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创新示范 集聚产业优势 高新区(江海区)举全区之力参与大湾区建设

江门日报 2019-02-20 06:22

创新是高新区之魂。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高新区(江海区)提出要做好产业对接,打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图为龙头项目优美科新能源材料项目效果图。 今年年初,城央绿廊示范段惊艳亮相,备受好评,高新区(江海区)致力于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郭永乐摄

在高新区9、18号地、西江沿岸,珠三角最大规模内河港码头——高新区公共码头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开展首期项目建设,项目整体建成后年通过能力为集装箱约67万标准箱、件杂货约180万吨,不仅能降低企业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还可以辐射全市及整个珠三角地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又一个枢纽。

主动承接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的外溢、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全面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侨梦苑”等国家平台建设……伴随着制度创新提速增质、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高新区(江海区)正迈开走进新时代的坚定步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大湾区新机遇。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我们更要有担当,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力求率先突破,办好这件大事。”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表示,高新区(江海区)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成立推进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聘请专门领域权威学者出谋划策,在更高层面、更高水平上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民生领域和营商环境“五个对接”,全面落实好省、市的部署要求,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关键一域。

聚焦产业

打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作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一经推出即引发聚光灯效应,而如何更好地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是当前全市面临的重大课题。江海区九届七次全会指出,要举全区之力参与大湾区建设,首要就是积极做好产业对接,促进与深港澳高端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协作共进,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集聚效应大的产业集群。

作为江门工业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对接深港澳的一线主城区,各种资源、要素汇集于此,高新区(江海区)也紧紧抓住了深港澳产业外溢的机遇期和窗口期,打造承接优质企业投资的快速通道,全区经济发展换挡提质,投资洼地效应日益凸显,去年该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速,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多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前列。

目前,高新区(江海区)在做大传统支柱产业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高端机电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及通讯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旧产能进一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近年来转型发展而来的优质高端产业以及从深港澳等地引进的先进制造业。”江门高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期,高新区(江海区)围绕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以商引商,精准招商,收获颇丰,成功引进电机产业城、优美科新能源材料等龙头项目,并于去年成功签约、落地逾50个重大工业项目,种下300亿元实体经济的种子,这些重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预计500亿元,有望“再造一个江海”。

而接下来,高新区(江海区)将继续抢抓大湾区建设新机遇,落实“招商引资突破年”部署,围绕三大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年内引进投资额超2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培育壮大高端机电、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德昌电机、优美科在今年二季度建成投产;鼓励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以更好的产业基础融入大湾区建设整体进程。

创新引领

建设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

创新是高新区之魂。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产学研创新平台和孵化育成载体实现量质双升,仅去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百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提升至62位,连续4年实现争先进位。

科技创新对接方面,高新区(江海区)的确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球顶级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张强表示:“江门高新区有着承东引西、接北通南的枢纽优势,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应用转化节点的最佳载体。”而《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推进国家级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序开展国家高新区扩容,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地。这无疑为高新区(江海区)融入大湾区创新圈,做好科技创新对接再添砝码。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按照“建设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的发展定位,高新区(江海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圈,提出要积极做好科技创新对接,利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契机,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全面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侨梦苑”等国家平台建设,积极引进港澳人才在辖区创新创业。

据江海区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高新区(江海区)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八大举措”,坚持高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举,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加快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泛亚生物工程与健康研究院两大平台建设,大力推进高新创智城、珠西云谷、加速园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人才强区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引进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内外科研创新团队,积极承接和孵化深港澳科技项目。

纵横织网

以湾区坐标谋划“大交通”

抱团发展,交通先行。

随着未来深茂铁路东段(江门至深圳),以及中江、中开高速,深中通道和广佛江珠城轨等建成开通,高新区(江海区)地理优势将被进一步激活,有望实现两小时内至大湾区任一城市;3000吨级的高新公共码头预计年内投入使用,大宗商品更是可以直接通过码头运输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大港口。

一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高新区(江海区)将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区加快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的重要抓手,作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加快推动交通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和服务提升。

“规”是进一步健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新区(江海区)编制完成《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主要任务:通过建立高快速路为骨架、逐步建设完善“十纵十横”等主要规划路网,在完善内部路网基础上,同步加快外部通道建设,进一步对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改善与提升高新区(江海区)的交通区域定位。

“路”,是推进对外交通路网的建设。去年,高新区(江海区)实现区级投资8.9亿元,完善对外交通路网、治理城市拥堵等项目,实施东海路、连海路等3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的新建、升级、改造;坚决完成市下达的建设任务,配合做好五邑路、会港大道、南山路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完善高新产业新城的路网,切实推进江睦路、云沁路、龙湖路等项目加快建设。

