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岭南千年古邑”到“大湾区枢纽” 探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会路径”
新会区依托大交通建设,抢抓“湾区枢纽”区位优势,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图为大鳌大桥。 郭永乐 摄 近年来,新会区城市提质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图为新修的玉湖栈道。张奕维 摄 ▲中科创新广场项目是集研发、孵化、加速为一体的创新科技产业园区。 张奕维 摄
“岭南千年古邑”“中国第一侨乡”“魅力葵乡”“陈皮之乡”“启超故里”“中国古典家具之都”……一系列享誉全球的称号,让新会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把握住了重要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
2018年,新会首次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排第50位,其背后折射的,是各项重点工作推进的成效:
投入超450亿元掀起大交通建设热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狠抓工业立区,重点打造“334+N”产业体系,三大万亩园区蓄势待发;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创新走廊”已现雏形,“政策引才、服务留才、平台用才”的人才体系更具吸引力,“双创高地”影响力逐渐凸显;城市提质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珠西枢纽新城和银湖湾滨海新城将成为未来大湾区的“明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发乡村资源,铁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民生实事占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升……
新会,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潜力的发展宝地。
辉煌属于历史,未来仍需努力。立足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和江门全市“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新会区狠抓工业立区、创新驱动、城市提质等,努力开辟出新形势下具有新会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不仅将扛起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旗,也将为江门市加快发展作出重要探索。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如今,依托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新会的发展并没有停下脚步,以“一枢纽两新城三园区”为依托,全面开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征程,倾力建设展示江门改革开放成就的“新会窗口”;以新机制、新体系、新格局、新模式“四个创新”为抓手,争当江门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主力军。
A大交通建设
投入超450亿元打造综合枢纽
新会临江滨海,腹地纵深广阔,历史上,新会是珠三角通往粤西的交通要冲。时至今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大广海湾经济区中,新会更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江门的发展战略布局中,新会最为瞩目的标签就是“江门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肩负着江门融入大湾区、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主力军的重要使命。
打通新会南部区域交通瓶颈的银鹭大桥,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扼住新会南北交通大动脉的银鹭立交已具备通车条件;新会的另一条“生命线”——中开高速控制性工程银洲湖特大桥完成了高难度的水下桩基施工……来到新会区,热火朝天、奋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场面震撼人心,新交通格局初见规模。
目前,新会已建成深湛铁路江湛段、广珠铁路、广珠城轨3条轨道交通,10条高速环绕新会,拥有国家一类口岸新会港和65平方公里对外开放水域。今年,新会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预计全年完成投资超40亿元,同比增长12%。
新会计划投入超450亿元重构交通新经纬,全力建设一个集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干线、万吨航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建设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令人期待,将汇集深湛铁路、广珠城轨、广佛江珠城轨、深江肇高铁等轨道交通,与珠三角北部的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东部的深圳北站形成“三足鼎立”格局,计划2020年上半年建成使用;中开高速,东联深圳、东莞、中山,西接粤西、广西、大西南,距离深圳约80公里,是横贯珠三角东西的产城高速通道,将在新会设置6个出入口,建成后新会到深圳仅1小时车程;江门大道,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与4条高速公路交汇,建成后,新会中心城区到广佛仅30分钟车程;银洲湖高速北接江肇高速,南接西部沿海高速,是粤西北地区通往珠海和港澳都市圈的快捷通道,将于2022年建成通车。所有项目建成后,新会将带动江门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依托大交通建设,新会区抢抓“湾区枢纽”区位优势,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以“一枢纽两新城三园区”为抓手,全面搭建与大湾区城市融合发展的制度框架、合作平台,规划城市建设。
围绕交通枢纽定位,新会正高标准建设珠西枢纽新城以及银湖湾滨海新城。其中,珠西枢纽新城以“珠西中央活动区城市客厅”为定位,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总部经济,已建成一批公共基础建设,成功引进中集智库、中科创新广场、珠西金融中心等项目,着力打造新会创新走廊;银湖湾滨海新城位于新会崖门,是一座产城融合新城,致力成为“湾区明珠”。
B工业立区
建平台优服务汇聚创新发展动力
今年8月,以“湾区枢纽新会启航”为主题的2018江门(新会区)—深圳引资引智推介会举行,重点宣传推介新会投资环境,展现新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成效,本次推介会达成签约和意向项目100个,计划总投资686亿元。
今年,《新会区2018年工业投资工作争先进位行动方案》和《新会区投资项目动工建设攻坚战行动方案》发布,正式吹响了全区投资项目动工建设攻坚战和工业投资争先进位行动的号角。
新会区正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区之路,狠抓园区建设提速,狠抓工业投资冲刺,狠抓招商引资突破。对以工业立区的新会而言,实体经济的质量尤为重要,园区和平台的打造是新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利器。新会正全力推进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三大万亩园区建设提速,为大湾区产业共建和协作提供高质量载体。新会三大万亩园区均被纳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享受省产业共建的系列扶持政策。
