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支教,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8年8月下旬,从广东穿越万里的航班降落在新疆喀什机场。祖国的边陲——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迎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首批援疆教师。
为了远方的召唤,为了更广泛的教育事业,江门市15名教师克服种种困难,离开家乡和熟悉的环境,来到了祖国西北边陲,为那里的教育事业发一分光,添一分热,为那里的孩子们引一条路,点一盏灯。
这个学年,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和疏附县第二小学,注定因为有了援疆教师的加入而焕发新的光彩。而援疆支教的老师们,也因这份独特的经历,让新疆这片神圣而美丽的土地在内心滋生了不一样的情愫。
这次赴新疆支教的15人中,7人被分配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7人被分配在疏附县第二中学,还有一人在疏附县第二小学。近日,本报记者分别与在三所学校支教的教师代表取得联系,了解了他们支教以来的工作、生活及心理等方面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文/娄丹张翠玲何晓君图/受访者提供
无私支教,跨越万里援疆育桃李
家人是前行的后盾
7个多小时的航班、截然不同的气候与地貌、迥异的生活习俗,离家万里的支教老师们一待便要一学年,而家庭是他们最大的牵绊,却也是最坚强的后盾。
“让我征求下我爱人的意见吧!”恩平市恩城第一小学的吴雪玲在得知援疆任务的时候,对学校领导说了这么一句话。支教的决定于她而言,既是困难的也是容易的。困难在于,援疆支教时期正值儿子冲刺高考的关键时期,丈夫的身体又让吴雪玲放心不下。在吴雪玲左右为难的时候,丈夫、儿子毫不犹豫地支持她。甚至今年寒假在即,儿子的高三音乐生艺考时间也一天天接近,吴雪玲正打算请假回家支持儿子考试,丈夫却让她安心跟着大部队回来。这让吴雪玲觉得,家庭给了她最强有力的支撑。
但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吴雪玲,也有对突发事故无能为力的时候。2018年11月15日,吴雪玲的母亲在家突然晕倒住院,当看到妹妹发来救护医生用担架抬着母亲上救护车的照片时,当看到母亲摔得半边脸和头都肿起来的照片时,吴雪玲哭了。“在母亲生病遭罪的时候,我竟然不在身边!”吴雪玲自责不已。幸而有家中姐妹与丈夫悉心照料,让吴雪玲可以安心支教。
援疆支教有家人的支持和祝福,也有榜样的力量。台山市李星衢纪念学校的李翠浓老师的大舅父曾参加过援疆建设。在面对水土不服、时差、气候干燥、地震等现实生活中的困难而彷徨时,“一个人,年轻时多出力、多尽责,不怕苦不怕累,坚持着,总会有回报。”大舅父的一席话言犹在耳,也让李翠浓坚持了下来,到后来逐渐适应,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支教工作当中去。
两地之情一线牵
“吴老师,你知道吗,您给我们班上的第一节音乐课,给我们唱那首《爱我中华》时,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听了之后哭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学生这样对吴雪玲说。原来,这是因为吴雪玲唱得跟学校广播站天天定时播放的《爱我中华》歌声一模一样。吴雪玲被触动到了,半年来,一首首代表着民族的音乐被带到了课堂,自己被孩子们喜欢、需要,得到同事们的认可、赞赏,这让吴雪玲感到在新疆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价值。
在各种大型活动中,吴雪玲带来的民族之声一次次大放异彩。去年国庆将至时,吴雪玲参加了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迎国庆”主题党日暨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在村委大礼堂演唱《我爱你中国》,2018年12月29日,吴雪玲代表广州支教团参加了由中共喀什地委组织部、中共喀什地委宣传部、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主办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文艺汇演演出,独唱优秀民歌《龙船调》。不仅如此,由吴雪玲在学校创建的响叮当童声合唱团排练出了精品节目,并在学校的四场大型迎检中展示了风采,还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采访报道。
吴雪玲动情地说,来新疆支教,是带着广东人民的深情厚谊来的。响叮当童声合唱团当中,有八名学生家庭困难,买不起合唱服,吴雪玲所在单位的恩城一小校长岑运洪知道后,立刻表示八个孩子的合唱服装费学校来资助。孩子们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开心得直掉眼泪。吴雪玲的援疆支教,还牵动了家乡的音乐朋友,当得知吴雪玲需要合唱钢琴伴奏正谱或制作视频音乐时,恩平音乐协会的冯俊荣、李小凡、岑娇玲、陈晓媚等老师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援疆的情谊也凝聚着粤疆两地人民的大爱。
“推普”让心与心更靠近
援疆支教的老师们在教好自身科任课程的同时,还肩负起了“推普”的重任。吴雪玲到校后就发现,学校的国语水平可以胜任教师的民族老师极为稀少,她认为,支教老师的到来尤其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说国语,只要孩子们在学校学好普通话,回到家里还可以给家人当小老师。
江门市第十一中学的何健强在踏入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时候同样面临着语言不太相通的问题。看见孩子们热情却又闪躲的目光,羞涩低声地交流,用不太纯正的普通话涩涩地发问……何健强便知道,“推普”的重要性。
