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为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微课在教学中应运而生,其为课堂教学添趣加效开辟了新路径。
微课以其短小、精炼的特点,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有机结合。巧用微课,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地参与学习,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更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现结合语文教学实例,谈谈其有效性。
巧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微课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借用微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考虑到学生生活在江门且年龄小,大部分学生没有亲身遇见过下雪,如单纯用文字讲述下雪及雪后情景,那学生便难以理解。我制作了《雪》微课,先让学生观看北方下雪微视频,同时配乐,使学生如置身雪景中,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好的课堂导入“第一锤就敲在心坎上”,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当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时,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巧用微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小学语文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教法得当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微课遇上语文教学时,一切变得有趣且高效了。因微课可图文并茂、声像同举、化繁为简,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可令学生处于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状态,投入自主性学习状态。
比如,在教《威尼斯的小艇》时,学生不太了解异域风情,我制作了微课,借威尼斯的旖旎风光片导入后,播放小艇是该城主要交通工具的视频,教师伴着视频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小艇的重要性;接着,让学生跟着视频多次朗读课文,进一步整体感知文本,及时完成听与读训练;随后,让学生看图说小艇的结构、讨论文章的中心意思等;最后,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在课堂40分钟内,大部分学生能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巧用微课,创设富含德育思想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应将现在科学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依据,在施教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用微课创设出富含德育思想的情境与内容,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写读后感时,考虑到许多学生写读后感只限于写观看内容,“感”之极少,于是,我制作了《如何写好读后感》微课。我用范文指导学生写观后感的篇章结构,跟着让学生观国家宣传片《中国一分钟》第二集《跬步致远》,最后让学生动笔,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中国一分钟》让学生看到须臾之间中国的力量,让他们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经充分的准备,学生在笔尖下自然记下观短片的深切感受。
巧用微课,拓展延伸,丰富语文知识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领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可借助短小精悍、操作简单的微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方便学生学习、思考。
比如,在《自己的花儿给别人看》一文,季羡林讲述他在德国的经历,由花看人,由人看一个民族,文章结尾升华于一个“花的梦”“思乡的梦”。介于往年的教学经验,很多五年级学生读完此文后,都不解“思乡的梦”具体是什么,只是含糊而过,因此,我借助多媒体,搜集大量关于此文的资料,制作成微课件,穿插在讲课中,让学生猜“思乡的梦”是指什么。结果学生能结合课文,联系老师提供的资料,理解到作者的梦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此外,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季羡林散文》,让学生多了解季羡林的佳作,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经实践可知,巧妙应用微课,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荷塘镇篁湾中心小学刘金用)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娄丹通讯员/陈美欢)“真情雨露润泽,关怀教导有方。”近日,范罗冈小学二年级学生轩轩的家长向儿子的班主任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