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洋过海创实业 情系故里报桑梓

广州日报 2018-12-25 04:22

位于江门市五邑华侨广场的“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开平碉楼与村落”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专题

“传奇江门”之三

“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主题展览日前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举行。据介绍,江门为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万,分布在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五邑海外乡亲积极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慈善事业,重教兴学、济困助医。

1983年9月,江门市第一届归侨、侨属代表大会根据港澳同胞叶汉等提议,向江门市政府及五邑海外乡亲倡议筹建五邑大学。30多年来,五邑大学已经成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江门五邑华侨广场的建设落成,离不开侨胞的努力;江门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侨胞助力……40年间,五邑侨胞捐赠家乡超75亿港元,侨捐项目涵盖经济、民生、文化、教育等领域;40年间,侨胞投资家乡超282亿美元,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为江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0年间,五邑侨胞推动家乡友好交往,推动侨乡文化走向世界……

图、文/黄文生

飘洋过海创业救国

160多年前,五邑人走出江门,走向美加澳等国家,开矿淘金,兴办农场、从事渔业,修筑两条太平洋铁路,修筑巴拿马运河,他们几经艰辛,艰苦创业!他们爱国爱乡,支持孙中山筹款革命。二战期间,大批台山籍男儿加入了飞虎队。抗战胜利后,他们又在美加等地建立“唐人街”,办报纸、办实业、办学校、赛龙舟,传播家乡文化。他们在海外奋斗,出现了“罐头大王”、“锡业大王”、“橡胶大王”等,演绎传奇创业故事。

台山海口埠是早期台山人出洋务工第一埠。由于海口埠处于大同河与端芬河交汇处,华人从这里坐船,经台山斗山河出海,到达香港及澳门地区,再乘坐火轮到美国、加拿大及南洋等地谋生。台山海口埠银信博物馆,通过一批批银信侨批,记载着第一批台山华工前往北美修筑铁路。海口埠现存100多栋骑楼,是上世纪20年代建造的,这些洋楼,单是有名字的银号就有10多间,还有戏院、医院、教堂等……,这些洋楼均保持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第一代华工从这里出洋后,在美加等地赚了钱,再回到台山建设家园,如海口埠、梅家大院等台山100多个侨墟,这些都是上世纪初由华侨建造的!”已故的五邑大学梅伟强教授是研究五邑华侨史的专家,他介绍,台山海口埠是最早期台山地区华人出洋一条主要通道,不少华人落叶归根,纷纷回乡建造家园,而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台山端芬镇海口埠建筑等,就是这些台山籍的华侨回乡建造的。

汗水洒异乡实业带回乡

“在江门五邑大地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没有华侨的痕迹。”说到华侨对江门的影响,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谭金花说。

台山、开平有几千座中西合璧建筑——碉楼。台山各地还现存96处侨墟!“在淘金时代移民潮中走出去的江门人,不仅给家乡带来大量的侨汇,改变家乡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把国外的生活方式带回家乡的同时,也把国外的建筑、文化艺术、工业技术等带回家乡。”谭金花说。

梅家大院位于端芬镇大同河畔,于1931年由当地梅姓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大院由108幢二至三层骑楼组成。始建之初,其规划设计是业主将各自旅居国的风情和建筑特色融入于中华建筑艺术之中,每幢楼宇规划整齐,但外形却各异,既领先于当时圩镇的建筑潮流,又反映当年侨乡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水平;整个大院的每幢建筑物经过了7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原貌保留较为完整。

台山市博物馆的天井里,放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台山市蛮陂头水电站的首台水轮发电机组,由华侨捐赠的,被喻为台山第一颗水电明珠。它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南地区第一个水电站、全国第二个水电站的发电机组。这个电站是1946年由华侨、侨眷及台山县内各界人士投资兴建,1952年4月21日竣工并投入使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门华侨开始在家乡踊跃投资实业,筑桥梁道路以便利交通,开辟市场建立墟镇以流通贸易,并在乡村通过股份制兴办实业。”梅伟强说。

陈宜禧是台山市斗山镇朗美村人,1864年赴美,在西雅图火车站当清洁工、筑路工。1889年组建广德公司,自任总经理。他先后在美国从事铁路建设达40年之久,筑路经验丰富。1904年回乡,倡建新宁铁路,得到旅外侨胞的支持,纷纷投资,先后共筹得股金425万银元,并于1906年成立新宁铁路公司,陈宜禧被推为总经理兼工程师。历经14年的施工,于1920年建成台山斗山至江门北街干线和台城至白沙支线的新宁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写下了我国自力建筑铁路的光辉史页!

