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请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 为立法“发声”并非遥不可及 上接A02版

江门日报 2018-10-25 09:16

自2016年以来,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把推进省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纳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并通过主任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推进这项工作,区委书记亲自作工作部署、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挂帅省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从“硬件”到“软件”推进创建。

“硬件”上,江海区投入20万元为基层立法联络单位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和设备设施,并为联系点和联络单位都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软件”上,“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建章立制”,朱学军认为,这让基层立法联系工作“更有章法”。

走进江翠社区,记者看见,省基层立法联络单位的办公地点,与社区居委会仅一墙之隔。“会议、培训、信息收集、法律学习与宣传、管理服务等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以及联络单位负责人、联系人、职责等,都统一上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台子”搭起来了,“大门”敞开了,如何才能收集到更多有价值的基层立法需求,首先要让群众认识、了解、参与基层立法联系工作,关键在“宣传”。从编印系列法制宣传书籍,到举办大型立法户外宣传活动或文艺汇演等,江翠社区逐渐营造起浓厚的法治氛围。

记者留意到,省基层立法联络单位江翠社区还在社区内聘请了一批热心社会服务、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居民代表担任社区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成为群众的“传声筒”。今年73岁的麦棠老伯就是最早一批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之一。

回想起去年5月,自己在法规意见征求会上的“出彩”表现,麦老伯至今觉得很自豪,“虽然我不是法律工作者,但是我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出见解,而我的意见能够被采纳,让我觉得立法工作确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遥不可及。”

像这样的意见,麦老伯还提了很多,而这些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每次有法规需要征求意见,大家都会认真研读,坐下来讨论,跟街坊邻居交流看法”,这些“民声”最终会通过基层立法联络单位,采用座谈会、走访等形式传递到立法机关,成为立法的重要参考。

【让法治理念深入民心】

群众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

今年60多岁的何树榕也是老义务收集员了。他直言,“其实群众提的意见,并不都与立法相关,但我们会"原汁原味"地将意见记录、汇总给机关单位去协调解决”,“大家感觉到,自己的意见确实有人听,得到处理,尝了甜头、得了实惠,参与的热情就高了。”

譬如说,今年65岁的彭柳珍老人是在麦伯、何伯的感染下,加入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队伍的“新人”。她曾提议“要规范社区居民养犬管理”,如今这一建议已成为江门市立法的储备项目。由此可见,倾听群众的心声,恰是立法机关回应社会需求的重要参考。

据统计,自成为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共收到国家、省市人大常委会下发或转发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稿30多部,收集意见建议200多条。

这其中,既有企业反映的涉及劳动争议、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企业增资扩产用地供应等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意见,也有群众反映的加大电信诈骗打击力度、环境污染整治、僵尸车整治、环境卫生等社会管理、民生问题,这些声音汇总后均上报省人大常委会作参考。

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单位建设,不仅征集到了一批有价值的立法意见建议,在探索实践中提升了人大工作水平,更深远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让法治理念深入民心,让群众对立法工作有了认识,意识到自己不再是立法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刚担任收集员时,我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经过学习、培训,我认识到这个岗位的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收集立法意见,还要成为社区里懂法、守法、普法的"先锋队"。”何伯认为,随着群众对立法工作的认识、了解,大家的守法、用法意识也不断增强。

朱学军坦言,“近年来,江翠社区不仅营造了和谐立法、民主立法的良好氛围,大家热情高涨,立法工作影响力不断扩大;更在群众中加强了守法、用法意识的培育,让纠纷化解在基层、社会纷争得到依法处理。”

“下一步,江海区将依托省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优势,培育江南街道江翠社区成为平安江海共建共治共享示范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在2019年全面铺开平安江海建设,到2020年在100%社区创建成功。这将成为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工作的又一创新。”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志坚表示。

新闻推荐

捐资助学显爱心 江海区两所小学分别获捐10万元

江门日报讯(罗双双)10月12日,信义环保特种玻璃(江门)有限公司捐助仪式在外海中心小学顺利举行,外海中心小学和江海区实验小学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