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举全市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后发争先剑指珠江西岸新增长极

江门日报 2019-02-20 06:22

江门市正举全市之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图为摄于去年底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施工现场。陈立武 摄 去年,台山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图为位于台山的高企海亮铜业。陈敏锐 摄 去年,台山核电1号机组具备商业运营条件。中广核供图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发展战略,给湾区各城市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在这一重大发展战略和千载难逢发展机遇的推动下,江门按照总书记指示和中央、省委部署,举全市之力,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明显、开发腹地广阔、营商和创业创新环境良好、与港澳历史渊源深厚等优势,谋创新、建平台、兴产业,为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江门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18年,江门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900亿元,增长7.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发展可期。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大湾区时代全面开启。江门这座大湾区内潜力最大、后劲最足的城市,势必扬帆湾区再起航,乘风破浪拓新局,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

机遇

为江门提供15—20年黄金发展期

当前,江门正处于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发展需要机遇,大发展更需要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江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结合世界级湾区发展的规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江门提供15—20年黄金发展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表示,从国际三大湾区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成熟的湾区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经过30多年的合作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城市群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要建成世界第四大湾区,仍然任重而道远。《规划纲要》提出近期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远期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这意味着江门未来将有一段相当长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黄金机遇期,力争实现大的飞跃。

此外,湾区经济具有创新引导、宜居宜业、集聚发展、区域协同等显著特征,将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支撑。从世界三大湾区发展情况来看,湾区城市群内交通极为发达,紧密相连,湾区内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了资源优化整合,形成城市间优势互补、联动发展,造就出极具价值的经济发展环境。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大大缩短了香港、澳门、珠三角西岸城市三地时空距离。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城市全盘皆活。最直观的效应是人员往来更频繁。可以预见,未来大桥对珠三角西岸城市发展的拉动效应将更加显现,促进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便捷地进入江门,为江门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

大湾区建设也为江门更高水平开放提供了新路径。高度开放是湾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从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进程来看,它们首先依赖自身资源和港口,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加快向湾区聚集,实现产业升级,最终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大潮,形成高度开放的经济结构。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江门可通过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利用香港、澳门的开放平台优势,探索与港澳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营商环境,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吸引力,使江门成为拓展“一带一路”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的枢纽节点,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优势

拥有大湾区内唯一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之一,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腹地纵深广阔,无论从大湾区拓展方向、发展潜力,还是与港澳融合的人缘优势来看,江门的角色都是无可替代、不可或缺,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江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要有区位优势明显、开发腹地广阔、营商和创业创新环境良好、与港澳历史渊源深厚等四个方面优势。”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表示,接下来江门市将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江门市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扎扎实实实施好省委《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举全市之力推动大湾区建设。

区位优势明显。江门位于珠江口西岸,与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两大经济区域的陆路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海运距离不到100海里,紧靠规划中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1个半小时以内可便捷通达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江门在空间上与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黄金三角地带”,是珠三角进入粤西的必经之地,随着港珠澳大桥去年开通、深中通道和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加快建设,江门将主动担起承东启西、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的重任。

开发腹地广阔。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发展空间广阔,土地承载力优势明显。大广海湾经济区是广东最大的省级经济区,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在5%左右,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不仅适合建设国家级的区域合作平台,而且适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重大突破性政策创新的试验区。

营商和创业创新环境良好。近两年,江门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去年江门市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的通报激励,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在全省第5,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19.29万户,增长200.16%,增幅居全省第一,市场主体总量达47.5万,在全省排名上升至第6。在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不动产集成服务改革、“数字政府”综合改革等方面也走在了全省前列。密集出台了“民营经济十条”、“实体经济新十条”、“外资十条”、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搬迁改造、推进“小升规”和“个转企”、投资和重点项目奖惩、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促进投融资改革、设立共济发展基金等政策组合,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同时,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业创新集聚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外青年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建设,将为深化粤港澳在产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更多空间和路径。

