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文化自觉 唱响文化自信 本报“传承”系列报道获好评
江门日报讯(记者/黎禹君)作为地方文化重要的传承者和引领者,《江门日报》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指引下,坚持把“文化”这篇文章做深、做大。从2018年1月初起,本报开启《传承——奔走中的侨乡文化人》大型系列报道,每周一期,每期刊发一整版,对侨乡文化主要代表人物进行全景式系列报道,深入挖掘他们对侨乡文化的孜孜坚守。至2018年12月底,系列报道刊发52篇,实现完美收官。
这组系列报道推出后,引起广泛关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文联、受访人物以及各界读者均给予肯定和好评。
文艺界人士:有高度、有角度、有深度
市文联主席尹继红既是本次系列报道的忠实读者,又是其中的受访人物。“江门日报社用了整整一年做了这个策划,每周推出一整版,不仅在读者中,还在广大文化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本人也对这个策划给予好评。”尹继红说。
他用“有高度、有角度、有深度”形容本次系列报道,“有高度,是因为系列报道围绕"文化自信"的高度做文章,让读者从内心深处坚定文化自信;有角度,着重点放在"文化传承",特别是侨乡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有深度,深入挖掘文化人的思想和内心的感受,把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深度展现出来。”
“文化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是长期的,文化人的追求也是不懈的,希望这样的策划将来能有更多。也希望《江门日报》继续抱着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侨乡文化建设和发展"鼓"与"吹",希望未来的文化报道能进一步加强"文化批评",对文化、文艺发展发挥积极舆论引领作用,为文化和文艺发展创造更好的氛围,推动相关部门把文化工作的重视落实到行动中。”尹继红说。
“系列报道非常好,充分体现了地方党报对文化工作的关注,满足了民众对文化的需求,也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的支持。为这个系列报道点赞!”时任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刘利元如此评价。他认为,系列报道有利于公众加深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让江门本地读者关注,还以具体的人物、事件为载体,对江门文化形象进行了很好的传播、推广。
“此次系列报道通过人物和案例,对文化各个行业进行总结、归纳和提升,展现出各行业的行业精神,面向社会树立了文化形象,非常有意义。”刘利元希望,接下来的地方文化报道也能“走转改”,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
受访人物:为深挖侨乡历史文化持续发力
“写得太好了!感谢你们对江门文化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江门市文化馆馆长蔡朝阳说。在他看来,系列报道角度新颖,有故事、有细节、有亮点、有评点、有思考,文风活泼,非常值得一读,“讲述江门文化人的故事,对群众的文化引导起着很大作用,对民众文化普及产生很大影响力,对侨乡文化的传播也起着重要意义。”
“五邑侨乡是我的根,我生于斯,长于斯。侨乡这片广袤的土地哺育着我一步一步地成长。”江门市作家协会主席、鹤山市文联主席张启雄感慨道,“系列报道采访的人物有代表性,产生了很好的效应,为弘扬五邑侨乡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被采访报道后,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对我产生了极大的鼓励,鞭策着我继续努力,为深挖侨乡历史文化作出更大的努力!”
江门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开平市文联主席冯永胜说:“非常感谢《江门日报》对我本人的专访报道。报道出来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收到了不少朋友、亲人和同事的问候和祝贺,我自己内心非常高兴和欣慰。”他表示,今后在个人书法艺术的提升上,在开平文艺工作的推动上,在江门书法事业的推广上,他更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新闻推荐
程宗鹏展示自己研发的风车产品。工匠档案姓名:程宗鹏职务:五金工艺研发人员工匠感言“精敲细打,做最美工艺品。”程宗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