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与经典诵读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诵读古诗词,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修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与经典诵读相结合,以铸造孩子的审美观。
品味诵读中的语言美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它的美主要体现在音节的轻重缓急、音调的抑扬顿挫、音律的婉转飞扬等方面。通过清晰响亮的声音、激情饱满的情感、快慢适度的节奏,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语气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品味到语言的美,因此,学习诗词名篇,在优美的诗歌作品感染熏陶下,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年级语文下册中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向我们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词人以简练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初读古诗要求做到读准音,让学生相互评议;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平台声情并茂地配乐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让学生也配乐跟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到位。诵读时要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要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学生诵读的形式也要灵活多变,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在诵读中,要让学生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内涵。词人以独特的感受,描绘了一家老少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己所能进行劳动。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学生也会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升华。
品味诵读中的意境美和形式美
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体会古诗的情感,引起心理上的审美联想。
古诗词的意境美和形式美,是诗人在创作中的刻意追求。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每首诗词的不同特点去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像陆游的《示儿》,朗读时音调要缓慢、低沉,把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出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音调来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现出来;《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朗读时音调要缓慢、低沉,读出词的韵味,让学生走进词境,进入词心,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无限情思。
寓读于乐,形式多样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诵读的情况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抽查、评比,也可以定期开展古诗文擂台赛等,活动内容如诵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看画面猜诗、古诗文背诵比赛、引用经典名句的演讲比赛、民间歌谣朗诵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文化与修养的充实,例如在我们台山市大江镇,盛传着一首颂歌:“读书不忘时畅公,过桥不忘时畅公,治病不忘时畅公,过年不忘时畅公。”我们学校正是时畅家族大力兴建的,教学生朗诵这歌谣朗朗上口,意义深远。
我们学校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传承传统文化”的国学特色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诵读兴趣,在课堂上,开展配乐读、拍手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和吟唱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诗韵。这样,诵读古诗文由此变得妙趣横生,学生背诵起来朗朗上口,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台山市大江镇中心小学李妙)
新闻推荐
12月22日,国华电力公司台山电厂全年发电量完成234亿千瓦时,提前9天完成发电量年度奋斗目标。面对今年全社会用电需求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