与港澳历史渊源深厚。江门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香港常住居民中有五邑籍乡亲约135万人,澳门常住居民中有五邑籍乡亲约20万人,江门在港澳的社团多达93个。近年来,江门与港澳政府、行业协会商会等签订了《江门市人民政府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加强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与江门市人民政府推进双方合作意向书》《关于加强江澳金融合作的备忘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与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粤澳共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框架协议》等合作指导性文件,涉及平台、产业、金融等众多领域,江港澳合作广度和深度逐步拓展,为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新增长极

A促创新

对标硅谷打造大湾区国际科创城

《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1月27日,江门市政府与中矿亿隆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新世界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泛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剑桥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在广州签订联合开发江门国际科创城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标美国硅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国际科创城。

江门国际科创城项目,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高度吻合,将助力江门更好参与到更高层次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据悉,江门国际科创城项目拟引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顶尖企业等国际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通过“科技+金融+智能制造”的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为国际科技和产业落地的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新平台。

从整体上看,江门创新发展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绩。例如,去年江门市启动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江门高新区在全国157个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62位,连续4年实现争先进位,台山市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家,2名企业家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荣誉称号,新引进博士后40人,新设立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各类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江门人才岛首期项目顺利开工,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等等。

今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对接延伸“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同时,江门市还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创新动力。统筹推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与建设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

B建平台

谋划建设澳门与江门跨境合作实验区

江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更高水平的平台载体作为支撑。

在这一方面,《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及江门的平台建设,如:要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积极推进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记者了解到,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江门立足“国家利益、港澳关切、江门优势”,将重点推进三大平台建设。一是把与澳门在银湖湾滨海地区共同谋划建设跨境合作实验区作为落实大湾区战略的突破性举措,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建设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的粤澳合作平台,打造突破改革开放深水区的试验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战略支撑区。二是围绕对接港珠澳大桥,充分发挥江门、珠海两地协同效应,以产业集群化、高端化、低碳化为目标,将台山东部和新会南部区域作为起步区,与珠海谋划共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三是发挥世界文化遗产优势,与香港、澳门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重大平台。

此外,在产业平台上,江门还坚持“工业立市”,打造五大万亩园区,承载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向规模化、中高端迈进。目前,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已全部纳入省产业园管理,新增平整土地5080亩。

江门还将全面推动“三区并进”,对接落实《规划纲要》和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突破行政区划局限,以功能区为引领,推进都市核心区深度融合发展、大广海湾区加快发展、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制定不同的财政、产业、土地、考核等政策体系,让每个功能区错位差异化发展,以各展所长。

C兴产业

加快推进广海湾LNG接收站项目

《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江门参与港澳大湾区建设,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今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聚焦五大新兴产业,抓好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加快发展壮大中车广东公司,推动新会区中集智能物流装备、鹤山市蔚海IDC大数据基地等项目建设,支持优美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

去年,江门市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如,中车广东公司获得CRH6A三级检修资质,新签订珠三角城际、深圳6号线等订单39.71亿元;台山核电1号机组具备商业运营条件,成为“EPR全球首堆工程”、“中国经验世界共享”的典范……

在招商引资方面,去年江门市“招商引资突破年”效果显著,通过主动走出去,举办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共10多场,签约产业项目数量创近年来最高,成功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145个、总投资649亿元。

今年,江门市将继续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大力引进优质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在珠三角城市群启动5G网络部署;加快天然气主干管网和沿海LNG接收站建设等。

《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扩大已建LNG接收站储转能力。目前,江门市正在积极加快推进广海湾LNG接收站这一重大项目。该项目首期投资100亿元、年接收能力300万吨,远期投资600亿元、年接收能力达到1200万吨。

江门日报记者肖开刚谌磊

新闻推荐

江门市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去年,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二

江门日报讯(记者/林立竣通讯员/何刚勇)市生态环境局透露,江门市2018年12月及1—12月环境质量总体稳中有升,空气质量较2017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