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狗肉十里香
□缪士毅
民间有“冬令狗肉十里香”之说。时入冬天,又是美啖狗肉,补身强体的好时节。
狗亦称犬,又名地羊、黄耳。哺乳纲犬科动物,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我国最早的狗遗骨在磁山遗址中发现,距今约有四千余年历史。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遗址中也有大量狗遗骨发现。商周以前的甲骨文表明:拥有狗多少,也是一个人财产有多少的标志之一。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简遣策中,记有随葬食品100余种,以狗作为美食的“狗巾羹”“犬肝炙”等就有7种。在历史上,自商、周到魏、晋,狗肉曾是当时我国肉食的主要品种之一,大约从南北朝起,家犬逐步退出主要肉用畜的范围,但民间仍有不少地方仍有食狗的习惯。如今,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狗肉已成为人们补身入药的美味,有的还上了宴席。
狗在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民间有 “今冬狗肉补,明春打老虎”“闻到狗肉香,神仙要跳墙”之说。汉代屠狗将军樊哙名传古今,江苏徐州名菜“全狗宴”,就是樊哙所创的。据传刘邦在得天下之前常到樊哙家里吃狗肉;《水浒》中鲁智深在五台山吃狗肉的情节,足让人读后记忆犹新;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曾到宁波一家酒店吃了河姆渡犬肉,称赞不已,遂书匾赠之:“天下香肉”;清代郑板桥因贪吃狗肉,被盐商骗去自己的字画而被传为雅谈;贵州安顺的花江狗肉闻名遐迩,曾举办狗肉节;吉林延吉市有“狗肉一条街”,当地的狗全宴是闻名全国的佳肴;壮族同胞喜食狗肉,每年农历二月十二和五月初五杀狗,并称为“狗肉节”。
狗肉经煮熟后具有浓郁的芳香味,故又名“香肉”。狗肉的食用方法,南北有差异,但一般以炒、爆、炖、卤、煮、酱等烹调方法为主,如爆炒狗肉、清炖狗肉、蒜泥狗肉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各地有不少各具特色的狗肉名馔。如江苏沛县狗肉,选用现宰现剥的新鲜狗肉为原料,配以丁香、肉蔻、凉姜等十余种佐料,宽汤老卤煮焖而成,具有醇香浓郁、鲜美可口等特点;广东开煲狗肉,用稻草将宰好的狗肉烧至金黄,用香料、味料爆透,加以汤味及陈皮、老姜,再用瓦煲慢慢煲至绵软,风味独特;砂锅狗肉,为湖南名菜,汤汁味鲜浓郁,狗肉鲜嫩酥烂,如用砂锅置泥炉上炖煮,加入豆腐、冬笋等配料,边吃边煮边下料,令人津津有味,常食不厌;湘西狗肉火锅,享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之美誉。狗肉火锅不但吃着、闻着香,食后也满口留香;文成狗肉,为温州名菜,此菜系将健康狗肉剁成小块,以红酒串炒,配入当归、橘饼、香菇、茴香等佐料烩熟,食之齿唇生香,津津乐道;特味地羊(狗肉),广西名菜,流行于桂林一带,此菜选用经过特殊方法宰杀的带皮新鲜狗肉,配以佐料焖至酥烂即成,具有醇香浓郁,酥烂入味,鲜美适口等特点。
狗肉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中医认为,狗肉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之功效,治脾肾气虚、胸腹胀满、鼓胀浮肿、腰膝软弱等症状。《中华子本草》称狗肉能“补肾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医林纂要》认为狗肉“补肺气,固肾气,壮营卫,强腰膝”。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区景常通讯员/刘晓菲)近日,在端芬镇锦江村委会服务大厅内,一名女孩终于获得了她苦等14年的户口簿。2018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