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妙的语言在快乐课堂中飞扬 借助《声律启蒙》,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新课标》也提出:“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在带领孩子走进国学的路上,我以蒙学类的《声律启蒙》为起点,培养兴趣,注重诵读,体验情感,一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以趣引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在书本里唱儿歌,使之体验快乐情感。《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在诵读时,我常常与孩子唱着读。有时还可以玩拍手歌,打出节拍,随着拍打的节奏,让文质兼美、声韵和谐的词句,在敲击孩子们耳鼓的同时,能浸润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在书本里玩游戏,使之感受挑战激情。除了拍手歌,还可以跟孩子玩接龙游戏。例如,我读“三尺剑”,同学们接“六钧弓”;我读“人间清暑殿”,同学们接“天上广寒宫”。先是慢速,再过渡到快速,让孩子更有挑战的感觉。
在书本里讲故事,使之激发学习兴趣。《声律启蒙》是我国古代训练小朋友对对子、对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它还常用对偶和压韵的形式,把许多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编制起来,以便于记诵。教师可以在课前创设情景,引入典故,让孩子从故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以读悟情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读中悟情呢?
在自读中体验。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上一节新课之前,我会先让学生自己提前对该课内容进行自读,让他们通过自己所读到的文字去体会和领悟,然后再带着碰到的问题,在课堂上和老师交流。
在精读中领悟。国学经典的魅力,从字词到句篇,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探索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爱好组成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朗读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例如可以采用“读、诵、唱”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从中读出语调,诵出平仄,唱出韵味。也可以采用“读演”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诵读中品味。怎样诵读?宋朝朱熹提出:“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误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以读促写
善积累,丰富文章源头活水。《声律启蒙》犹如一本百科全书,学生熟读它,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写作积累素材,只要老师适当指导运用,学生下笔如有神。
知对偶,增强文章语言节奏。《声律启蒙》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使儿童在诵读中受到语音、词汇、修辞等方面的训练。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学以致用,使其文章语言节奏感增强,读起来琅琅上口。
会韵脚,美化文章词句韵味。《声律启蒙》分韵排列,平仄和谐,对称工整。通过诵读,让学生领会平仄对仗,学习韵脚知识,在做对联和写诗词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现能力。让学生学会赏析诗词,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引典故,充实文章内容情节。《声律启蒙》中的典故,不仅押韵、对仗。反复诵读《声律启蒙》,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要多去诵读,掌握古人典故,多去思考古人的思维逻辑与现实生活如何衔接。日积月累,典故就能信手拈来,自然融入平时的文章里,让文章的内容充实饱满。
国学经典就像一颗颗散落在文学海洋中的珍珠,等着我们去采撷。在传承中华文化的教学之路上,我将一如继往,让国学经典去滋养学生的灵魂,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语文素养,给学生营造快乐的童年,谱写诗意的人生。
(开平市长沙街道办事处谭宏帙纪念小学陈银娇)
新闻推荐
春节怎么过?与其宅在家里,不如走出家门开启一场文化艺术之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增长自己的见识,带来精神的满足,愉快地度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