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江海区文联副主席邱菁萍: 舞动侨乡元素 弘扬侨乡文化
邱菁萍。 邱菁萍排练《醒狮耀岭南》。 《思乡面》剧照。
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很多种,而邱菁萍选择了用舞蹈来传承侨乡文化。
生于江西赣州的邱菁萍,现任江门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江海区文联副主席、江海区文化馆馆长。22年前,大学刚毕业的邱菁萍只身从赣州来到江门,从此便与江门结下不解之缘。
多年来,邱菁萍勤于创作、精品不断,曾4次获得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及少儿艺术花会大奖。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邱菁萍还获得了第三届广东省“基层先进文化工作者”、2017年度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江门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邱菁萍说,她希望创作出更多经典作品,让侨乡文化永葆活力。
文/图
刘淑君
1
足尖上的“执着”:
唯舞蹈不可辜负
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素颜、体态挺拔,采访当天,邱菁萍虽然穿着行政套装,但身上的习舞气质依然明显。邱菁萍说,她真正踏上舞蹈之路,还要从她高中开始说起。
邱菁萍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单位里的文艺骨干。耳濡目染下,她成了舞台上的积极分子,班里的文娱委员、校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校舞蹈队的队员等等,只要有文艺活动,几乎都能看到她的踪影。
上了高中,邱菁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艺考方向,但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了音乐方向,“我喜欢唱歌跳舞,但我画画也不错,父母觉得我有美术天赋,就让我做两手准备。”
那时候,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练习,邱菁萍竖起画板,挺直身板,一边练舞蹈基本功,一边画画。
所谓兴趣是最大的老师,随着时间推移,邱菁萍发现自己画功进步很慢,“跟周围的同学相比,有些同学画的线条更细腻,层次更丰富,灰度处理得更好。所以后面还是遵循内心,专心备考音乐舞蹈。”
在高考前3个月,为了增加胜算,邱菁萍狠下苦功,每天至少花5小时练习足尖舞,即使磨破了脚也坚持练下去。
这种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不仅让邱菁萍最终如愿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也为她和江海区的“千里姻缘”做好了铺垫。
最初,邱菁萍只是希望毕业以后做一名音乐老师,跟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舞蹈的喜爱。但由于音乐素养高、基本功扎实,1996年,在她毕业的那一年,时任江海区教育局局长唐兆添爱才惜才,把她留在了江海区,邀请她担任江海区音乐教研员一职。
入职以后,邱菁萍跟着同事下基层、做调研。为提高江海区的艺术教育水平,邱菁萍提议成立教师艺术团,以镇(街)为单位召集一批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她亲力亲为,每周分别到礼乐和外海1—2次,指导当地教师的训练情况。
此外,邱菁萍还到当时的江城艺校兼任音乐老师。“那时候整个大环境不如现在,人手不够,只能一个人当几个人用,声乐、舞蹈、钢琴课一起上。”邱菁萍说。
2
《思乡面》:本土素材启迪编导之路
到江门工作的时间越长,邱菁萍对侨乡文化就越着迷。她一直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创作一个反映侨乡特色的舞蹈节目。
2002年,邱菁萍调职到江海区文化馆,开始她深耕本土文化的新旅程。尽管经常要加班,身边时有“劝离”声音的出现,她还是选择留在江海区文化馆,并且一干就是16年。
“当时选择来区文化馆,就是觉得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再且,我觉得不管干哪一行,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和原则,只有在这条路上坚持走,才可能有收获。”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邱菁萍渐渐走上舞蹈编导之路。
2006年,恰巧外海面的手工制作工艺正在申报江门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给了她很大的灵感。
在邱菁萍看来,一个舞蹈作品如果没有生活气息,即使排出来,也只是虚有其表、毫无血肉;而外海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题材,“一碗外海面,就代表着一份思乡情,那一条条长长的面条就像一根根扯不断的情丝,时刻牵动着大家的思乡之情。有了这么一种情怀,整个舞蹈作品的层次就拔高了。”
