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 一朝立志名震海内 “二次创业”腾飞湾区
江门将积极打造珠西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江海门户付师华 摄
▲台山核电站1期机组内的轮机车间,代表着江门产业的最高水准
▲江门以江门国家高新区为平台,打造多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来自全球各地的海外华裔前来江门寻根问祖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彭纪宁 通讯员 谭耀广
奋进新语
主动担当、主动谋划、主动对接、主动作为,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文章,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江海门户。
早春三月,万象更新,粤港澳大湾区内11个城市涌动着澎湃的活力。大湾区西翼的江门更是春来早,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让“中国侨都”沉淀已久的发展之势一涌而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及江门,如支持江门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海洋经济、职业教育、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支持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等。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充满期待:“结合世界级湾区发展的规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江门提供15至20年黄金发展期。”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任务,江门如何落实、如何突破?带着问题,林应武、刘毅等江门主要领导率队分赴鹤山、台山、开平、恩平,展开深度调研。江门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江门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江门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主动担当、主动谋划、主动对接、主动作为,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文章。
A
“节点”定位
打造新增长极和江海门户
2月18日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江门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江门必须拥有自身独特的特色与功能,才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节点”。
1月11日至12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到江门调研,强调江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江海门户。
增长极与门户城市的底气何在?对比2018年珠江西岸各市的经济增长情况,江门虽然在GDP总量上不及佛山与珠海,但在增速方面,江门7.8%的增长率仍高于佛山、中山,仅次于珠海,而且跑赢全省平均水平。此外,根据日前召开的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透露的数字,2018年江门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5.24亿元,增长9.4%,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6.3%高3.1个百分点,排在全省第5位。与作为产业带龙头的珠海与佛山相比,增长速度优于佛山的6.3%,增加值上则优于珠海的1082.14亿元。从2018年的经济增长情况上显示,江门有能力承担新增长极和江海门户的责任。
四大潜质显露优势
而从城市的发展潜质看,江门更是显露出得天独厚的优势。江门市市长刘毅介绍,江门区位优势明显、开发腹地广阔、营商和创业创新环境良好,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腹地纵深广阔,无论从大湾区拓展方向、发展潜力来看,江门的角色都是无可替代、不可或缺,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江门位于珠江口西岸,与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两大经济区域的陆路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海运距离不到100海里,紧靠规划中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一个半小时以内可便捷通达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江门在空间上与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黄金三角地带”,是珠三角进入粤西的必经之地,随着港珠澳大桥去年开通、深中通道和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加快建设,江门将主动担起承东启西、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的重任。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发展空间广阔,土地承载力优势明显。大广海湾经济区是广东最大的省级经济区,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在5%左右,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不仅适合建设国家级的区域合作平台,而且适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重大突破性政策创新的试验区。
近两年来,江门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在全省第5,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19.29万户,增长200.16%,增幅居全省第一,市场主体总量达47.5万,在全省排名上升至第6。在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不动产集成服务改革、“数字政府”综合改革等方面也走在了全省前列。
多个举措夯实基础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强调,江门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聚焦聚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创新能力决定城市前途。去年,江门市启动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江门高新区在全国157个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62位,连续四年实现争先进位;台山市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家,两名企业家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荣誉称号,新引进博士后40人,新设立两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各类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江门人才岛首期项目顺利开工,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今年,江门将积极对接延伸“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同时,江门市还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创新动力。统筹推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与建设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
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产业带版图的一块,去年,江门市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中车广东公司获得CRH6A三级检修资质,新签订珠三角城际、深圳六号线等订单39.71亿元;台山核电1号机组具备商业运营条件,成为“EPR全球首堆工程”、“中国经验世界共享”的典范。今年,江门将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聚焦五大新兴产业,抓好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加快发展壮大中车广东公司,推动新会区中集智能物流装备、鹤山市蔚海IDC大数据基地等项目建设,支持优美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继续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大力引进优质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B
中国侨都