作为支教团唯一的体育老师,为了“推普”,何健强创造性地把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传统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大力推广龙狮活动并组建了龙狮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正伴随着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和学习,浸润着孩子的心田。现在该中心小学的学生不仅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读课文,日常对话也较为流利,这是双语教育取得的最丰硕的成果。学生们不仅自己学会了普通话,而且还将她带回了家,教自己的家人也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自己的父母、家庭。
此外,羞涩的孩子们也变得开朗自信。阿依热是二(一)班里一个腼腆的小姑娘。在家访中,何健强得知她之前在班里不喜欢说话,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和同学玩,也不完成作业,经常被老师批评。现在,由于在体育课上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做拓展训练,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作业也做得很漂亮,老师经常在阿依热的作业本子上画上表扬的图案,让她看着就高兴。
黄新瑜老师向同事们“求助”如何教导低年级学生,从“他我打,第一名”“作业本,我们家里,没有”等对话中弄明白孩子的意思;张志枢老师想办法、做计划,对来自江门的15名援疆教师进行人员分工,发挥“传帮带”作用,探索教育有序发展的科学模式……还有梁莉、黄雪英、李泽权等,他们的名字被记录在了2018年国家“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中,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选择了改变新疆教育发展的历史。
做好“传帮带”,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首位援藏教师再出发
这天,天色朦胧,周围一片寂静,听着自己咯吱咯吱的脚步声,严冬红跟平日一样,行走在去疏附二中的路上。白雾弥漫了眼镜,冷风不断钻入衣襟,他不禁想起初到新疆喀什市疏附县的那个炎热八月,茫茫大漠,朗朗晴空,一切宛如昨日。
严冬红是江门九中教师,高中生物高级教师,是广东省教育厅和西藏林芝市组织部联合组织的“双百计划”人才引进的一员,江门市首位援藏教师,曾获“荷塘镇最美教师”“江门市五邑好人”“优秀支教老师”等荣誉称号。
2015年暑假,严冬红接到学校校长的电话,计划推荐他去西藏林芝支教,征询他的意见。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严冬红整个人“懵”了一下,林芝的气候怎样?环境好不好?支教地教学设备如何?他都不了解,尽管如此,经两个小时考虑后,严冬红毅然决定赴藏支教。严冬红坦言,自己1997年开始在江门任教,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也很想去其他地方学习锻炼。
2015年,严冬红告别亲友,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藏林芝支教之路;2018年8月,他又成为江门市首批援疆教师之一,赴新疆疏附县第二中学支教,为期一年半。“弹指一挥间,竟已悄然过了五个月,一百五十多个白昼和黑夜——对于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众多援疆工作者来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严冬红说。
严冬红表示,刚到疏附的第一个夜晚,他宿夜难眠。是激动,也是忐忑;是豪情壮志,却也有藏不住的茫然。“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来了,怀着向边疆孩子们浇灌知识甘泉的美好心愿来了。”严冬红说。
困难超出心理预期
据了解,疏附县位于新疆喀什市,三面傍山,处于克孜勒河的上游、盖孜河的冲积平原,海拔高度约1300米左右。疏附县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温差较大,干旱少雨。
到新疆支教,严冬红和其他教师不仅需要面对饮食的差异,还需要面对缺水的日子,以及干旱的天气,但这些对严冬红来说,还不是最大的挑战。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语言习惯,没有设备和纸张复印试卷……执教初期所遇到的困难,远远超出了严冬红的心理预期。
缺乏教学资源,他加班加点备课备案来弥补;没有充沛的教学课时,他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依然有很多问题让严冬红束手无策:例如他发现,当地很多学生的普通话基础很差,每次他讲的知识,学生们都要先转化为维语才能理解,自己费尽心思讲解的内容,得到的可能是学生们并不明白他在讲什么。此外,当地对教育的不重视,使学生们对学习漠不关心,让严冬红感到十分沮丧,自己的满腔热情和梦想,被泼了一次又一次的冷水。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严冬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学生们谈心、交流,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让学生们明白努力奋斗的重要性。此外,他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疏附学生的教学思路——低起点、小循环、多反馈、高要求。根据这一思路,严冬红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安排典型、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例、习题。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成绩上下功夫,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最后,严冬红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严格要求,改变他们原来的懒散和精力不集中等坏习惯,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做到了课前有准备,上课有精神,听课能专心,思考会用心,回答问题条理清楚等。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几个星期之后,严冬红所教的学生就形成了良好的上课和学习习惯,精神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严冬红说:“从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己所有付出的回报。”
