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晖下几多“春” 江门市养老产业前景初探
医护人员在为养老机构的老人体检。 志愿服务者在养老院探望老人。
如果你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那更重视做好眼前的事情。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普遍现象,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养老产业是未来可预估的稳定增长和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用、医、娱、学等物质、精神、文化方面需求,为老年人提供设施、设备、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既是现实的必然,也是民生的必需。
老龄人口占比高、自然和人文环境宜居宜养、政府重视养老产业发展……巨量的老年群体,在天时、地利、人和因素齐聚的背景下,正在改变人们对它“社会包袱”的传统印象,成为江门的一大产业机遇。
医养结合探路
春江水暖
早在1997年,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就成立老年医学康复中心,开展医养结合的创新探索,22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生活能力下降同时患有疾病的老人,我们将医和养结合起来,让他们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生活也得到照顾。”该院内科主任何相成告诉记者,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区域内最早做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建立起“医疗为主、优质护理、康复支持、健康教育、慢病托老、临终关怀”六位一体的医养结合社会养老创新模式。
据介绍,该院老年病区患者平均年龄约78岁。“现在我们主要是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而且居住时间有要求,以30天为一期,一般为2期。若要继续住,需要递交相关申请。”何相成说,现在老年病区有300多张床位,已经全部住满,而且待入院的名单还有长长的一串。
有着丰富医疗资源、经验老道的医生背书,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养项目自然备受追捧。“曾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我们这病区关了,全部作为精神病区,医院的收益绝对能翻两番。”该院一名医护人员打趣说。
然而,因为兼备了养老服务,除了专业的医疗团队外,该病区还配备了一批专业的养老护理员,为老人提供全天服务,这些都是不小的固定支出。“医疗团队、医疗器材这些专业医疗配备成本不低,再加上护理队伍等等支出,如果单就经营来说,这并不是一门好生意。”一名知情人员透露,“老人在这里的费用,一般就是2000元到3000元不等,与一般养老机构基本持平;但这里有更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康复服务,这也是老人们趋之若鹜的原因。”
四年前,五邑中医院也建起了医养结合的场地,更进一步迈向市场化道路。该院的老年病科占地约等于该院其他病科两个病科大小,却只是设置了50多个床位,走入其中,有种走进VIP病房之感。与其他拥挤、充斥药水味道的病房不同,这里环境优雅,楼道宽敞,只有双床和单床两种病房,病房里不但有空调、电视这些基本配置,还能腾出一个独立的卫生间、拥有一个可以接待访客的小客厅。
“这应该算是我们医院里环境最好的病区。”老年病科主任韦继政自信地告诉记者。与市第三人民医院不同,五邑中医院的老年病科不能通过社保报销,收费标准与一般治疗费用相当,费用稍高。“我们这里接收老年病患者,涵盖了高血压、认知障碍、失能等。同样,我们这里配置了各种专科医生,为老人提供全方位保护。”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占得先机。就在2016年6月,江门作为全省两个地级市之一,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地区。2017年4月,江门市印发实施《江门市国家级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完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等多元化的医养结合雏形初现,为全省乃至全国医养融合发展、养老机构的构建方向提供了有力借鉴。
业界积极布局
抢滩登陆
宜居宜养
新会区会城诗书街18号,是由两位80后于2013年创办的幸福寿星养老之家。这家五层楼高的养老院,二楼至五楼均为居住区,每层有20个房间,有单人间或多人间。房间宽敞明亮,设置齐全,大楼内还设有天然氧吧、康复室等。
然而让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是进入养老院后第一个室,那里是老人活动中心,锦旗挂满整个墙壁,如:“家一样的温暖、亲人般的呵护”,“关怀备至、亲如一家”……“家”和“亲”,是出现得最多的字眼。
暖心的背后,除了养老院的硬件外,更胜一筹的是“软件”的关怀。“护工除了照顾老人的起居饮食外,还经常不厌其烦地推着轮椅上的父亲,到活动中心听听歌,去走廊等地方吸收新鲜空气,使父亲一直以来比较郁闷的心情得到舒解。”入住的李毛家属李惠兴表示。
养老之家走的是中高端路线,每月每人收费3000元以上,视需护理程度而调节。除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外,养老院还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环境卫生清洁、身体特殊护理、定期常规检查等养护服务,并定期举办手工班、书法班、唱歌班、电影班等娱乐活动。
“我们提前五年进入这个行业,五年后还输给别人,证明我们做得不好。”幸福寿星养老之家副总经理梁权标对记者说。基于对养老产业前景的憧憬,2013年,还在从事房产中介的梁权标和从事外贸工作的朋友陈泽荣,搭档创办了这个养老之家。梁权标认为,随着消费水平的上升,“好的养老产品一定能消化得了,没人来你的养老机构,一定是你的产品问题”。
开业以来,该养老之家一直生意火爆,275个床位往往供不应求。三年前,他们把生意又做到了鹤山。“今年我们计划在蓬江区建两家养老院,大约500张床位。”梁权标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看好。
看好的不单是他们,还有各路嗅觉灵敏的资金。梁权标透露,今年仅仅是新会区,就有8家养老院将陆续开张。在他指出的东候路上,记者就看到了其中一栋正在改建成养老院的楼房,工人们正忙着做装修工程。
老年人群体的日益壮大,和紧迫的现实需求,让江门的养老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除了民营资本纷纷布局,“政府军”也在加速布局。同样在新会,该区借助新会区中医院医疗服务优势,正在建设投资5.08亿元、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床位1000余张的新会区养老中心,预计今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建成后,拟将全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对象统一搬入该养老中心居住。
据了解,江门市多采用公建民营、公办民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等模式建设、管理、运营社会福利机构,正在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24家中有2家未开业,11家正在建设,发展势头不可谓不迅猛。
江门“天赋异禀”