“骨”,是推进内联外通的交通“大骨架”的建设——会港大道、五邑路扩建工程和南山路等快速路,正按计划如期推进。其中,五邑路扩建工程,起点接外海大桥江门岸,终点接江门大道,扩建为双向8车道,路线全长11.75公里,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快速路技术标准,主道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建成后将构成东西向连接中山和江门的快速通道,有利于促进高新区(江海区)加快对接大湾区城市珠高快速交通网。

可以预见,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交通方式衔接的加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构建,高新区(江海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征程将走得更加从容、有力。

宜业宜居

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国际一流湾区的一个特点就是,生活环境优质,适宜居住。实际上对于高新区(江海区)而言,宜业宜居一直是一张闪亮名片。

今年年初,已完工的城央绿廊启动段成为市民春节期间的“打卡”必到之处。由步行道、跑步道、骑行道、绿化道四道组成的特色慢行系统贯穿其中,一字排开,不间断、无障碍,设计理念前卫,全国鲜见;体育公园提质改造,18个篮球场免费开放,未来有望增加连片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台,继续提升改造足球场和网球场;一桥飞架南北,釜山人行天桥即将竣工,桃花园将扩大规模并与体育公园连成一片……对此,江翠社区居民何树榕赞不绝口,感受到这两年的高新区(江海区)变化太大,道路、城建、人的精神面貌都更好了。

在融入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高新区(江海区)提出,要积极做好民生领域对接,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目标,大力拓展与港澳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提升辖区民生服务水平。目前,高新区(江海区)结合全市“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建设都市核心区,全力打造高新(江海)版的“三区并进”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五邑路以北的老城区的改造提升。以推进城央绿廊建设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城市双修”。年内将重点推进城央绿廊二期建设,在4公里示范段基础上,再往东西两个方向继续延伸7公里,进一步扩大城央绿廊建设规模,打造全市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工程。

加快推进五邑路以南、会港大道以北的城市核心区建设。将以推进中央商务区、产业新城为重要抓手,积极谋划和推动中央商务区各商业主体联动发展,积极引进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快促进总部经济、高端商业和楼宇经济集聚发展;不断完善园区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商业服务、城市交通等功能,打造产城人高度融合的示范区域。年内将重点推进江门一中附属小学、江门一中实验初中、景贤中学江海分校三所品牌学校建设,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儿童公园、图书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

积极谋划和推动会港大道以南的万亩生态发展区建设。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抓手,高标准谋划会港大道以南万亩生态发展区,启动区域发展布局规划,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对外开放

营造温馨投资环境

对标国际三大湾区,开放的经济结构是其一大特点。站在“湾区时代”的风口上,高新区(江海区)正在不断扩大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首先看营商环境。去年,江门高新区被列为全市唯一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该区将130项原来需要部门审批的事项按照完全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优化准营管理等4种方式进行改革,并配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进一步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的突出问题,释放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

将“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双随机一公开”等改革事项同步进行,高新区(江海区)把改革推向深入,认真对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机构改革的原则、目标、要求,稳妥推进党政机构改革;积极推动“数字政府”综合改革,打造“流程最简、费用最低、速度最快、服务最优”的政务服务标杆。

与此同时,《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积极推进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建设,这让高新区(江海区)更有底气,全面利用“侨梦苑”国家级平台,弘扬侨乡文化,造就“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亲商爱企情怀,营造温馨的投资环境。

为了让深港澳等地企业家在辖区安心、放心、开心发展,江门高新区专门成立了服务企业专责小组,不断探索和完善投资项目承诺制,制定并出台了《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企业投资代办制实施细则》,积极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对招商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让企业少跑腿、让项目快落地。这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的鑫辉项目从取得用地到开工建设仅用23天,获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赞扬。

此外,高新区(江海区)还相继落实了小微双创“1+15”扶持政策、“人才强市十四条”、“民营经济十二条”等政策,并享受广东省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财政政策等优惠政策,可在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外商投资、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切实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

未来,该区还将针对不同的功能分类,陆续建成电子信息产业港、智能制造产业港等高标准产业载体,打造投资洼地、创业高地、企业福地。

文/李雨溪叶嘉

图/江海区委宣传部提供(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民生大礼包”增强百姓幸福感 高新区(江海区)城央绿廊昨天正式启用

釜山人行天桥飞架南北。领导嘉宾参加城央绿廊启用仪式。18个篮球场气势宏大。釜山公园鲜花盛开。游人在釜山公园内骑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