众所周知,创作之路不好走。对于非科班出身的邱菁萍来说,创作显得尤其艰难,“我学的是音乐教育,没系统学过编导。那时候,我觉得每一个环节都很困难。”
为了让作品臻于完美,邱菁萍四处请教各位资深的舞蹈导师,多次到外海实地采风,提取舞蹈元素。“我的舞蹈启蒙老师很早就跟我说过,如果可以选,千万不要做编导,因为这是一条不归路。那时候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据邱菁萍介绍,舞蹈《思乡面》前后共排了6个版本,用了8批演员来演绎。
作品成型以后,社会反响热烈,外海人尤其自豪。2008年11月,《思乡面》获广东省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舞蹈类金奖,为邱菁萍的创作之路注入了强心针。
自此,邱菁萍更加坚定了自己挖掘本土文化元素进行舞蹈精品创作的道路。
去年6月,邱菁萍选取高新区(江海区)内非遗项目“佛庄狮艺”的动作元素,结合武术等健身功能,开始创编一套富有岭南特色、简单易学的广场舞《醒狮耀岭南》。舞者英姿飒爽,整个作品展现出醒狮一舞吉祥来的画面,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同年11月,《醒狮耀岭南》获得了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广场舞银奖和中国舞协主办的首届“戴爱莲杯”群星璀璨人人跳舞蹈展演最高奖“魅力之星”,邱菁萍个人也因此获得“魅力编导”称号。
“把传统的舞狮和舞蹈结合,艺术再现传统节日民俗,让传统舞狮焕发新的魅力。”在邱菁萍看来,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元素,结合时代变迁进行创作,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
3
《侨都记忆》:深耕侨乡文化再起步
说起侨乡文化和舞蹈创作,邱菁萍总能滔滔不绝,“从2008年我创作的舞蹈《思乡面》获得广东省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开始,直至后来的《开饭了》《木棉花开》《爱·创》《醒狮舞起来》《醒狮耀岭南》,还有艺术广场舞《厨房欢歌》《相亲相爱》以及《人人跳原创艺术广场舞视频教材》,包括今年元旦在江门演艺中心上演的原创音画——大型文艺作品《侨都记忆》,我的创作之路一直在继续。回顾起来,我的作品选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来源于生活。”
她会“吐槽”自己,“我没有优良的舞蹈专业背景,没有充足的创作经费,没有专业的团体配合灯光舞美和音乐创作,也没有固定的演出团队来表现作品,每一个作品的创作过程,都历经艰辛、困难重重。”
但同时,她的眼里有光,“我有对舞蹈的热爱和执着。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文艺创作的形式来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用舞蹈来传承侨乡文化。”
去年1月,由江海区委宣传部牵头成立的邱菁萍舞蹈创作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邱菁萍牵头,由8位专业的文化、舞蹈专家组成,有舞蹈教室3个,有标准的舞蹈地胶、把杆、镜子、音响、钢琴、空调、电视及无线网络,可以承担舞蹈作品的创作排练任务。
邱菁萍表示,她希望通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打造出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舞蹈剧目。《侨都记忆》的成功公演,就是一阶段性的成就。
“前年,赣州市举行了一场专题晚会《客家儿郎》,把赣南客家的风土人情、民俗活动、"非遗"项目等内容进行艺术呈现,我们深受启发。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人的责任,我们也希望有一部反映侨乡文化绚丽多彩的舞台作品。”邱菁萍说,去年春节后,江海区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罗广鹏就开始推动《侨都记忆》的创作,并委托她担任这场剧目的总导演,“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领导在经费和创作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让我干劲十足。”
《侨都记忆》于今年元旦公演后,受到高度赞扬。这是一部大型组剧,通过展现五邑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扒龙舟、晒陈皮、舞醒狮等,带领观众回到小时候,勾起他们脑海里家乡留给他们最美好的记忆,表演形式涵盖歌唱、舞蹈、话剧等。
“这只是开了一个好头。我希望以后的创作就不只局限在单个舞蹈作品,而是往剧目的方向靠拢,表演形式能更丰富些。”邱菁萍对自己、对未来还有很多憧憬与期待。
新闻推荐
釜山人行天桥建设有序推进。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胡涛)昨日,记者从市提质办了解到,江门市品质提升行动重点项目釜山人行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