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辛茹苦 不离不弃 慈母何瑞庆照顾残疾儿子44年
何瑞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妇:身材矮小,梳着短发,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长年的辛劳,在她的眼角上留下了深深的鱼尾纹。
但就是这样一位毫不起眼的农妇,却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44年来,她一直坚持不懈照顾自己残疾的儿子谭福建,面对命运的挫折,从不曾放弃。
江门日报记者/胡晴晴
丈夫去世、儿子脑瘫她一人撑起家庭重担
电影《阿甘正传》里有一句经典的名言: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可是,如果命运发给你的,永远是苦涩的那一块呢?
对于今年已经67岁的何瑞庆而言,这似乎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何瑞庆的家,在蓬江区杜阮镇龙溪村委会居龙里。
20多岁刚刚结婚时的何瑞庆,希望能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1974年,何瑞庆23岁,她接到了命运派发的第一块巧克力——大儿子谭福建出生了,但是直到4岁,儿子还不会讲话、不会走路,医学鉴定为先天性脑瘫、肢体二级重残。
8年后,第二块苦涩的巧克力不期而至——何瑞庆的丈夫不幸去世了。此时,何瑞庆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儿子的生活起居,承担着一个残疾人家庭所有的生活重担。尤其是大儿子谭福建,何瑞庆倾注了自己的爱在儿子身上,但都无法令儿子学会生活自理。
儿子一声“妈妈”让她潸然泪下
很少有人会去思考,一个脑瘫患者,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对母亲的爱,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才能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在正常人眼里无关紧要的事情,却在谭福建40多年的人生中得到了简单而生动的诠释。
谭福建没读过书,不认识一个字,44岁的他只会很艰难、含糊地叫“妈妈”。这声“妈妈”在平常人的耳中是简单的,可对何瑞庆来说,足以令她感动至落泪,这是多年的辛酸和教导才有的。
谭福建的大脑控制不了肢体,手脚不听使唤、日渐萎缩僵硬。由于几乎无法站立和行走,上床、下床、盖被子、穿衣、洗澡,都要何瑞庆帮他。没学会用支撑凳子挪动身体之前,他都是跪着爬行,跪多了,两个膝盖长满了茧子。何瑞庆晚上都会为他按摩,并仔细擦上药油,尽自己的所能保护儿子的双腿。
谭福建受残疾所困,从小到大,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屋里呆坐着,或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望着来往的车辆和行人。谭福建是不幸的,但在他的家里,母亲的真情与温馨却时刻陪伴着他。
生活是贫困的,思想是乐观的,何瑞庆从来不怨天尤人,她相信这是命运给予的,不能拒绝,唯有直面。在每天吃饭时,何瑞庆都会对谭福建说:“儿子,多吃点。”
只要一息尚存就会悉心照顾儿子
虽然生活艰难,何瑞庆却从没向命运低头。过去她靠耕种一点水田、养一头猪和几只鸡维持生计。
自从何瑞庆家纳入了低保户和“阳光家园计划”以后,民政部门每月给予250元的低保救助,江门市、蓬江区残联“阳光家园计划”每月给予100元的护残津贴和100元的低保重残补贴。有了这些帮扶后,何瑞庆的生活负担减轻了不少,但是为了改善生活,她目前仍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到附近村庄去干些临时看护老人的工作,挣点钱。
44年来,何瑞庆含辛茹苦、不离不弃地照顾着儿子。今年67岁的她说:“尽管儿子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会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悉心照顾他。”
蓬江区残联有关负责人感慨道:“何瑞庆对儿子谭福建的费尽心力的抚养,不离不弃的照顾正是我们现在社会需要的温暖。”
新闻推荐
蓬江区举行“行走蓬江”祠堂文化定向越野挑战赛 820名选手遇见“最美”祠堂
卢氏宗祠门前,参赛者正在挑战定点投篮项目。江门日报讯(文/图刘淑君梁永超李伟杰)古色古香的祠堂门前,热闹喧嚣,各项趣味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