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 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双修”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和暨南大学。他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对此,市委书记林应武指出,江门市要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突出侨乡特色,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双修”,加大城市微改造力度,明年春节前城市面貌要焕然一新。
目前江门市正在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从居民生活痛点出发,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老旧社区改造,三线整治,道路白改黑,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等,系统施治,下足“绣花”功夫,没有过多的拆除重建,用一个个微改造带来“大变化”。城市品质正通过这些改造提升工程一点点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逐步提升。
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
城市管理要切实做到“像绣花一样精细”,需要怎样的“绣花针”、谁来持针走线是首要问题。江门市高度重视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的实施,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毅强调,要通过完成每年的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持续巩固、深化文明城市硬件建设水平,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城市建设项目统筹平台和实施机制,整体策划实施,力争用3年至5年使城市面貌、城市品质迈上新台阶。”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江门市紧紧围绕城市品质提升核心任务,建设“城市中有山水、山水中有城市”及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新江门。
实现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其意义在于补上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心舒畅方面的“短板”,使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维护,让“有温度”的城市不停留在概念上。副市长、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林飞鸣表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是民生行动,要打造民生工程,切切实实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开展8大行动,进行城市更新、交通水平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大力开展“城市双修、生态修补”行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展现城市历史风貌,采取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改造老旧城区,保护城市传统格局和肌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历史街区和建筑;对老旧小区开展综合整治,重点整治社区道路破旧、乱停放、乱拉挂、公共设施欠缺等问题,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开展道路沥青改造等。
记者从市提质办了解到,2018年城市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共安排项目307项,年度计划投资约211.2亿元,截至10月,已完成投资约172.54亿元。
有历史
推动老旧街区换新颜
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广州西关永庆坊成了“网红地”。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改造永庆坊的这批工匠团队,来自江门。该团队还获得世界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专项国保维修一级施工资质。永庆坊老街新生背后,是来自江门的匠人们对每条砖缝的尊重。
2016年2月,古建筑修缮专家、南秀古建公司负责人欧阳仑带着古建修缮团队入驻永庆坊施工现场。两年多时间内,他带着300多名工匠完成了永庆坊近百间古旧建筑的修缮加固工作,从“修旧如旧”的角度出发,赋予永庆坊新的生命。值得关注的是,江门城区的发源地墟顶一带也留下这支团队的很多杰作。许多重新修缮的岭南古建筑,其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原有的街区风貌,塑造了老江门印记。
记者从市提质办了解到,为补齐群众生活品质短板,江门市正大力推进历史建筑、街区活化利用,正在编制33墟街总体发展策划和规划,提升改造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打造成为商业服务、休闲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特色文化街区。东湖公园潮江路入口景观优化提升工程已基本完工;启明里旅游公厕改造工程已完成并验收;完善特色街区外立面工作方面,结合创文工作对33墟街范围内的破旧建筑、骑楼进行外立面翻新改造,已对市政府周边(西园里下)、胜利路、跃进路、建设路、白沙大道西等路段共50栋残旧楼宇及白沙大道西天桥进行粉刷翻新和清洗。
在城市更新工作中,针对老旧街区存在的问题,江门开展了多项整治。除了建筑物外立面改造,“三线”整治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此前,新会区兰苑小区30余栋楼建造历史较久,“三线”整治难度大,不少线缆如“蜘蛛网”密布在过道,影响市容市貌,又存在安全隐患。如今,经过“三线”整治后,不规范的线路已被逐条梳理,剪线重拉。“清理后干净了很多,社区的环境也变好了。”住户杨宝兴告诉记者。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上半年,119个社区“三线”整治已基本完成。
城市更新是城市品质提升重要举措。通过一系列的微小更新,能更多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今年,江门计划投资39.95亿元用于城市更新。截至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约33.9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4.91%。
更便捷
优化路网保障出行安全通畅
11月7日,在白沙大道西,江门市首次采用热再生技术进行路面大修工程,近10辆大型机械组成就地热再生机组,加热、耙松、熨平,然后加新料重新压实,一条崭新的道路就诞生了。在没有大拆的情况下,一改之前路面的新旧补痕以及各种裂缝。
“采用热再生技术,能够减少前期铣刨产生的巨大噪音,减少对原有道路的破坏,还能减少沥青使用,降低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负责人吴标志告诉记者,白沙大道西项目累计可减少废旧沥青混合料排放约1280吨,节约新沥青混合料约64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61吨,减少能源消耗172吨(折合标准煤),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城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更加要注重细微处的“绣花”功夫,江门正以日趋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为城市文明持续提升提供硬件支撑。江门“城市双修”各项工作任务正在落地生效。在江门,类似改造的项目还有很多,目前江门正在优化路网,通过一条条民生路的改变,逐步提升市民幸福感。
优化路网,是江门城市品质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市提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江门计划完成22条道路的沥青改造。目前已经完成了10多条,跃进路、胜利路、东华路等多个项目也将陆续完工。
除了沥青改造项目,江门今年将完成里村保障房周边道路、市区人行天桥建设项目等12项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目前,龙湾路(陈白沙小学)人行天桥、东华二路(丽宫酒店)人行天桥、双龙大道(妇幼保健院)人行天桥、迎宾大道(中信银行)人行天桥均可供行人通行,避免人车冲突,极大提高了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同时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通畅,有效减少交通拥堵。市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江门市还将在贯溪市场附近增设人行天桥,并将对迎宾大道(中信银行)天桥等多个天桥安装电梯,方便行人。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胡涛)
新闻推荐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