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获量减少部分海鲜价格上涨
民生调查
■ 见习记者/陈敏燕 林翠瑶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各大海鲜市场,发现部分海鲜价格与往年相比有所上涨。记者从阳东区东平镇红旗渔委会了解到,因气候和部分渔船不规范作业影响,导致今年春季渔获量大幅减少。
商贩
海鲜货源少价格上升
“都说三月吃虾蛄,四月成蟹奴,然而今年在附近市场却很少发现有好货。”居住在江城区东湖市场附近的钟女士表示,与往年相比,市场上的虾蟹量明显减少,选择空间不大。
近日,在东湖肉菜市场,记者发现一海鲜档口多个鱼缸已成空缸,销售海鲜以贝类为主。拿货难让海鲜档主黎老板犯了愁,他告诉记者,平时主要在闸坡、东平或台山等地收购海鲜,由于今年海鲜货源较少,海鱼、海虾和虾蛄每公斤入货价涨幅达16元左右。供货商的优质海鲜供不应求,无奈之下,黎老板也会向供货商收购较小的海鲜。然而多数顾客不愿意购买较小的海鲜,考虑到海鲜存活问题,常会亏本出售。“有时忙活一天,盒饭钱都未能赚到。”黎老板对此深感无奈。
同样的问题也在永新肉菜市场罗老板身上出现。他告诉记者,今年收购的海鲜,最高甚至达到60%的涨幅。由于收购成本高,并且还要考虑海鲜损耗问题,在销售时,也会相应提价40元一公斤左右。以海虾为例,去年价格约为180元/公斤,今年为260元/公斤,即便如此,优质海产与往年相比还是出现了亏损情况,店内众多海鲜中,仅沙滩贝类销售与往年持平,总利润同比减少40%。
渔民
渔获量少收入减少一半
为何鱼贩会面临无货可拿,被迫涨价也无法获利的困境?记者来到东平镇,向当地渔民了解情况。
今年50岁的东平镇渔民胜哥,16岁便开始随父亲出海捕鱼,至今已有30余年。记者见到胜哥时,他刚从海上回来两天,问及这次出海的收获,胜哥直叹气:“往年春节到清明期间,产值达50-60万元,今年只有20—30万元,减少了近一半。”
据了解,东平镇渔民以离岸40海里为分界线,40海里以内,他们称之为“里海”,40海里以外则叫“外海”。外海多名贵鱼种,售价高,但出海的成本也更高。
胜哥每次出海的目的地是外海,出海时间短则20天,长则一个月以上。即便如此,今年春节后的每次出海,都让胜哥失望而归。“现在渔获太少了,出海捕捞一次,扣除伙计的工钱、船只的保养费用,纯利润平均也就一两千块,连家庭的基本开支都不够。”胜哥告诉记者,近年来,广西、福建甚至浙江的渔民纷纷到南海海域捕鱼。他们的渔船马力大、船速快,多数甚至使用电拖网作业,对渔业资源的损害极大。本地渔民主要使用单层流刺网作业,外地渔船呼啸而过时,极易破坏本地渔民的网具,辛苦捕捞最终可能颗粒无收。春季出海收获甚微,胜哥表示接下来的渔获量也是不容乐观。
与胜哥不同,渔民老梁只在里海捕鱼,但他遇到的困难却和胜哥差不多。由于里海捕捞作业对船只的硬件要求相对较低,因此聚集了一大批本地渔民。即使里海的渔业资源较为丰富,但售价较低,渔民们也处于收入减少的尴尬境地。老梁告诉记者,上次出海回来,渔获量仅有400公斤左右,如果按目前每公斤8元的市场价卖给鱼贩,仅能获得3200元,再扣除各项成本,纯收入不到1000元。
渔委会
盼加强监管保护海洋资源
东平镇红旗渔委会党支部书记林举捷分析,造成渔获量的减少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今年的南风较小,随洋流而来的鱼群相应减少;另一方面是渔船的不规范捕捞,春季原是鱼苗生长旺季,然而在多数外地渔船违规违法使用电捕和笼捕作业下,极大地破坏了鱼苗的生长环境,使渔业资源逐渐减少。
林举捷告诉记者,东平镇的渔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除了出海捕鱼,他们没有别的谋生技能。在东平镇,像胜哥和老梁这样年过半百的渔民较普遍。作为家中的经济支柱,他们一旦上岸,就面临着“失业”,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难以为继。他希望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管,保护海洋资源和渔民的切身利益。
左上图:市民在海鲜摊档前挑选海鲜。 陈敏燕 摄
新闻推荐
执法人员对景区内重点经营户进行检查。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陈方欢通讯员/王证宇)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日前,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