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家万户 融入市民生活 江门市志愿服务时长突破1000万小时

江门日报 2018-07-05 21:39

江门日报讯(记者/胡涛通讯员/张燕)7月4日9时许,江门市志愿服务时长正式突破1000万小时,代表着江门市志愿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市民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江门市最新的最低工资标准,非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15.3元/小时,单纯按时间来算,志愿者为江门市至少奉献了1.53亿元的价值。

环保、敬老助残项目最多

昨日,记者从市义工联获悉,江门市志愿服务时长超千万小时,同时志愿者数量达36.7万,党员志愿者达56428名,志愿组织4712个,志愿服务活动超过14.7万项,其中党员志愿服务活动33476项,占比22.7%。截至6月底,今年全市新增注册志愿者达26322名。

一千万小时是什么概念?根据最新发布的广东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5.3元计算,江门市志愿者工作时间可以兑换的价值至少是1.53亿元。据了解,近年来,江门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迅速,注册志愿者数量从几千人激增到36万多人,年服务时间从2000小时上升到近两百万小时。全市73个镇(街)、1324个社区(村)建立志愿服务站点,实现镇、村两级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可以说,江门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在全民参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什么活动是市民最常参与的?据了解,江门市志愿服务划分为医疗卫生、便民服务、政策宣传、法律维权、文明劝导、心理健康、绿色环保、网络文明、大型赛会、交通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培训、青少年服务、敬老助残、驻会服务、其他服务等16大类,截至今年6月底,除其它服务为9.4万项外,最多的服务项目为绿色环保类,共有服务量10440项,其次是敬老助残为8656项项目,青少年服务为7545项。

陈绮萌是一名新进志愿者,她从事保险行业,她告诉记者,看到周围很多人都有这个热情,也想参与进来。“志愿服务就是一种献爱心,爱心不分大小,能够让我们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她告诉记者,很多周围的朋友和同事都去做义工。

信息化助推服务常态化

为便于管理志愿服务,江门市大力探索信息化管理模式。早在2007年,江门市就在全国率先开始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志愿服务管理中。2016年4月,集电子义工证、市义工联官网、江门义工APP、江门义工微信端“四位一体”的江门志愿服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全面优化升级。这个历时一年半开发完善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在全国首创性地与个人社保卡数据系统对接,实现注册志愿者实名认证,志愿服务数据信息与社保卡数据互联互通。

“志愿服务要做到信息化、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是基础,制度化是保障,常态化是目标。”团市委书记、市义工联常务副会长梁钊俊表示,义工信息管理系统后面每天都有超过500名的信息管理员在录入数据,

江门义工联官方网站每天的浏览量超过1万人次。也正是借助志愿服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江门的信息化与制度化紧密结合,从而使得志愿服务走向常态化。

据了解,团市委、市义工联今年还推出了志愿服务公益联盟、“每分都是爱”积分兑换计划,以及为每一位按照正规流程报名参加义工活动的义工购买了保险,可以说,正是这一项项有力措施,促使江门市志愿服务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也在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张锦花是一名义工骨干、管理者,有着十几年的义工经历。她告诉记者,自己一路看着江门志愿服务事业越来越壮大,从参加活动的几十人,到现在一呼百应,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大家每次的奉献虽然不多,但是集中起来就是大爱,江门就是一座充满这样爱的城市。

新闻推荐

横江小学: 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江门日报讯(张翠玲廖淑芳)忙碌而充实的学期即将结束,为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6月29日下午,棠下镇横江小学特别邀请了棠下...

 
相关新闻