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江门人口增量 去年常住人口增量创近8年新高,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环境引人才集聚

南方日报 2019-03-26 06:23

产业发展为江门提出了强烈的人才需求,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增量创近八年新高。图为2018年江门某招聘会现场。杨兴乐摄

“江门在人才引育工作方面的诚意是看得见的,这是我留在江门工作生活的一个主要原因。”去年,江门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周纲选择到江门发展事业。如今,他已经有了在江门定居的念头。

“走,到江门去创业。”和周纲做出同样选择的人与日俱增。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7万人,连续4年达百万级。同期,江门新增常住人口3.65万人,创下近8年来的新高。

对一座城市而言,如果没有人才做支撑,很难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当城市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口,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或发展后劲就越来越足。

3.65万的常住人口增量,对江门而言或许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产业江门将如何发挥城市的潜力、引力、魅力,为城市发展加力?这些人口的集聚又将如何改变这座城市?

南方日报记者戴惠甜

潜力

去年日均新增百名常住人口

去年印发的《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优化提升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其中,江门被确定为全省11个大城市之一,到2020年全市人口规模为100万到500万人。

江门正在不断向“大城市”的目标靠近。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江门常住人口总数达到459.82万人,新增常住人口达到3.65万人。也就是说,江门平均每天新增100名常住人口。

一年新增常住人口3.65万人,这对江门来说并非易事。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2011年至2015年),江门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均不足2万人,其中2015年常住人口仅比2014年增加0.81万人,创下近10年新低。

针对人口吸引力不足的情况,江门密集出台多项政策,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出台人才引进办法、提升教育医疗资源、城市品质提升等措施吸引人才,上述情况有所扭转。2016年,江门常住人口增量达到2.45万人,增速创下5年以来的新高。

从区域发展来看,去年江门东部三区一市(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发展势头较猛,新增常住人口最多,为2.77万人,占比超过江门全市常住人口净增量的四分之三。其中,从常住人口增量数据来看,蓬江区是江门仅有的常住人口净增量超过1万人的地区。过去一年,蓬江区进一步发挥了中心城区的优势和担当,通过城市品质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不断吸引人口。该区去年的常住人口增量为1.5万人,占江门全市常住人口净增量的41%,反映出人口向江门中心城区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江门常住新增人口不断攀升的同时,人口的“含金量”也在提高。尽管目前官方还未披露江门去年常住人口结构,但在各项人口数据不断增长的同时,江门各类型的人才数量也在不断攀升。

公开资料显示,江门全市去年新增过万名高技能人才,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3.68万人,年度新增量连续8年保持万人以上。同时,江门“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扎实推进,引进博士110人、硕士450人,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个,各类人才总量突破100万。

引力

制造业对技能人才形成强烈需求

人口的集聚更多是来自市场的力量。近年来,江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其中,随着创新驱动深入推进,江门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6.5%,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人才来到江门开启职业生涯。今年1月,博士后许本宏正式成为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高新分中心的进站博士后。许本宏是由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企业量子高科(中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招收的博士后,其研究方向与量子高科从事的微生态健康产业领域非常契合。他的加入将进一步加强量子高科与科研院所在产、学、研方面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当前,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江门更是求贤若渴,需要集聚、培育更多像许本宏一样的人才。同时,江门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去年江门市四个季度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来看,来自制造业的招工需求量仍在不断上升。以2018年第四季度为例,江门制造业需求人数就超过2万人,招工需求最紧张的前三名职位(冲压工、注塑工和喷漆工)都需要技能人才。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等经济形态在江门崛起,让江门对年轻人口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江门三次产业结构为7.0∶48.5∶44.5,第三产业增加值1290.57亿元,增长7.7%,产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实现了转变,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释放成效。

服务业、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2018年第四季度江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指出,除了制造业以外,需求量较大的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这3个行业,需求量约占全市各行业总用工需求的21%。

聚集人才不仅需要“真金白银”的待遇,更需要有让人才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良好环境。今年,江门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统筹做好全市人才工作,深化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博士后挂职工程,推进“五邑人才工程”“侨都英才计划”,千方百计吸纳各类各层次人才。有专家认为,随着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在江门工作生活的人们将会迎来更多创业创新机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强。