截至2018年底,江门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82.6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20.76%,每5个人就有1个老人,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国和广东省平均水平,且老年人数以每年2.5-3万人的速度增加,老龄快速化、高龄化特征明显,社会化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大。
作为一块宜居宜养之地,江门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去年,江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4天;近五年来,江门饮用水质和近海海域水质的达标率均为100%;江门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是健康宜居型城市;坐拥圭峰山、古兜山、上下川岛、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温泉等丰富、优美的自然资源,更为江门打造养老产业、发展“银发经济”增添了砝码。
目前,全市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有93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24家,每个市(区)至少有一家民办养老机构。累计设有机构养老、社区日间照料等各类养老床位28857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6.2张。建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558个。
数字反映刚需。像江门市福利院,一般开一层,不用一个月就住满了。
在市政协委员、香港五邑总会副理事长刘嘉华看来,“近年来,江门市大交通建设稳步推进,到广州和深圳都相当便捷,再配合港珠澳大桥,香港、澳门与江门的距离大大缩短,因此发展养老产业是江门经济发展的一大出路”。
市政协委员、澳门江门同乡会常务副会长陈溥森更在市两会上表示,“江门不仅具有较为良好的基础医疗设施,还有产业园区的规划”,可以开拓跨区域合作的养老模式。
助力老有所依
政策护航
正如梁权标所说,好的养老产品一定能消化得了。强劲的刚需,反衬着养老机构的不足。例如硬件尚缺——社区的居家健康养老服务设施薄弱,现有的养老床位规模小、服务层次不高,总体缺乏中高端养老机构,养老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护理型床位还存在较大缺口。例如护理人员缺口大——江门市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机构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而且工资待遇不高,工作量大,缺乏长远的职业前景,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例如保障水平较低——城乡老年人总体收入水平偏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养老金,尤其对于失能老人来说,无力负担长期护理费用。
关心老人就是关心自己,关心未来。面对这些产业瑕疵,正处于“朝阳”期的“夕阳”生意,有哪些痛点可供发力呢?近两年在江门市两会上,养老问题一再被提起,有29份建议、提案都关乎养老话题,涉及智慧养老院、临终关怀、跨境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等。进一步加快江门养老产业布局,营造健康养老商业氛围,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养老体系建设,成为大家对未来的共同期盼。
民革江门市委员会认为,首先要建立统一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打破条块分割,形成养老、医疗、社保、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医养结合机构和护理床位建设,借鉴香港官助民办的模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非盈利组织等开办健康养老机构,逐步形成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开发长期护理保险和老年健康保险产品屡次被提及。有人大代表提出,“可在借鉴广州长期护理保险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拓展筹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大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落实特困供养人员及低收入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护理补贴政策,完善老年人福利政策”。
建立失能老人评估、服务标准体系,明确长期照护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也是要去努力的方向。“9064是养老的常规说法——60岁以上的老人90%在家养老,6%依靠社区养老中心养老,4%靠机构养老院养老。”梁权标说,“现在大家在做的,多是提供给这4%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服务产品。”
对于养老问题,市政府也相当重视。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助餐”工程,以及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等工作,都纳入年度计划。特别是去年12月底修订出台的《江门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供地优惠、新增床位补助(公益性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助5000元)、运营补助(按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全年平均入住人数计算,每人每年补助1200元,最长可逐年申请补助5年)、省星级机构补助(评为四星五星一次性补助10万元)、医养结合服务补助(养老最高补助15万元,另有卫生健康部门的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并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放宽补助范围,明确支持公办养老机构采用公建民营、公办民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且给予政策扶持;境内外资本投资举办养老机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如今的江门的养老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目前,24家民办养老机构已累计投资1.2亿元,核发新增床位补助、运营补助1767万元。新会区康怡颐养院、幸福寿星安老之家等为代表的一批示范性标志性项目不断涌现,新会区养老中心、颐逸护老中心等大型医养结合项目即将投入使用。江门养老市场蛋糕正越做越大,未来可期。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林立竣张华炽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任龙)近日,龙口镇扫黑办联合该镇维稳办、司法所、禁毒办、妇联等部门,开展扫黑除恶、禁毒、妇女维权等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