全球华人交流新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香港五邑青年总会创会会长,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常务副主席、发起人黄达东认为,江门港澳同胞众多、华侨资源丰富,这些特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中相当独特,应积极把握,善于利用,尽快搭建面向粤港澳乃至全球华侨华人的各类交流基地,在参与大湾区建设中凸显出自己的特色。
创业梦圆之地
江门“侨梦苑”,是2015年挂牌的全球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刚回来时,我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现在发现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这里有我发挥才能的空间和土壤。”留英博士叶其昌是第一批入驻广东江门“侨梦苑”的创业者。他放弃香港外资投行副总裁的职位和高薪,回到家乡,与数位剑桥大学校友成立了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目前,叶其昌已经成为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业创新发展基金管理人。
据了解,近年来,江门建设了一批小微双创基地,为包括港澳青年在内的广大“双创”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江门目前建有国家级基地2个、省级基地9个、市级小微双创基地29个,总建筑面积超过450万平方米,进驻企业超过2600家,从业人员超过5.6万人。已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面积2.3万平方米,累计入驻超105个创业团队,出孵50多个。江门还打造了一批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1家,面积达48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培育单位3家、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现有35家,面积达6.15万平方米。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4家。组建了孵化器创新联盟,促成各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打造了覆盖全市孵化载体间的共享公益平台。
“江门的交通区位、人才政策,以及政府办事的效率等一系列条件,给了我们在这里创业创新的优势。”从香港回到家乡江门创业的广东道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本立说。
文化融合之地
去年年底,江门市外事侨务局和五邑大学联合举办了2018江门海外华裔青少年冬令营,来自智利、哥斯达黎加和马来西亚的106位青少年在江门经历了“中国寻根之旅”。在为期十天的行程中,营员们不仅参观了台山一中、冯如纪念馆、古劳水乡、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开平立园等景点,还学习了太极、中国传统舞蹈、普通话等课程。期间,还参加了“少年中国说”粤港澳台海外华裔青少年创客成果展及武术大会等系列活动,加深了对祖国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记者了解到,江门拥有超过400万名海外侨胞。由于侨胞子女大多在国外出生成长,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对祖国、对家乡知之甚少。不少海外社团侨领也希望通过海外华裔夏令营以及其他方式,让华裔青少年了解中国、感受中国的蓬勃发展和美丽山河,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让其知道自己根在何方。近年来,江门搭建了不少海外华裔文化交流平台,每年均有不少华裔青年访问江门,除了寻根问祖外,也丰富了江门近百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内涵。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华裔黄蓉惠、黄信荣去年曾经访问江门台山,回到印度尼西亚后一直将这次旅途的所见所闻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并与国内的朋友保持联系,他们表示,希望将来有更多机会回到祖国。
文化的交流除了请进来,还有走出去。去年,第六届世青会移师太平洋彼岸城市——美国洛杉矶,共享“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这些年,我们共同见证了世青会的成长,朋友圈越来越广,联系更紧密,合作更频繁,收获更丰硕。”美国美东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会长黄钜璋希望,“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能更多地参与到世青会平台,加强联系,抱团发展。”
C
新经济区
国家鼓励港澳参建
“如果说要在珠江西岸再造一个‘深圳奇迹’,这里是最好的选择。”去年,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曾如此评价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
自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出台以来,这个区域就受到了来自国家、省、市等各层面的高度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海洋经济、职业教育、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更是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对该区域给予厚望。
积极引入港澳参与
大广海湾经济区是广东省地域面积最大的省级新区,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在5%左右,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早在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之初,广东省和江门市就积极引入香港、澳门力量参与建设,它是粤澳重要的合作平台。
位于江门新会区崖门镇的澳门与江门跨境合作实验区,正是江门实现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的重要载体。江门市委提出“以我为主、借船出海”思路,根据“一区三园、一园多点”模式,推进澳门与江门跨境合作实验区建设。其中,“三园”具体包括环保产业园、澳葡青年创业园、滨海旅游及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园;“多点”则指在具体园区中建设崖门环保电镀基地、钟表珠宝项目、电子和汽车零部件项目、金融示范项目、澳葡贸易产品交易平台、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研发项目等。记者了解到,澳门与江门跨境合作实验区的基础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都在有序推进。环保产业园已经拥有多个成熟项目,崖门环保电镀产业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环保电镀园区目前已经成功吸引约100家企业进驻,是全国首个“中国电镀示范园区”。
可试点“飞地”模式
而除了发展各种产业外,相关人士对大广海湾经济区抱有更高的期盼,包括成为制度突破、先行先试的实验区。
2017年,在广东省发改委指导下,江门决定在大广海湾经济区内新会银洲湖先导区,高起点、高标准打造银湖湾滨海新城。自此,江门走出了从沿江城市到沿海城市转变的重要一步。据了解,银湖湾滨海新城初步规划范围包括环银湖湾和黄茅海的崖门镇、古井镇、沙堆镇部分区域,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记者了解到,按照江门市委、市政府要求,银湖湾滨海新城规划定位要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相衔接,定位为江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大广海湾启动区和江门沿江出海的重要节点。按照上述战略定位,将银湖湾滨海新城的空间功能表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和服务平台、江门沿江出海的绿色智慧滨海新城”。而刚刚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则直接点名,支持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站在更高的起点,面对更大的目标,大广海湾经济区及银湖湾滨海新城也被赋予更深层次的任务。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江门市政府透露目前正积极在银湖湾滨海新城推进澳门与江门跨境合作实验区规划建设,未来将有序推进开发。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仅是与澳门合作,也对世界开放。据介绍,这一合作实验区拟选址江门市新会区银湖湾,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江门市政协委员麦瑞权表示,江门、澳门两地在该合作实验区可探索开拓“飞地”跨区合作模式,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合作的一个试点,打破原有行政区域的限制,利于在行政许可、市场执法、资源运用等领域的精准对接,为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提供可靠的保障和便利。
新闻推荐
8号公交线为何 撤销中沙市场站? 公汽公司:单向一车道未有条件设置港湾式公交站
江门日报讯(记者/郭永乐)近日,市民林小姐致电本报,询问8号公交线的中沙市场站为何撤销。市公汽公司回复,因江南路改造后未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