情系故里报桑梓

1985年以来,五邑大学共接受过2000多位侨胞、数十个社会团体捐建,捐资及捐物(折价)总额超过4亿港元。改革开放以来,新会人民医院接受侨胞捐赠,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医疗环境;侨资企业李锦记集团捐资6800万元修建李文达大桥和无限极大桥,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全市接受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赠物项目,折合港币75.43亿元。在侨胞的捐助下,江门先后新建扩建学校、图书馆、幼儿园、医院、敬老院、桥梁、水泥道路、自来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一大批公益项目,民生事业得到大幅提升。

江门日益优化的投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乡亲的目光。截至目前,在江门的侨资企业(含港澳同胞在内地投资兴办的企业)累计超5700家,投资总额超282亿美元;侨资企业投资来源广泛,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在侨胞的推动下,江门已配对5个友好城市,包括台山—澳大利亚亚拉腊市、开平—美国美莎市、江门—美国河滨市、开平—美国密尔布瑞市、江门—美国奥克兰市等。

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弘扬传播华侨精神,借助侨团侨社设立招商引资、引才引智等驻外机构,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项目落户江门。2015年底,全国首批七家之一的“侨梦苑”花落江门。江门市政府出台了“多个一”措施将“侨梦苑”打造成高端孵化平台,目前引进或意向进驻的项目超过250多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关注。一批照明灯具、电子电器、电商贸易等孵化项目和小微企业已进驻园区的创新基地。

在今年召开的第六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上,江门利用世青会这个平台,设立了19个境外商务交流处,为江门与世界各地搭建经贸交流平台。此外,江门也建设了全球华侨华人“一门式”服务平台和拥有全球108个联络点的“侨创工程”创业平台,为江门华侨华人办事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江门正以侨为“桥”,为海内外创业者打造更大舞台。

“台山市博物馆”与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在台山市博物馆,馆内已收集了数百件由华侨私人捐献的珍贵物品,包括华侨出洋的口供纸,海外谋生的铁刨、两头锄、斧头、熨斗,有象征财富的金山箱……这些都见证了老一辈华侨华人的成长经历,堪称研究华侨文化的“活历史”。

最引人注目的是由旅美华侨黄权章、旅古巴华侨李恩育等带回的7个大小不一的“金山箱”。“"金山箱"是华侨返乡时的行李箱,它是一种财富的象征。”“金山箱”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非常流行的一种贮物箱,四角镶铁、十分结实。华侨们回国时,喜欢从国外带回大量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

除了金山箱,馆内还陈列了不少华侨用的手电筒、铁锹、熨斗。这些都是早期华侨出国谋生用的劳动工具,是华侨在海外艰苦打拼的见证。早期台山华侨大量出国,到美洲采矿、修铁路,矿灯、手电筒、铁锹就是他们的所用工具;熨斗则是因为洗衣业是早期在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华侨长期从事的一种职业。

位于江门华侨广场的“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由多个馆舍(台山会馆、恩平会馆、鹤山会馆等)组成,整个展览分为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崛起、侨乡新篇、华人之光六个部分,全面展现五邑籍华侨华人在海外的艰辛创业以及回报家乡的感人故事。博物馆共征集到华侨实物3.9万余件,馆藏文物之多、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位列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馆藏文物包括以下类型:新宁铁路、早期五邑地区建筑、各式出国口供簿(纸)、华侨书信、银信(侨批)、五邑海外社团、筹款抗日、航空救国、各类华侨证照及华侨融入当地社会生活过程的实物、史料等。

新闻推荐

民警数日连续奋战 破获盗窃车内财物案

犯罪嫌疑人指认作案现场。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王鼎强通讯员/王一凡)近日,鹤山市公安局迅速破获一起盗窃车内财物案,成功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