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双水镇探索建立“人大+河长”模式 123位人大代表参与河长工作

江门日报 2018-07-12 11:50

民间河长余伟林等开展巡河活动。

晚饭后,余伟林走出家门,沿着基背河散步,直到手机上步数统计超过1万步为止。他是土生土长的基背人,曾吃过很长时间的基背水。后来河道污染,垃圾漂浮,异味刺鼻。近年来,江门市铁腕治污,余伟林积极参与基背河管护工作,责任感主要来源于他的双重身份,既是人大代表,也是民间河长。

新会区双水镇在江门市首次探索建立“人大+河长”工作模式,辖区123位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全部参与河长工作。其中,19名代表因为党政身份担任责任河长,其余104名代表获聘为民间河长。“人大+河长”模式的建立,对人大代表、河长而言是一次对双方都有益的“邂逅”。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徐海洋

人大代表参与河长工作有优势

双水镇人大主席黎伟男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江门市设立民间河长,呼吁熟悉河道、热衷环保公益事业的退休人员、社会热心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进来。随后,黎伟男上网搜集资料,发现浙江等地已有人大代表参与河长制工作,效果良好。

“人大代表是群众选出来的,老百姓关心河流水质和环境健康,人大代表怎么可以置之度外,应该参与进来。”黎伟男说。他召开代表小组会议,动员人大代表参与。很快,所有代表都提交了申请表,并接受了来自镇党委的聘任书。

人大代表参与河长工作有许多优势。比如,许多人大代表同余伟林一样,工作和生活在当地,日常出行会路过附近河流,巡河次数远高于每周或每月巡河一次的责任河长。双水镇人大代表、梅冈村村级河长苏庭础说:“作为基层的责任河长,工作事务较为繁忙,人大代表参与河长工作,对我们是支持也是督促。”

按照就近原则,双水镇对辖区142.76千米的12条河流、9个水库和9个山塘进行责任划分,123位人大代表人人有“责任田”。人员公示名单迅速在各个张贴,让村民了解人大代表和河长之间的联系。此后,曾有村民发现河流污染问题,直接打电话给新会区人大常委会反映问题。

人大代表反映河道污染问题,相比单一民间河长具有优势。他们除了可以向属地河长办反映,还可以通过镇人大督促其他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由原来“单通道”变为“双通道”。去年,有人大代表反映梅冈村河道有许多漂浮物,影响周边村民生活,镇人大将情况转交镇委、镇政府后,镇政府“一把手”带队前去了解情况,集思广益寻求解决方案。

双水镇委书记刘国培说:“人大代表参与河长工作,既监督政府解决问题,也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黎伟男认同这一说法:“参与河长工作提高了人大代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影响力,你做得有效果,群众就会认可你。”目前,双水镇123位人大代表中,104名民间河长参与巡河153次,提出意见建议25条,其中19条已处理,6条正在处理。

引导群众保护生态环境

在“拥抱”河长工作后,双水镇的工作便附着了许多“人大气质”。每一位人大代表反映上来的河流问题,双水镇人大都会以书面形式记录在案,并跟踪进度。“我们把这个过程,看成是代表意见建议办理的过程,政府部门要在15个工作日内答复代表,要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方案。”黎伟男说。

持续半年多的实践,这项制度的作用也不断得到拓展和挖掘。双水镇制定出台《人大代表担任“民间河长”试行办法》,其中总结和提炼出人大代表参与河长工作要发挥的作用,当好“五员”,即巡河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示范员。

在梅冈村村口的三八河梅冈段,许多村民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从事捕鱼生意。时间长了,渔民们在河岸搭建房屋,严重时,这条5米多宽的河流因乱搭建让两岸触手可及。高密度的障碍物影响河流泄洪能力。今年汛期,常有大雨连绵数日,梅冈村上游河段因无法及时排洪,引发水浸、内涝,不少家庭受损。

镇、村两级政府决定“清违、清障”,这期间,人大代表承担起与村民沟通的工作。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民间河长苏炳忠挨家挨户前去做工作。“困难很大,我陆续去了20户,有的人家我去了七八次。”苏炳忠说。80岁的村民郭日原本也是渔民,经人大代表、民间河长沟通后,同意拆除违建,现在说起此事,他也坦然:“拆了好,河道干净了,环境改善了。”

人大代表良好的群众基础,促进河长制在基层落地生根。“环境保护需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人人都应该参与,但有时候群众需要一个榜样,人大代表可以担当榜样,鼓励和影响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共同保护生态环境。”黎伟男说。

新闻推荐

新会区召开创文工作现场推进会 巩固文明成果 弘扬文明之风

江门日报讯(记者/钟珍玲)7月2日,新会区召开创文工作现场推进会,新会区委书记文彦带队检查,进一步巩固文明成果。与会人员来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