魅力

以优质服务打动人才

城市之大,非大楼之大,是有容乃大。如果说,产业结构升级为更多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平台;那么,不断优化的人才政策与城市品质,则提供了安居乐业的保障。

去年,江门陆续出台文件,优化户口迁移政策,创新人口管理,促进在江门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2018年,江门户籍人口达到398.91万人,增量达到2.54万人。

而今年实施的《江门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放宽亲属投靠入户、人才引进入户、稳定居住就业创业入户、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毕业生入户的范围和条件,并取消积分制入户和投资入户。《实施方案》明确,非江门市籍的居民具有初级职称即可入户江门。《实施方案》实施两月,已吸引近3000人落户。

除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外,江门也在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以优质服务打动人才。近年来,江门建立实施了《市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实施高层次人才“人才绿卡”制度,创新“人才管家”服务,实施了人才政策待遇兑现承诺制,加快人才政策兑现落地。

搭建更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交流对接平台,是江门一项重要的人才服务。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医学博士李鹏飞说,来到江门工作后,有关部门经常定期组织一些论坛、座谈会和沙龙,邀请许多高层次人才参加,让他打开了眼界,收获满满。“这让我们能与各行各业的高层次人才交流碰撞,激发创新活力,每次都有收获。”李鹏飞说。

同时,江门积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印发《江门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创新打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以业绩、成果为导向完善职称认定评价机制,推动职称评审社会化,减少学历、论文等门槛对技能人才申报职称的限制。

城市品质的提升也是江门常住人口增加的因素之一。去年,江门投入224.18亿元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含新区建设),完成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道路“白改黑”、旧建筑外立面改造、公园“拆围透绿”、社区综合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专家建议

以产业链带动产业人才集聚

一座城市拥有人才,就拥有未来。要把有着相同追求、有潜力、不同特性的人,尤其是年轻的创业者吸引在一起,并把他们留下来,这就要看城市如何发挥优势和魅力,让人才感受到其诚意和发展前景。

今年初,江门就率先发起一系列动作,展示其集聚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的决心。

1月,江门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集聚新时代人才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实行人才政策兑现承诺制,采用“先发后审”方式,加快人才政策兑现落地。同月,江门正式实施《江门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人才引进和稳定居住就业创业两方面进行调整。

3月,江门市人才工作局的工作人员主动到北京拜访17个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关负责人,双方就“设立研究院所或分支机构,支持江门引进培育人才”等达成共识。

江门的人才发展环境正在不断优化。但总体而言,江门人才引进的数量与其发展需求仍不相匹配,存在人才引进难、用人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

长期研究这一问题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黄玉棠认为,引入人才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尤其是吸纳人口能力强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发展不仅能够直接提供吸引人才落户的岗位,还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增加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黄玉棠说。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葛淳棉也认同这一观点。他分析,和其他珠三角城市相比,江门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江门可集中资金、政策、土地等资源发展培育主要产业或龙头企业,以产业链带动产业人才的集聚。“不少城市已有成功经验,如杭州通过阿里巴巴吸引了大批电商人才,云浮通过温氏集团吸引大批农业人才落户。”葛淳棉说。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过度依赖人才引进在短时间内或许有效,但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现象或“招来女婿气走儿”的情况。长远来看,有竞争力的城市必须实现从“重引进、轻培养”向“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人才战略转型,让引进人才和本土培养人才都能在城市中留得住、干得好。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人事处处长刘志坚则建议,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培育本土人才。“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初创型科研企业,可以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组织集中的人才培养课程。另外,随着科研企业越来越多,一些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介机构也会成长起来,届时可以为小微企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选择。”刘志坚说。

