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封闭 玲珑新村办“春晚”

广州日报 2019-02-18 04:21

玲珑新村“春晚”的焰火表演热心人士给村民包饺子村民在观看表演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建广

“今年元宵节会很热闹的。”昨天,江门开平市玲珑新村村民朱伯高兴地告诉记者,“已经有热心人士准备那天请我们全村人包汤圆、吃饭。”据了解,在今年大年初一下午,玲珑新村还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山村“春节联欢晚会”。

虽然他们的节目并不像央视或者其他电视台春节联欢会的内容那么丰富、场面那么宏大,主要是唱歌、跳舞、游戏。然而,玲珑新村的村民们却乐在其中,这是他们每年春节期间最为期待的活动之一。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下,玲珑新村的麻风病康复者逐渐走出封闭,融入社会,过上开心幸福的晚年生活。而这也离不开由江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义工联发起,江门市义工联直属总队组织志愿者们从2007年开始,在玲珑新村开展的长达11年多的“守护计划——关爱麻风病康复者志愿服务行动”。

昨天,记者从江门市获悉,由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开展的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近日正在中国文明网进行公示,江门市守护计划——关爱麻风病康复者志愿服务项目,获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山窝里的“春晚”

江门开平市蚬冈镇玲珑新村,也叫玲珑医院。这里是当地麻风病患者隔离治疗和康复的地方,深处群山环绕之中,在过去几乎与世隔绝。玲珑医院始建于1957年,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还有40余位麻风病康复者住在村里。

今年大年初一,刚刚吃过中午饭,玲珑新村就热闹了起来。切菜、剁肉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是黄先生等几位来自江门开平市当地的义工,正带着家人、朋友等,放弃在家里团聚、玩乐的机会,在帮助村民们准备饺子馅。

在玲珑新村两座住宅之间的空地上,村里的麻风病康复者也已经围坐在一起,等待着村子里一年一度的新春必有节目——玲珑新村“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下午3时许,在周德祥等热心人士来到玲珑新村,把设备准备就绪后,被称为玲珑新村“新闻发言人”的张伯激动地宣布晚会正式开始:“我宣布,玲珑新村的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下面有请周德祥为大家演唱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在大家的掌声中,周德祥、黄美燕等热心人士纷纷登场,演唱歌曲。虽然设备简单,只有一把吉他、一台音响和几个话筒;歌曲不多,演唱者也没有刻意打扮,甚至有时会有些跑调。然而,村民听得很入迷。

义工办“春晚”温暖村庄

“这已经是我们第五年在村里举行联欢活动。”周德祥说,“希望村里能在大年初一热闹点,不要显得那么冷清。”

周德祥告诉记者,几年前他曾第一次来村里做义工,了解到村里平时来搞活动的不少,但是除夕、年初一没有,村民们也希望过年能热闹一点。“我就发动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利用大年初一的时间,来村里搞个活动。”他说,“大家踊跃参与,每次都有六七个人来村里表演。”

“我和女儿已经连续来几年了。”参加当天表演活动的热心人士杨惠玉告诉记者,“我女儿和小周是同学,知道他搞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他不仅自己参加,还每年把我和我女儿带过来。”

杨惠玉说,虽然他们几个人能力有限,搞的节目也不多,但是村民们很开心,自己也觉得开心。“我们下午表演完节目,还会和义工们一起帮助董医生他们给村民包饺子。”她说,“吃饺子也是中国春节的一种习俗,村民喜欢吃饺子。过去人手少,主要是董淑猛医生夫妻俩还有他们家人包,包不了多少,村里几十号人,一个人只能吃几个。现在有我们这些人帮忙,年初一的饺子管饱。”

村庄从被遗忘走向热闹

十几年前,玲珑新村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如果提到麻风病村,则知道的人很多,虽然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具体在什么位置,但是说到它总要“退避三舍”,它和村中的居民都有意无意地被“遗忘”了。

“和十几年前我们刚来这里时相比,这里的生活和村民的心态,可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玲珑医院医生徐娜告诉记者。2004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医学院的董淑猛走进了玲珑村,而同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的女友徐娜也落户这里,两人成为至今整个五邑地区唯一走进麻风村的大学生。此后,玲珑村的一切都开始发生了变化。

2006年2月1日,本报率先报道了董淑猛和徐娜两位大学生自愿在麻风村照顾60多名麻风病人的事迹,让这个被外界遗忘的麻风村逐渐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了解到董淑猛和徐娜的事迹后,越来越多社会人士开始关注这些病人,有人还来到这里尽可能地提供帮助,玲珑村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也因此逐渐被打破。

2007年1月,由江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义工联发起,市义工联直属总队组织志愿者们走进了麻风村,开展长达11年的“守护计划——关爱麻风病康复者志愿服务行动”。项目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志愿者爱心力量,定期开展了探访慰问、情感关怀、文艺义演、家电维修、义剪等志愿活动,使原本被遗忘的偏僻山村有了生气,恒常化服务让麻风村病友感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生活温暖。

现任开平玲珑医院院长的董淑猛告诉记者,“守护计划”志愿者们每次探访都关注村民生活情况的改善,通过各种活动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从2010年开始,志愿者们陆续为村里重新铺装新电线线路保障用电安全,为有需要的病友逐步更换床垫和棉被等,在病友居所周边栽树培绿更好改善居住环境。

记者在村中走访发现,村民们都笑得非常开心,主动和来村里参加活动的义工等人聊天,分享节日的快乐。

一场令人难忘的集体婚礼

10多年来,“守护计划”志愿者们一直秉持“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服务理念,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积极带动身边的“朋友圈”“家属圈”共同参与到关爱麻风病人的志愿服务行动中,志愿者们会定期到两条村开展探访慰问、情感关怀、文艺义演、家电维修、义剪等志愿活动,风雨不改。“守护计划”让越来越多社会爱心人士主动走近曾经谈之色变的麻风病康复者,也让爱心志愿者与病友们联结成为感情深厚的“一家人”。

“村子的变化太大了,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回想10余年的变化,被称为玲珑新村“新闻发言人”的张伯说,过去村里都没有人来,而现在越来越多人主动走进开平这个深山里的特殊村庄,与麻风病康复者互动。“他们不仅会与老人们握手聊天、一起进餐,甚至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一次一次的关爱行动,打破了村庄的静谧,也温暖了我们这些老人。”他说,“村民们的心也逐渐打开了,敢出去了,愿意出去了。”

而最令村民难忘的是2016年5月21日村中为朱伯和陈姨等三对夫妻举办的集体婚礼。他们都是当年因为患麻风病来到医院,在医院住院、生活时相识相爱的。然而,因为当时社会环境和世俗观念的影响,他们都没有举办过婚礼。

“当时,董医生叫我们参加集体婚礼,我们不敢参加,担心因为外面曝光我们的身份,会引起家人的不开心。”朱伯告诉记者,“没想到,我们把参加集体婚礼的想法告诉双方家人后,家里人都非常支持。当天,不仅家人们来了,亲戚也来了不少,还有很多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参与,我们很开心。”

当天专程从北京赶到玲珑新村当证婚人的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会长张国成教授表示:“不能说婚礼是作秀,我们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告诉人们麻风病不可怕,是可以治疗的,麻风病康复者不会传染,除了身体有些畸形外,与正常人是没有什么不同的。能参加这场婚礼的麻风病康复者是幸运的,然而,还有更多的人没有被理解、接受和关爱。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

新闻推荐

让美妙的语言在快乐课堂中飞扬 借助《声律启蒙》,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新课标》也提出:“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