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与长者饭堂合力 老人健康有保障营养跟得上
长者们正在新会区的长者食堂——“维达老地方”用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江门市,蓬勃发展的老龄事业和产业中,有两颗引人注目的“星星”:医养结合、长者食堂。这两大“护身符”让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营养得到保证,让他们真正过上健康晚年,幸福晚年。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张华炽
医养结合
建起了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医养结合在江门市有三种模式:养老机构中配备医疗服务、医院内设“养老院”、居家养老医疗服务。
据统计,目前江门市共有34家医疗机构建立老年病区(科),设置老年病床和护理康复床3480张,其中老年病床2227张、护理康复床位1253张;已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678个,全市共为27.26万65岁以上老年人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为66.02%。全市配有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94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100%,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2016年6月,江门市被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地区之一。
1
养老机构中配备医疗服务
江门市目前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均配有医疗服务。由于投入大、难以取得相关的医疗资质等问题,大部分民营养老机构未能直接内设医疗机构,因此,养老院向医疗机构购买服务,成为目前江门市医养结合模式的主流。如今,江门市养老机构基本配有医疗服务,7家内设医疗机构,6家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其中以托管方式的有3家),其他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
江门市社会福利院就设有医疗门诊部。容易生病的王阿姨曾在珠海、中山几个养老院辗转养老,她选择了江门市社会福利院后表示很满意,“这里的医生很专业,有病痛不用出养老院就能解决,很方便。”
2
医院内设“养老院”
医院内设“养老院”,也是医养结合很好的实践。目前,江门市不少医院设立了老年病科,为老年患者提供医养结合服务,而且床位经常爆满。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于1997年成立老年医学康复中心,康复中心可以为生活能力下降且患有疾病的老人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积累了较丰富的医养结合经验。据悉,该院老年病区患者平均年龄约78岁,住院时间约90天,床位十分紧张。而在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更是开设了一家养老院:蓬江区康复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去年12月8日已经正式启用。
3
居家养老医疗服务
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是受长者欢迎的一种医养结合方式。在江门市,居家养老占养老模式的90%。2018年1月,江门市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长效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医养结合模式延伸至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行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和社区医疗机构结对模式,为居家老人设立家庭病床、引入家庭医生、建立健康档案等。2017年,江门市新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67个,累计建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3545个。
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的张思阳是一位家庭病床医生。他表示,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医疗或康复的病种,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有利于促进病人的康复,还能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家住西园里的成婆婆就是家庭病床的受惠者,她的儿子对于张思阳给家里的帮助赞不绝口:“这医生好,够贴心。我妈行走不便,以前到医院看病很麻烦,现在医生可以直接上门服务,每周至少一次,看病成本降低了很多。另外,老人家身体有任何不舒服,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给医生,这让我们更放心了。”
长者食堂
让老人吃得好吃得香
江门市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近99%的老人通过居家或者社区照料方式实现养老。
为了保证长者吃得好吃得香,从2012年开始,江门市在蓬江区引入慈善力量试点建设长者食堂,之后,各市(区)以慈善冠名、成立邻里互助会、依托民办养老机构资源及探索中央厨房等方式优化推广。2017年12月,长者食堂作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三大项目之首以全市普适性制度部署落实。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等领导对江门市长者食堂的做法和运营模式高度赞赏。慈善冠名长者食堂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相关专题片的素材内容之一。率先建设长者食堂的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获颁全国“敬老文明号”。据悉,江门市目前共有长者食堂25家,每年为25万多人次供餐。
邓伯是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食堂的常客,他很喜欢这里的饭菜和吃饭氛围,“这里的饭菜很对我的胃口,口感好,我很满意。”坐在一旁、家住水南的陈姨则竖起拇指称赞:“自己一个人在家吃饭孤零零的,平时周一到周六都在这里吃,感觉很热闹,也能认识很多朋友。”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钟珍玲)近日,新会区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誓师大会在睦洲镇莲子塘村召开,对该区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