■故事

创业者曾文:弹簧小“智造”有大商机

“弹簧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产品,几乎所有行业都能用得上,包括箱包、人工心脏、精密仪表等,应用范围广。在弹簧这个行业里,你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十分具有挑战性。”2017年11月,看中江门的创业创新环境和系列利好政策,曾文在智能制造领域觅得商机,到江门创立江门市新迈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高端精密弹簧及弹性元件的研发和生产服务。去年,曾文创立的企业已为10多家大型知名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今年,新迈科技服务的大型知名企业数量将达到30家。

“小弹簧”再闯新天地

“之前,国内很多小型加工企业生产的弹簧大多数没有技术含量,很多高端精密弹簧需要依赖进口。于是,我便想要做出领先世界水平的弹簧,向世界证明我们的能力!”谈起创业原因,曾文感触颇深。此前,由于工作需要,曾文经常要到德国出差。在那里,她接触并了解到弹簧,也看到国内制造的弹簧与国外的高端精密弹簧之间的差距。

热爱是创业的动力。走进曾文的办公室,各式各样的弹簧堆在墙角,一些样品底下还压着写有不同规格数据的纸张。“弹簧的好坏可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如越野车弹簧,好的弹簧可以让越野性能更加突出,我们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弹簧,建立数据模型,并通过反复测试,最终研发出一款性能最佳的弹簧产品,这个过程犹如培育孩子,辛苦却很有成就感。”曾文说。

一年多过去,新迈科技的发展已逐渐步入正轨。近期,该公司正在为国内轻奢生活用品企业研发和生产垃圾桶翻盖的弹簧。从检测视频中看,装有新迈科技研制弹簧的垃圾桶,整个开启过程缓慢而柔和,而使用其他品牌弹簧的垃圾桶,其开启过程则显得有些“简单粗暴”,同时伴有强烈的晃动感。“这只是我们众多成果中的一个,目前我们还为大族激光等公司研发和生产高精弹簧。”曾文介绍,如今公司已组建了一支4人核心研发团队,过半学历为硕士研究生,拥有较强的研究设计能力。

为创新创业创造厚植土壤

曾文认为,除了优质的产品外,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据介绍,新迈科技成立后便入驻江门市硕士研究生创业孵化基地,享受各项孵化服务。“在申请政策扶持时,我们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咨询基地的工作人员,也可以请求帮忙代办,节省了不少时间。”曾文回忆。此外,人才公寓、办公场地等配套服务也让她赞叹不已。

“江门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土壤,这让我能安心研发,开拓市场。”曾文告诉记者,除了良好的政策服务外,江门对创业的支持和包容也让她看到前景。“我的创业导师是江门本土的企业家。他常常告诉我要敢为人先,宽容失败。这让我非常受用。”曾文说,在江门,她切实感受到这种氛围。“有关部门对我们初创企业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扶持,让我很受鼓舞。”

“科技革命使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化为创业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曾文认为,中小企业是创新创业创造的生力军,让广大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才能形成创新、创业、创造的澎湃大潮。年轻人是创新的希望和未来。年轻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创新就有潜力,创业就有动力,创造就有活力。曾文建议,有关部门应着眼长远的谋划,为创新创业创造厚植土壤,为广大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打造更为宽广舞台,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多展示和对接平台,激活创新创业创造的一池春水。

■数读

3.65万人

去年江门常住人口总数达到459.82万人,新增常住人口达到3.65万人。也就是说,江门平均每天新增100名常住人口。

100万

去年,江门各类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新引进博士后40人,在站博士后人数比上年翻了一番;高技能人才连续8年每年增加万人以上,总数达13.68万人;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数20.12万人,比2017年增加0.7万人,增长3.6%。

2.54万人

2018年,江门全面取消积分制入户政策,成为珠三角入户门槛最低的城市之一,这推动江门的户籍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据统计,今年江门的户籍人口逼近400万大关,共计398.91万人,比上年增加2.54万人。户籍人口增量连续3年超过2万人,显示江门出台的各项新政正在发挥作用。

新闻推荐

五邑碧桂园中英文学校与江门五邑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联合举办“爱眼护眼,从我做起”讲座 近1000名师生家长 学习近视防控知识

学生们在认真听讲座。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李银换通讯员华世欣实习生李嘉欣)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对广大青少年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