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侨胞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情系故里报桑梓 凝聚侨力促发展
建于1985年的五邑大学是矗立在侨乡大地上的侨胞回馈家乡的纪念碑,它的发展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侨胞的心血。五邑大学供图
在江门五邑华侨广场,博物馆、美术馆等现代建筑坐落于此,不时有群众到广场散步或参观。作为江门的标志性建筑,江门市五邑华侨广场对推动江门市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发展会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是江门密切联系海外侨胞、扩大对外开放的阵地。江门五邑华侨广场的每栋建筑都有侨胞的一份心血。如五邑会展中心工程总投资约1.2亿元,其中五邑侨胞就捐资2600万元。
江门五邑华侨广场的建设落成,离不开侨胞的努力。江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侨胞的助力。40年间,五邑侨胞捐赠家乡超75亿港元,侨捐项目涵盖经济、民生、文化、教育等领域;40年间,侨胞投资家乡超282亿美元,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为江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0年间,五邑侨胞推动家乡友好交往,推动侨乡文化走向世界……
回眸40年峥嵘岁月,侨胞始终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参与者、贡献者,在这其中,五邑侨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侨乡江门的发展中,五邑侨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风口,在面向未来的“二次创业”中,五邑侨胞仍将是江门谱写新历史的重要参与者。
侨胞捐赠家乡超75亿港元
走进五邑大学“功德厅”,厅内陈列着一块长逾10米的展板,每一位曾向学校捐赠过的人士,都能在这块展板上找到自己的名字。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五邑侨胞。
建于1985年的五邑大学是矗立在侨乡大地上的侨胞回馈家乡的纪念碑。1985年以来,五邑大学共接受过2000多位侨胞、数十个社会团体捐建,捐资及捐物(折价)总额超过4亿港元。
捐资助教只是五邑侨胞回馈家乡的其中一个方式。除捐资助教外,各种类型的侨捐项目在侨乡遍地开花。改革开放以来,新会人民医院接受侨胞捐赠,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医疗环境;侨资企业李锦记集团捐资6800万元修建李文达大桥和无限极大桥,让市民出行更顺畅;台山村镇文明建设资金大半来自于侨胞捐赠……
滴水见光辉。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全市接受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赠物项目,折合港币75.43亿元。在侨胞的捐助下,江门先后新建扩建学校、图书馆、幼儿园、医院、敬老院、桥梁、水泥道路、自来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一大批公益项目,民生事业得到大幅提升。
在中国侨都——江门,这种爱国爱乡的精神仍在传承。广域建业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江门朗天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利承武秉承家族长辈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传统,先后捐资人民币1000多万元,支持新会区人民医院旧病房改造、双水镇卫生院新大楼重建、新会侨中游泳池建设、新会养老中心建设等。
华侨文化是五邑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众多侨胞通过捐赠华侨历史文化藏品,使华侨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新加坡侨胞郑社心捐赠其父郑潮炯抗战时期“卖子救国”的实物——棕色的旧布袋和两件中山装;加拿大侨胞司徒勤参捐赠20世纪上半叶金山箱、文献资料等;马来西亚侨胞容荣仲捐赠马来西亚华侨学校的纪念校刊资料以及马来西亚华侨学校的华文教材,对华侨史研究和展示有重要意义;美国侨胞黄炯雄、黄炯舜回乡捐赠了美国华侨历史资料等……
侨胞投资家乡超282亿美元
江门日益优化的投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乡亲的目光。侨胞对家乡的回馈也从单纯的公益捐赠转变为投资创业。截至目前,在江门的侨资企业(含港澳同胞在中国内地投资兴办的企业)累计超5700家,投资总额超282亿美元;侨资企业投资来源广泛,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熟悉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专家表示,在广东改革开放过程中,五邑籍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积极回乡投资兴业,帮助解决了当时发展需要的资金、技术,促进了人才、管理的交流,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侨胞为改革开放贡献了“第一桶金”,也为江门建设发展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改革开放之初,侨胞纷纷回到家乡发展事业。1982年,香港润成纺织集团主席吴荣治就回到家乡开平,先是给一些国营工厂发包订单,继而投资办厂。到1994年,他旗下的润成(开平)整染厂、润成织造厂已成为润成集团在内地的生产基地,从此润成企业实现了战略的成功转移,也为江门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侨胞以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在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为江门建设创新发展服务。大型侨资、高科技企业在江门不断涌现。江门盈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营运总裁施坚宁2011年回到江门创业,专注于新型光电产品的开发。“此前,这些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中。现在,我们有了自主创新的产品,企业发展就更有底气了。”施坚宁说。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风口,五邑侨胞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我看好家乡的发展,也愿意和家乡一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兼执行主席、香港安科科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学明祖籍开平,正准备在江门落地发展新材料研发项目。吴学明告诉笔者,江门产业发展基础好,有利于他开拓大湾区的市场。
侨胞促成5个友好城市结对
在江门体育中心附近,河滨新路的路牌静静地竖立在路面上。路牌不远处,是颇有特色的“姐妹橙”塑像。河滨新路与“姐妹橙”塑像是江门与美国加州河滨市友谊的见证。
早在100多年前,祖籍江门台山的刘锦浓就在河滨市的土地上,培育了蜚声海外的“刘橙”,开启了两地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21年前,在美国河滨—江门姐妹城市委员会永远会长曾伦赞等乡亲的助力下,江门市和河滨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翻开了两地合作交往的崭新一页。从此,两地在经贸合作、教育、医疗、人文等领域都进行了良好的合作。
目前,在侨胞的推动下,江门已配对5个友好城市,包括台山—澳大利亚亚拉腊市、开平—美国美莎市、江门—美国河滨市、开平—美国密尔布瑞市、江门—美国奥克兰市等。
除了推动家乡的对外交流,江门海外侨胞更甘当“月老”“红娘”,往来各地牵线搭桥,助力中外友好交往。台山侨胞陈国基在2005年投身巴拿马政界。在巴拿马—中国贸易发展办事处工作期间,陈国基一直为推动中巴友谊发展奔走,更为两国建交倾注心力。去年6月,中国和巴拿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翻开两国160多年交往史的新篇章。陈国基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仍将与巴拿马侨界一起继续推进侨社各项工作,为两国交流合作添砖加瓦。
在不少侨胞看来,持续推动两国关系升温,为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是侨胞在新时期新的使命。今年5月,中国与多米尼加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时至今日,(建交)这一使命终于得以完成,新的任务也即将开始。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在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祖籍江门恩平的多米尼加总统顾问吴玫瑰表示。
五邑侨胞也是推动江门对外经贸交流的关键力量。祖籍开平的侨胞温国伟在巴拿马城建立天力科技集团。多年来,他致力于推进中巴两地商贸合作,积极协助国内厂商参加巴拿马博览会。“我们组织江门企业参加了多届巴拿马博览会。现在江门产品在巴拿马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温国伟说。
五邑侨胞还是传播侨乡文化的使者。侨胞黄振钦把蔡李佛拳馆开到了美国纽约,在当地推广江门蔡李佛武术的历史和文化。“我想通过蔡李佛文化让外国人认识新会,了解、学习我们的中国文化。”黄振钦说。撰文:戴惠甜
新闻推荐
台山海中凝美玉 巧匠天工耀神州 夺得“天工奖”金奖,台山玉艺术价值逐渐提升
夺得本届“天工奖”金奖的台山玉雕刻作品《四渡赤水》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的台山玉雕刻作品《清泉石上流》,已达国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