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时代司法“强音”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
在继续奔跑中拥抱梦想、成就梦想,江门法院也是如此。努力奔跑,只为一个梦想:以有力司法作保障,推动平安江门、法治江门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门中院牢固树立“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政治意识,把“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贯穿于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司法实践的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加强过硬队伍、智慧法院建设,推动人民法院工作新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让老百姓收获幸福感
人民法院既要开展扫黑除恶,严惩危害社会治安的黑恶势力,也要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努力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2018年5月17日,随着法槌应声落地,关和合等十三人被江门中院判处10个月至15年3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曾任南镇村委会主任的关和合,先后操控南镇村及邻近黄布村的“两委”选举,将亲信推上两村的村委会主任、村支部副书记等职务,幕后实际操纵着两村新农村建设、土地买卖等工程,敲诈勒索外来商人。案件宣判后,村民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强社会治理,法治是保障。2018年1-12月,江门全市法院共审结刑事案件4759件,为全力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副院长负主责、刑事审判部门负全责,压实层级责任。
——加强与公安、检察院的协同配合,重大事项及时向同级政法委报告,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刑事辩护律师全覆盖,畅通与司法局、律师协会之间的工作,规范衔接程序,保证诉讼程序顺利推进。
江门中院院长陈明辉表示,人民法院既要开展扫黑除恶,严惩危害社会治安的黑恶势力,也要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努力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江门中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引入公证、工会、金融、保险协会、妇联等部门单位建立调解联合机制,形成纠纷化解工作合力,打造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工作体系。
推进司法改革,建设智能化法院
江门法院智能化建设在螺旋式上升中进步,变化的是:不断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日益健全;不变的是: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将司法为民外化于行,一以贯之的主线清晰而鲜活。
“从申请理赔到赔偿款到手,只用了7天。”来自新会区的肖女士清楚记得,前两年,同样是申请理赔,等赔偿款到手,半年时间有多。
2017年底,“交通事故网上处理一体化”平台在江门法院正式运行,责任认定、统一标准、在线调解、线上诉讼、一键理赔……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改革不惑,发展不息。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始终走在前列,江门法院深谙此理。
近年来,江门法院智能化建设在螺旋式上升中进步,变化的是:不断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日益健全;不变的是: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将司法为民外化于行,一以贯之的主线清晰而鲜活。
在内容上,将零散的诉讼服务事项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一揽子办理群众的立案、信访、诉调对接、执行等各种涉诉事务。
在空间上,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等服务平台无缝对接,“面对面”“线对线”,网上、掌上、线上,提供多维度司法服务。
在延伸上,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刑事案件起诉书、审查报告及庭审笔录电子化、数字化。
司法改革,离不开与时俱进。历史不断前行,改革只有跟上实践的脚步,才能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翻开江门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履历,一串串脚步却走得格外踏实有力:
——推进院庭长办案规范化、常态化,入额法官在独任庭、合议庭依法行使审判权。加强审判团队建设,根据团队构成差异设置办案基数,全面落实大分案与专业化相结合制度。
——强化审判管理监督,依托信息技术健全与新型审判权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严格入额法官选拔条件。
——在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基础上,逐步在刑事、行政和执行案件全面推进简案快审,有效破解“案多人少”难题。
——推行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模式,破解开庭难、地方保护等一系列难点问题,有效提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改革的征程,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在一项项着眼长远的部署中,改革的路径更加清晰。
以审判护创新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要把加强产权保护和经济发展新理念融入知产司法保护工作中,将江门法院打造成当事人信赖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
近年来,江门坚持工业立市、产业为重,着力打造“5+1”重大产业平台;同时,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位置。
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助力江门经济发展?这是摆在江门法院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流之长者,其源也远。江门两级法院一直紧跟新时代的脉搏,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作用,致力服务和保障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由前五年的年均358件,上升到年均1000余件。既审理了五粮液、美的、惠普、雅马哈等案件,也审理了豪爵、无限极、新宝堂、丽宫陈皮月等本地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案件,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司法的规范和导向作用。
陈明辉说,要把加强产权保护和经济发展新理念融入知产司法保护工作中,将江门法院打造成当事人信赖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
只有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才能激发企业家精神,才能激励更多的创新创业,增强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
去年初,江门法院全面实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审判。
江门中院民三庭庭长张海疆介绍,“三合一”审判,通俗讲,就是集中既懂知识产权审判、又熟悉刑事案件审判和行政案件审判的法官,组成合议庭。
“三合一”改革前,涉知识产权案件分别由三个业务部门审理,容易出现法律适用有所局限、审判效能不高的问题。
如今这种局面彻底扭转了。张海疆说,“三合一”统一了裁判思路、证明标准体系乃至整个纠纷解决体系的融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效能。”
新机制、新体系激发知识产权新活力,助推江门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向专业化不断迈进。2018年1-12月,全市法院审结了25295件知识产权、商事案件,解决标的金额达132.1亿元。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门两级法院的司法保障各个领域的变化和进步,如一股股涓涓细流,汇合成为一股彰显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大潮。
文/黄海磊曹乃付
新闻推荐
江门福彩公益金助力新会区儿童福利院发展 为孤残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虽然天气寒冷,但江门市新会区儿童福利院里,却呈现出一片温暖的景象: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教室内一片欢声笑语。这些孩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