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首场“国字号”技能大赛落幕 产生“新会区传统家具十大杰出工匠”和“工匠之星”
江门日报讯(冯瑶君)昨日下午,随着“广东省家具行业技术能手”和“新会区传统家具十大杰出工匠”的诞生,为期两天的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家具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广东新会赛区选拔赛在新会古典家具城圆满落幕。本次大赛吸引了近百名木工精英参赛,投身木工行业30余年的黄华祯力挫群雄,夺得本次大赛的桂冠——“工匠之星”金奖。
作为中国红木家具三大流派之一的“广作”发源地新会,是全国11大赛区、广东3大赛区之一,这是新会首次举办“国字号”技能大赛。
本次大赛由中国家具协会授权,新会区人民政府和广东省家具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刘金良,中国家具协会培训部副主任解悠悠,中国家具协会副秘书长屠祺,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以及宋岩、陈华操、谢清和黄寿根等新会区领导出席此前的开幕式。
新会区委常委宋岩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本次大赛旨在为古典家具行业搭建交流融合平台,鼓励工匠们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制作技能,创造出更多满足现代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的艺术精品,相信本次大赛将对进一步提升新会古典家具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对新会乃至全国古典家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据了解,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家具制作职业技能竞赛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会能够获得中国家具协会批准成为其中一个赛区,是主办方具体考核了新会在红木家具产业的传承与创新,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家具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作出的贡献之后作出的,主办方充分肯定了新会作为“广作”最早发源地以及现代古典家具产业复兴地的地位,以及近几年古典家具产业发展成绩。
本次大赛分为理论考试与技能竞赛两部分,技能竞赛项目是选手手工制作一张四方板凳。经过激烈角逐,黄华祯等10人获得“广东省家具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和“新会区传统家具十大杰出工匠”。其中,黄华祯获得“工匠之星”金奖,本次大赛将选拔优秀选手代表新会参加全国总决赛。
刘金良认为,新会赛区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竞争氛围,竞赛的成功举办,遴选出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体现了新会对红木家具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也展现了新会家具制作人才队伍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异的技能素质。
文化自信在“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历久弥新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家具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广东新会赛区选拔赛综述
□叶田
有一种力量,在塑造历史的走向。
新会大泽镇莲塘,新会古典家具城上方的“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八个大字,向世人展示着葵乡的深厚底蕴。城内,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家具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广东新会赛区选拔赛赛场,近百名工匠激战正酣。
历史从哪里开始,文化的力量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遥想,700多年前的莲塘港口,货如轮转,联通五洲,来自海外八方的红木在此云集,老一辈的新会工匠手中凭借过硬的手艺,让红木家具从皇室贵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700多年后的今天,新一代的新会红木人,同样在一凿一刻之间,诠释中华千年家具文化的精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此刻在新会唤起了更广泛的认同、更坚定的传承。
一门技艺的比拼、一次人才的锤炼、一个产业的蜕变,正是新会区主办本次“国字号”赛事的初心。这一份初心,势必为新会古典家具行业复兴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新会文化基因中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动力源泉。
刀刻隽永,匠心筑梦。
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不忘初心的新会工匠,让文化自信在“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历久弥新。
一门技艺的比拼
根植传统匠心之美
1279年,崖山的宋元旷世海战,冲散了说不完的传奇、数不尽的悲欢,而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的“种子”,数百年来历久弥坚。
新会“广作”家具,造型厚重,讲求木性一致,大多用同一种木料制成;装饰花纹雕刻深峻,刀法圆熟、严谨准确、线条秀丽;严丝合缝又不着痕迹,不用一钉,榫卯结构的运用达到了顶峰。
如今,新会红木人没有丢失祖辈的手艺,而是通过全国大赛的现场,真实地展示在了公众面前:画线、开榫头、凿孔、刨料……一块块看似普通的木头,在他们的手中焕发生机。
“古典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和载体,博大精深,家具中的一榫一卯都饱含着匠人的智慧和精神。”新会区传统古典家具行业协会会长黄惠满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八个小时,一张看似不起眼的板凳,经过一刨、一凿、一雕、一磨、一修,每一细节都凝聚了匠心之美。
获得本次赛事金奖的黄华祯,也曾是2014年江门市首届木工技能大赛的总冠军,多年来积累的基本功,让他的作品无论是在榫卯结构、比例协调、实用性、舒适度等方面都更胜一筹。
“别看板凳这样的小型家具,它能实实在在地考验木工的制作技艺。”本次赛事裁判、江门市古典家具非遗传承人卢志江认为,在如今古典家具行业“重机械、轻手工”的趋势下,这次大赛就是新会红木人敢于根植传统,对古代匠人执着追求完美的坚守与传承。
一次人才的锤炼
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新会古典家具文化博物馆入口,鲁班雕像静矗,陈列的一件件年代久远的木具,诉说着新会红木人开拓创新的风云。
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之都”,新会古典家具的从业人员超过了10万人,但是技能型人才的缺失,始终制约了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会区委常委宋岩表示,本次大赛正是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体现,鼓励工匠们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制作技能,创造出更多满足现代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的艺术精品。
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赛事自正式启动以来,工匠们主动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来到工匠学院参加理论和实操的培训。这些人中,既有广东人,也有来自湖南、广西、江西等外地人;既有企业的掌舵者,也有来自一线的木工。可以说,这场大赛为五湖四海的工匠提供了一个“大课堂”和“练兵场”。
