1万元左右,仅该项成本就能省下不少。”
据了解,接下来在现有创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江门还将出台一批针对港澳青年关注的降低就业创业门槛、简化创业融资手续等政策措施,依托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澳葡青年创业园、珠西创谷、粤港澳大湾区海外青年创业基地等双创平台,提供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和更优质的创业服务,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海外侨胞来江门创新创业。
趋势?多地布局成港澳创客重要选项
在江门市蓬江区天利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厅展板上,近几天的来访记录全部都是欧美客户。该公司工作人员谭艳英介绍,他们的主营业务是智能LED灯饰研发制造,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年销售额已经超过5000万美元。
“江门的短板就是专业研发人才少,我们在创业之初对此感到很头疼。”谭艳英说,高端人才大多数集聚于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但我们很快就意识到,随着粤港澳城市群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我们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各个城市的优势呢?”
按照这个思路,天利新科技有限公司将企业总部及制造基地放在江门,将研发部门放在深圳,市场部门则设置在香港。“如今,我们自主研发的无线载波远程路灯控制技术,已经达到了业内领先水平。”谭艳英说。
“港澳订单、广深人才、江门制造”正在成为江门不少港澳初创企业的共同标签,折射出粤港澳城市的产业分工体系日益精细。以珠西创谷为例,据马振富透露,珠西创谷的港澳企业超过40家,不少创业者都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将不同功能的部门设置在粤港澳各个城市。
不少港澳创业者认为,现代产业分工体系日益精细,江门应凸显比较优势,吸引更多港澳投资者来创业。相对而言,港澳、广深等发达地区在研发能力、金融资源、市场渠道等方面具备较大优势,但土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反观江门,土地资源是该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最突出的优势,其拥有9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强度较低,可以为港澳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产业转化平台。
以印星机器人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香港、广州、江门等地分别设置了研发、销售、生产等部门,创业团队成员则分别来自江门、香港。“我是土生土长的江门人,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则来自香港。”林安江说,多元化的创业团队成为该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自主研发的动感控制仿生机器人反应速度更快、使用的传感器更少,比日本、德国的同类产品更先进。今年1月,我们还与中国移动、中兴通讯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中国第一台5G网络传感机器人。”
南方日报记者董有逸
新闻推荐
市民在书店安静地阅读。每逢周末,家住潮江路的林琴都会带着4岁的儿子去江门购书中心,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让人受益终身,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