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超大城市 与台风“山竹”的较量
台风“山竹”袭来,市民按Ⅰ级应急响应要求在家躲避台风。南方日报记者张由琼实习生徐杰摄
广东海警用橡皮艇救援受灾群众。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摄
因珠江水倒灌被淹的广州大桥底隧道,疏浚清理完毕恢复通行。
南方日报记者吴伟洪摄
“山竹”过后,市政人员在清理道路。南方日报记者刘冠南摄
“台风终于过境,群众安全就好。”增城区朱村街道城管队员贺海雄终于松了一口气,连续48小时奋战,他和同事只睡了两个小时。
17日,台风“山竹”登陆台山,广州受到严重的风雨影响。早在三天前,广州就召开全市防御台风“山竹”视频会议,部署各项工作。连日来,全市各个机关单位和防风抢险一线人员停止周末休息,连续奋战,彻夜未眠、随时待命,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山竹”防御期间,在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的部署下,全市转移人口40.39万人,安置转移人口4.35万人,开放庇护场所1112个。
策划统筹:陈邦明朱伟良陈思勤
南方日报记者朱伟良余嘉敏余秋亮昌道励刘丹颖
众志成城
最高响应严阵以待
16日早上9点,距离台风“山竹”登陆广东还有8个小时。根据预测,这或是今年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
风逐渐加大,天空开始飘起小雨。当记者抵达位于天河区瘦狗岭路的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时,全省防御台风“山竹”的电视电话会议正在召开。气象、城管、水务、交通、教育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轮流报告防御工作的最新进展。
不小的会议室里,额外加了两排折叠椅一直排到门口,没有一个空位。不少人端起手边的茶杯猛啜一口,接着做笔记,抬头注视四周的显示屏上的台风实时监测数据。
这个会议室已经灯火通明地运转了三天两夜,有关停业、停课等所有的紧急通知从这里发出。工作人员始终小跑着在指挥部的人群中穿行,风风火火。他们带着最新的指令离开,以最快速度落实。
广州市三防办有关人士介绍,他们来自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办公室,办工地点在同楼的三层。从14日开始,全体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因为“山竹”的到来,他们中有人已经4天3夜没有回家。“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折叠床上轮流休息,能睡2到3个小时。”
15日的18时30分,广州启动防台风I级应急响应。这是继2016年8月“妮妲”以来,广州第二次实施全市范围“三停”,即停工(业)、停产、停课。
紧张的气氛,夹杂风雨,在指挥部弥漫,广州防御台风“山竹”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最紧张的阶段。
早在三天前,广州召开全市防御第22号台风“山竹”视频会议,全市三防总指挥部也派出11个专项工作组赴各区开展防汛防风检查督导工作。15日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等参加启动防台风一级应急响应动员会,会议持续到凌晨一点。16日,市委书记赴南沙防风一线督导防台风工作,并视频连线指挥防台风工作,市长坐镇三防总指挥部,广州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带队奔赴各区进行督导。
“山竹”越来越近。到16日中午13时,南沙港区已经录的阵风17级,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发出《关于立即执行停市的紧急通知》,要求广州全市商务部门、商贸企业立即执行停市,商业企业、餐厅、门市、档口等立即停止营业,以更好地保障大众的人身安全。
17时,台风“山竹”在台山海晏镇登陆,广州受影响严重,形势严峻。
“山竹”来袭,广州严阵以待,公安、供电、供水、通信、卫生、城管等部门坚守一线、随时待命。
严守岗位
抢险救援奋战在一线
作为地铁十四号线的一名项目经理的李文轩负责十四号线嘉禾联络线及赤草至东风段,主要包括赤草至东风段所有机电正在施工工地,存在高架桥、高架入地段及东风站土建施工区域与机电施工敞口衔接位置等防风防汛重点防护区域。
多年与强台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打交道,李文轩深知,“只有提前布控、做好预防,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地铁人”冲锋战斗的身影,李文轩迅速指挥项目部对龙门吊等起重设备,板房、围蔽、脚手架等临时建筑物,低洼地段,地下泵房排水、临电设备等进行细致地检查。“该捆扎的捆扎,该收起的收起,该加固的加固。心中有数方能有备无患。”
一场硬仗拉开序幕。
16日早上7时,广州市防汛机动抢险队、广州市防汛抢险轻舟大队已经在南沙区防台风抢险救灾基地完成集结。16日中午广州市第二防汛机动抢险队队员们全副武装、勇挑重担,迅速赶往各抢险点布防。