新会区传统古典家具行业协会副会长、新会古典家具城董事长袁秋耘也作为一名普通的工匠参与了赛事的全过程。在他看来,工匠是古典家具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古典家具从“粗制滥造”到“精品路线”,离不开优秀工匠的推动。赛事将唤起社会大众对工匠精神的重视,激励更多古典家具从业者投身至钻研家具的行列中。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这场赛事更为家具行业的工匠开辟了一条便捷的职业提升道路。乘着赛事东风,新会区将继续围绕“如何全面提高产业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对精细木工、手工木工和家具设计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真正盘活产业人才存量。
正如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寄语,希望通过竞赛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优秀的传统行业,形成良好传承的氛围,让传统家具制作技艺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一个产业的蜕变
以文聚力擦亮品牌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
从“无中生有”到“异军突起”,经过一代代新会红木人的奋斗,新会古典家具产业现有古典家具生产、销售及配套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多人,形成集研发、设计、材料、生产、销售及上下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日耗原材料超1000吨,产业规模超100亿元,产品远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新会古典家具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新会作为"广作"家具代表,必须先把传承文化放在首位,产业才可以做大、做精、做细。”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刘金良一语中的。
事实上,这场“国字号”赛事远远超出了“比赛”的意义,其释放出来的积极信号,对于人才储备、抢占行业话语权、打造区域品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次大赛的举办意义深远,不仅仅是一场技能人才的比拼,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产业的推动。”刘金良表示,新会要继续通过搭建这样的大平台,赋予文化产业更多的附加值,真正实现文化的集聚,对于进一步擦亮新会"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名片具有重要意义。
大赛已然落幕,但行业发展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止。新会红木人的新创意、新工艺、新人才还将不断地涌现,政府和协会的新政策、新行动、新活动也将持续、稳步推进,带来更多的产业发展机遇。
站在时代的路口,回望走过的旅程,新会将无愧于“中国古典家具之都”这个光辉的称号。
“工匠之星”金奖获得者黄华祯:
成绩的取得源自真心热爱
在闭幕式上,黄华祯成为全场的焦点——在这场比赛中,他一举拿下“广东省家具行业技术能手”“新会区传统家具十大杰出工匠”和“工匠之星”金奖。
其实,黄华祯这个名字在新会古典家具行业里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早在2014年,他就曾在江门市首届木工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斩获冠军。凭着一门好手艺和丰富的木工经验,黄华祯被行内人称为“天才木工”,他创立的“家顺”也成为新会古典家具行业响当当的品牌。
时至今日,黄华祯投身木工行业已有30多年时间,谈及制作家具的心得,这位朴实的汉子对古典家具展示出极为深沉的爱,“若想取得成绩,最重要的还是要"干一行爱一行",必须是真心热爱家具制作,才有可能把手里的活做好;再就是要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把每一道工序做好,做到位。”闭幕式现场,黄华祯所制作的板凳,凭借着精细的榫卯结构引来全场人的争相观赏。板凳款式看似小巧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对榫卯的要求严苛,稍有偏差都有可能“差之千里”。对于如何做好榫卯,黄华祯表示这需要深厚的功底,而功底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想要“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
作为“工匠之星”金奖获得者,黄华祯将代表新会赛区出战全国大赛,“新会区政府对我们古典家具产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创业环境。”
大赛裁判员卢志江点评他的作品:从榫卯结构来看,板凳做工严谨,尺寸到位、十分标准。从板凳的面板来看,四个角密合得十分好。从外形来看,整体线条流畅优美,十分协调。
(朱婧君)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刘金良:
把传承文化放在首位
此次是刘金良第三次来到“中国古典家具之都”新会,谈及此次来到新会的感受,他表示“印象深刻”,“来到新会,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新会古典家具产业体量巨大,将近4000家企业,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同时这里生产制造的家具,质量上乘,品种繁多,做工方面尤其是雕刻做得十分精细。”刘金良说。
“古典家具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目前,国内有多个古典家具专业基地、生产基地、专业镇,各地有各地的特点,"京作""苏作""广作"各具特色,其中新会就是"广作"家具的代表。”对于新会古典家具产业的未来发展,刘金良建议,“新会需要把传承文化放在首位,第二步是将产业做大、做精、做细,要做符合百姓需求,贴近百姓生活的家具产品。”
据刘金良介绍,技能大赛每年举办,去年侧重于“红木雕刻”,今年则以“家具制作”为重点,考传承、考技艺、考榫卯结构。
本次大赛是新会首次承办的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从赛场的筹备情况来看,新会区人民政府对此次比赛非常重视。”对此,刘金良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中国家具协会也期望与新会进行长久合作,推进新会古典家具产业人才培养、技艺传承等工作的开展。”(朱婧君)
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
鼓励年轻人入行让技艺后继有人
王克认为,新会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此次与新会区政府共同举办这一“国字号”技能大赛,是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号召。
“本次竞赛汇聚了新会家具制作精英,通过竞赛培养人才,挖掘人才,提高传统行业劳动技能和职工素质,壮大家具行业技能人才队伍,推动新会区古典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王克表示,希望通过竞赛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优秀的传统行业,形成良好传承的氛围,让传统家具制作技艺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冯瑶君)
新会区传统家具十大杰出工匠
黄华祯李皋生徐力频黄铁山李宏树
洪国强吴有泉熊云军刘秋华王泽钧
黄华祯获“工匠之星”金奖
李皋生、徐力频获“工匠之星”银奖
黄铁山、李宏树、洪国强、吴有泉、熊云军、刘秋华、王泽钧获“工匠之星”铜奖
新闻推荐
新会区会城东甲小学五(4)班徐铭汉书,是知识的宝库,它使人类的知识不断积累、发展,使愚者变得博学多才。最初,我陶醉于《伊索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