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沙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刘利元
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位于江门市蓬江区白沙大道西的白沙祠是其故居和后来诏建的家祠。
陈白沙本名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出生于新会都会村,后迁居江门白沙村,世称陈白沙,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著作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学界公论,“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白沙祠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其前面的贞节牌坊诏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为表彰陈白沙母亲林氏所立,立面三间,十二柱三进三间,楼上有檐,檐下有玲珑致密的斗拱、枋椽及精美的瓦面雕饰,是广东现存极为少见的明代木石结构牌楼。春阳堂是陈白沙当年读书讲学的地方,上悬“圣代真儒”牌匾。祠内有前门、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等,均为一进四座挂两廊的明代建筑。白沙祠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江门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品牌之一。
陈白沙融合儒家思想,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宗,创立“江门学说”,创明代岭南心学先河,被誉为“圣道南宗”“江门正派”。在某种程度上讲,白沙文化是江门文化的“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弘扬白沙心学文化为主线,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
深化对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和宣传普及。结合江门文化背景,深入研究白沙祠背后的故事,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揭示文化遗产的突出价值。同时以编写乡土教材、编创本土文艺作品、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加强文化遗产价值及保护理念的公众推广,增强全社会对保护文物的心理认同。深入研究儒学文化和白沙先生事迹,在文物价值挖掘、研究和展示上下功夫,以更加直观生动的陈列展览形式讲好历史文化。同时依托白沙祠开发文化休闲、文化娱乐、文化体验等,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科研、教育、游憩功能,努力满足公众求知求乐求美的精神文化需求。
借鉴“学贵知疑”“学贵自得”的启发式教育理念。陈白沙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开创江门学派,他的教学场所有江门钓台、小庐山书院和嘉会楼等,《明史·儒林传》称陈白沙“四方来学者不啻数千人”。他主张“学贵知疑”,读书要敢于提出疑问,求之于心,进行独立思考,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告诫学生,在治学和求知的道路上,“我否子亦否,我然子亦然。然否苟由我,于子何有焉。”在白沙心学的教育理念中,“学贵自得”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夫学贵自得也,自得之后然后博之以典籍,则典籍之言我之言也”“是故道也者,自我得之,自我言之,可也。”陈白沙追求本然真知的一系列教育理念,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而且对后世乃至当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重任,要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要求,借鉴“学贵知疑”“学贵自得”的教育理念,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面向全社会推广“白沙文化”。江门自2008年开始举办“白沙国学堂”,2016年启动面向全市的国学堂项目,“白沙国学堂传统文化推广项目”被列为广东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组织开展“开笔礼”“古琴月”“白沙讲坛”“重阳祭祀”“陈白沙诗词朗诵”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出版了《陈献章书法集》《白沙祠的碑匾》《陈白沙诗选注》等书籍,让广大民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深度参与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创办陈白沙中学、陈白沙小学,陈白沙中学承担的省级课题《“陈白沙文化”背景下学校特色发展研究》立项开题。同时设立素质教育专项经费,深化粤港澳姊妹学校建设,江门市陈白沙中学与香港新会商会陈白沙纪念中学结为姊妹学校,联袂开展白沙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推动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文化交流。目前,江门全市与港澳结成50对姊妹学校,依托丰富的侨乡人脉资源优势,创新思路,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交流项目。外侨、广电、教育、科技、体育等部门合作开展“少年中国说”粤港澳暨海外华裔青少年活动,举办“中华诗词大会”“创客嘉年华”“武术群英会”,努力打造充分展现海内外华人新生代风采的舞台,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增进港澳青少年和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华大地的血脉亲情。
作者系江门市教育局副局长
新闻推荐
046号梦想家住江边里157号的许伯,想有一个电水壶。江门日报记者/张华炽市民记者/孙科自梅姨的新春梦想见报后(034号梦想),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