其中,深江产业园区,依托大泽园区和司前园区兴建,规划面积2.3万亩,主要承接深圳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转移,是“飞地经济”合作的先行者,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业,以及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基础零部件生产基地;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依托新会深厚的化工产业基础规划建设,规划面积1万亩,重点发展生态环保型精细化工业,兼容发展部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是珠三角唯一特种精细化工承接园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新会侨乡优势,探索与澳门共建共赢模式,规划面积近2.5万亩,重点建设环保产业园、澳葡青年创业园、银湖湾滨海旅游及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园,是粤澳合作的重点平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会在产业体系、产业新平台和科技创新上同步发力。形成“334+N”产业体系的工作思路,即发展大健康、新材料、纸及纸制品三大主导产业,壮大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零部件三大装备制造产业,优化提升古典家具、新会陈皮、小冈香、五金不锈钢四大传统特色产业,培育N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四年举办“双创”大赛,打造新会“创新走廊”,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培育创新创业沃土,寻求创新发展新突破。新会已有省级研发平台60家、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7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省市新型研发机构6家、孵化器5家,拥有江门数量最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
在资源约束趋紧的大背景下,新会十分注重淘汰落后和低效产能,通过挖潜、清理、置换等办法积极引导土地、资金等要素向优质高效的产业和项目转移,聚焦高质量发展。
C城市提质
“颜值”与“内涵”兼备市民幸福感提升
新会城区西门路、城北路、圭峰路、玉湖景区等改造工程相继完成,城市风景更加靓丽;人民会堂、人民球场等升级改造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北园公园“拆墙透绿”各项工程正按进度推进,市民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城区道路交通微循环系统启动,大大缓解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方便市民出行;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推进,严格整治会城河、紫水河流域各类污染源,如今水清岸绿景美,一河两岸成为城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城市亮化工程全面铺开,着重体现新会“学宫”、新会人民会堂等古建筑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城市夜景更添“颜值”……
这些喜人变化,都源于新会城市提质工作的不断推进。近年来,随着新会主城区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旧有的城市支撑体系逐渐不堪负荷,城市品质提升已刻不容缓。据新会区住建局介绍,目前,新会区正以“四化”(美化、亮化、绿化、净化)为抓手,全面提升新区建设、城市更新、交通水平、市政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八大领域的城市品质。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61.13亿元,完成项目27个,其中提前完成项目8个。
现在,走在新会的大街小巷,你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些地方的变化:全区19个老旧社区换新颜,26座公厕全面升级,集贸市场更加整洁、干净、卫生,城市“三线”规范整齐,沥青路面平整开阔,道路更加畅通。不少市民感慨,周边环境可谓天天都在变化,越来越好,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获得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不断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新会区狠抓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新会近年在生态环境整治上狠下功夫,与污染“扛”到底,铁腕治污,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区环委会牵头落实,区、镇、村三级联动,环保部门全程跟进,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监督”的新机制,进一步落实河长制,狠抓黑臭水体治理,加快推进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好“黄标车”淘汰,全面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全力打好水、气、土“三大战役”。同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掀起创文高潮并成功复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为城市发展品质加分。
D乡村振兴
深挖资源发挥优势乡镇发展大提速
天气逐渐变冷,新会区大鳌镇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养殖户们都忙着为自家虾塘制作越冬棚。据悉,大鳌镇“一只虾”工程带动当地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今年仅仅是淡水虾养殖业,产值就超6亿元,全镇超4成人口从事相关工作。
这是新会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会区依托古典家具、新会陈皮、小冈香、司前不锈钢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以新会陈皮产业来说,新会区全力打造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以新会陈皮产业为主导产业,科学规划布局产业园“一轴、两带、三基地、四中心、五园区”。预计2018年,园区内新会陈皮全产业产值达46亿元,带动全区全产业实现总产值66亿元;形成12家龙头企业,培育出“中国陈皮第一股”,有超1000家经营主体、35类产品超100个品种,带动全区陈皮产业就业5万人。
各乡镇加快了三产融合步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挖本土资源,实施“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等创新模式,开发第三产业,努力为地方增收。睦洲镇石板沙“一村一岛一世界”,“颜值”与“内涵”并重,离岸风情、疍家风俗、生态风景惹人醉;古井镇以霞路“皇族古村”为引领示范,宋风遗韵大气磅礴,尽显历史文化游的丰富内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双水镇乡村面貌的写照,香业特色小镇片区、村落祠堂文化片区、森林康养度假片区、滨水田园风光片区展现出多样的可能性……新会区因地制宜,形成“一镇一品”乡村旅游格局,依托多样节庆活动,广推精品游线,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知名旅游“微度假”目的地。
产业兴旺,村民富起来,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更高了。新会区正聚焦“两攻坚一提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结合河道“五清”和建成区拆除违法建设百日攻坚战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开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新局面,提升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文/钟珍玲肖浩
新闻推荐
搭建虾棚能营造温室环境,使虾顺利过冬。搭棚工人踩在钢丝上绑扎塑料膜,宛如在高空走钢丝。近日冷空气频繁影响江门市,新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