“只要我们抱定一颗不气馁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哪怕只是一粒种子,一滴晨露,一个小小的善念,一份羞涩的理想,也必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愿所有大漠上展翅待飞的雏鹰,都能茁壮成长,飞出荒漠,飞向世界,在瑰丽的山海之间,自在翱翔!”严冬红说。
学生的暖缓解思乡情
跟严冬红一样来到新疆疏附县第二中学支教的还有李振均、谭民昌、陈顺良、刘玫、梁任麒、陈俊江六位教师,他们虽然没有严冬红一样丰富的支教经验,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满腔热情和坚韧的意志。
来自台山市培正中学的教导处主任、政治教师李振均便是这样。去年8月,他响应国家号召,也成为了“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的一份子,来到疏附县第二中学任教。
选择了,李振均就从不后悔。他坦言,参加支教以来,自己有时总会想家,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思念远在几千公里外的家,思念许久未见的家人,倍感孤独。甚至有时,躺下还没睡着他就落泪了。有一回半夜,李振均忍不住给儿子打了个电话,儿子鼓励自己说:“爸爸,你自己选择的,不要后悔!”李振均说:“说真的,心虽很难受,但绝不后悔。”
去年中秋节,学生们问李振均:“老师,您想家了吗?”李振均回答:“想啊!”一瞬间,他的眼睛湿润了。想不到,学生齐齐回答:“老师,你有我们,不用难受!”面对着这些有情有义的学生,李振均心里更多的是感动。这感动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他说:“无论什么时候面对自己的选择,我都不后悔。”
有一次,李振均收到了学生小凯给自己的亲笔信,上面写道:“你是我见过的老师中对学生最好的老师,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那时候他特别感动,觉得充满了动力。“这些点点滴滴就是我今后工作的动力,我要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去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李振均说,“支教工作还在路上,不可能一切如意,但我坚信:我会坚定不移跟党走,援疆支教永无悔。只要国家需要,我会继续响应国家号召延长援疆支教时间,继续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带好教师队伍长留大漠
自从踏进疏附县第二中学校园的那一刻起,谭民昌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真正的“二中人”,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
谭民昌来自台山市新宁中学,本学期他在疏附县第二中学担任初二(4)班和(6)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由于学生们大多是维吾尔族同胞子弟,既要学习国语又要学习英语,英语基础极其薄弱。面对这样的困难,谭民昌每天一大早就进入教室带领学生们进行35分钟的早读,加上每周上课达17节,工作量相当大,但这并没有降低他的教学质量,谭民昌在教学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思路,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作为一名援疆教师,谭民昌既要上好课,又要“传帮带”该校的老师,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谭民昌积极认真参与英语组的各项活动,召开个人专题讲座,与同组老师们针对学生的现状,一起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不断研究好的教学方法。本学期,他在初二(4)进行英语公开课活动,分别得到了组内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正如学生伊丽努尔·马木提说的:“我认为谭民昌老师带我们班的课到现在,老师上课很认真、耐心,在他的教导和帮助下,我们英语成绩越来越好了!”谭民昌不遗余力地挥洒青春和汗水,让教育之花绽放在祖国最美丽的地方。
★知多D
2018年,江门市选派32名教师赴西藏、新疆及“三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进行支教,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其中,赴西藏支教老师2名,新疆支教老师和“三区”支教老师各15名。
从2013年开始,江门市已连续派出6批“三区”支教老师前往支教地,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及师生、家长的好评。
近几年,江门市已先后派出多批教师赴西藏、“三区”支教。去年,是江门市首次进行援疆支教,15位援疆老师奔赴新疆喀什的3所学校,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如今,15名支教老师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并与那里的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新闻推荐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近年来办了不少很有影响力的公益诉讼案件,如羊台山“毁林造墅”案、共享单车规范管理案、英龙大厦违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