16日下午开始,台风“山竹”逐渐对广州影响加大,全市水务、城管、供电等抢险力量共同出动,马不停蹄赶往各受灾点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狂风暴雨袭来之际,花都各镇街出现了数处供电线路故障。年近50岁的安全管理专责刘志明负责线路抢修,“凤岗村一处高压线被吹断、龙岗村一电杆被吹到倾斜、北兴卫生院疫苗冷库停电告急……”刘志明不顾风大雨急奋战在一线,直至晚上11点才完成抢修任务。他回到室内,拨通了电话,声音里满是歉意:“妈,我刚抢修完,现在马上回去和你过生日。”刘志明说,抢修复电事关大家,也是他职责所在。
从下午到傍晚风雨交加,广州无眠,更多人坚守在岗位,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
“连续48小时奋战在第一线,群众安全就好。”增城朱村街道城管队员贺海雄从15日开始就和同事们一起加班,为防御“山竹”作最后准备。白天,他跟随城管队巡查城中村的水浸黑点和低洼处,晚上又到避风庇护场所值班。
越来越多危险区域的村民、居民转移到政府开放的避风庇护场所里,贺海雄他们的担子更重了,光是朱村街道中心小学就接受转移群众143人。
“群众多了,一方面要向他们解释台风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守护好大家的安全。”入夜,风大雨急,贺海雄和他的伙伴值守在小学课室的门前,彻夜不眠。
全力以赴
打响防风硬仗
整座城市陷入风雨,夹杂着紧张,险情并未解除。从政府力量到民间力量,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这场防风硬仗中。
从16日傍晚到夜间,因台风导致珠江水倒灌,广州蓝天救援队接到5到6起居民被困的求助电话。他们即刻出动,利用冲锋舟等自助救援设备展开人员转移,后将求助居民转移至安全地带。广州蓝天救援队在“山竹”登陆一周前便已经着手临时队伍的组建。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组队消息发出5分钟内,报备参加的队员就集结完成,共30多名,其中还有17人愿意24小时备勤。
“哪里力量比较薄弱往哪里冲!”该负责人说,队伍主攻技术性救援,队员们平时都有各自的工作,利用周末时间学习相关救援技能。这次参与“山竹”的救援行动,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24个小时。转移被困人员、道路清障等工作对于广州蓝天救援队的队员来说都是“常规操作”。据救援队官方微博统计,截至到17号凌晨5点,广州蓝天救援协会的前线人员已安全救助和转移了群众17人。记者采访时,救援队队员仍在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进行排查。
台风来临,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加入到救助、互助当中。16日晚7时许,大风降雨稍缓,中国电建黄埔项目三防值班人员接到了渔珠附近居民的求救电话,有数人因撤离不及被困洪水之中。接到求救信息后,该项目部立即组织人员对被困人员进行营救,并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
在鱼珠港营救结束不到半小时,黄埔项目又接到了来自长洲岛的求救信息。救援队伍又马上赶到长洲岛金州北路附近,参与被困人员的搜寻工作。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中国电建黄埔项目共投入救援人员30余人,救援设备包括装载机1台、车辆5台。
据市三防总指挥部统计,防御台风期间协调广州警备区2400人和武警部队400人参与备勤,动员民间救援力量165人在一线抢险救灾。全市中心城区共布防155处,市、区和道路专属单位共出动专业抢险人员1363人、抢险车257辆,抽水泵631台,征调“龙吸水”等大型抽水设备12台、动力站4套。
经过一夜的奋战,当人们次日醒来收到的是一连串令人兴奋的消息:
广州白云机场发布消息,随着台风“山竹”影响减弱,白云机场将如期在17日上午8时恢复进出港航班运行。
广州铁路17日早发布消息,17日7时起京广高铁、厦深铁路部分跨省动车组列车提前恢复通车;贵广铁路因设备抢修推迟到12时后恢复开通。
经彻夜清障和检查,停运站点均符合安全运营条件,广州地铁宣布自17日运营时间起,广州地铁线网所有线路恢复正常运营。
市气象部门从17日8时57分起解除广州市台风预警信号。市三防总指挥部决定:根据《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规定,从17日13时30分起结束防台风应急响应。
全市进入全面复产阶段,更多的防风善后工作还在积极开展。记者从市三防办了解到,下一步广州将继续开展灾后复产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快清理倒伏树木,恢复供电、通信等民生基础设施,抢修受损的工程设施,尽快恢复市民正常生产生活。
暴雨初歇,人们踏出家门回归正常生活,机场、港口复航、地铁、公交复通,商场开市……在台风“山竹”带来的巨大影响前,作为常住人口超过1400万人的超大城市,广州经过防御灾害、救灾复产的努力,基本恢复城市的正常运转。
新闻推荐
台风中昨日台风中的腾讯滨海大厦。台风前台风前的腾讯滨海大厦。(记者陈姝谢惠茜文/图)昨日,台风“山竹”的风力之强引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